张强,梁艳,高启松,郭佳禾,唐程,王梦琦,李明勋,张慧敏,毛永江
(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扬州 225009)
现代化集约饲养模式,加剧了奶牛的生理负担。围产期奶牛易发产后能量负平衡,导致体重下降,和各类疾病的高发,如奶牛乳房炎、蹄病、代谢性疾病(如酮病)和繁殖障碍等[1]。产后奶牛受到催乳素的刺激,产奶量逐渐提高。奶牛产奶高峰(一般4~6周)比采食高峰(一般8~12周)早[2],从而引起产后的能量摄入低于产奶量所需的能量,容易导致奶牛能量负平衡(NEB)的发生。NEB反过来又会影响奶牛产奶量,造成产奶高峰期持续时间短,高峰奶量低等。夏成等[3]研究表明奶牛发生能量负平衡时,体重与繁殖性能下降。张浩等[4]研究表明伊犁地区荷斯坦牛体重对产奶量有极显著性影响(P<0.01)。目前,国内对泌乳母牛初生重对产奶量影响的研究较多[5,6],而对泌乳牛体重变化对产奶量影响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随机选取江苏某奶牛场泌乳早期的50头荷斯坦牛,研究其体重与产奶量变化规律。旨在为合理配制日粮,减少产后能量负平衡对奶牛的产奶量、产奶高峰持续时间造成的影响,并为提高奶牛健康水平和牛场经济效益提供科学依据。
选择江苏某大型奶牛场2胎荷斯坦牛50头,在其产犊后0~70d内,每周随机抽取一定数量的奶牛,在其产奶后用新西兰TRUE-TEST(型号EW7)称重仪进行体重测定,同时记录其产奶、胎次等信息。
利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整理,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不同泌乳周对体重、平均日增重、日产奶量和周平均日产奶量的方差分析,模型如下:
式中:Y为体重、平均日增重或产奶量的观察值;μ为总体均值;M为泌乳周的固定效应;e为随机残差。
不同泌乳周间多重比较用Duncan’s法,并计算各指标间的相关Pearson系数。所有数值均采用平均值±标准误形式表示。
由表1可知,不同泌乳周对2胎牛体重影响显著(P<0.05)。奶牛体重在第6泌乳周达到最低值,为581kg左右,之后体重开始上升并趋于稳定,维持在590kg左右。第1泌乳周体重显著高于其他泌乳周(P<0.05)。
不同泌乳周对2胎牛平均日增重影响极显著(P<0.01)。第2~6泌乳周平均日增重为负值,第7周日增重变为正值,且日增重逐渐变大,增长相对稳定。
不同泌乳周对2胎牛日产奶量影响极显著(P<0.01)。日产奶量在产后逐渐增加,在第5周达到最大,之后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第5~10泌乳周日产奶量显著高于第1~4泌乳周(P<0.05)。
不同泌乳周对2胎奶牛周平均日产奶量影响极显著(P<0.01)。周平均日产奶量到第5周时达到最高值,高峰奶量达到46kg左右,随后有所降低并趋于稳定。
表1 不同泌乳周体重、平均日增重、日产奶量和周平均日产奶量变化比较分析
由表2和图1可知,整个泌乳早期荷斯坦牛平均日增重和日产奶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其中,第1~4泌乳周奶牛体重和产奶量呈负相关,第4周体重达到最低值,第5周产奶量达到峰值。
表2 体重、平均日增重与日产奶量、周平均日产奶量相关性分析
图1 体重与周平均日产奶量比较分析
由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2胎牛的体重先下降到最低值,随后上升并趋于稳定。产奶量直线上升到高峰值,然后保持平衡,这与亓建刚等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泌乳早期奶牛本身摄入的能量不能平衡机体产奶的能量消耗,导致奶牛各项生理机能紊乱,最终导致泌乳力降低[7]。发生这一现象主要是因为在奶牛泌乳早期存在能量负平衡或者其他的原因,奶牛在产犊后通常食欲比较差,采食量由少至多逐渐增加,达到采食高峰后又逐渐降低,但是奶牛产后产奶量是处于上升状态的,由于泌乳早期奶牛的采食高峰要比泌乳高峰晚6~8周,即进食的营养物质与产奶所需的营养物质之间有一个时间差,致使此阶段能量的供给不能满足需求而导致能量负平衡,所以母牛体重处于下降状态。随着采食量增加及泌乳高峰结束,营养供给平衡,体重不再下降而逐渐上升。
本文对2胎荷斯坦牛泌乳早期产奶量和体重的研究分析发现,奶牛在第5周左右体重最低,产奶量最高,泌乳早期体重和产奶量呈负相关关系。孙开兰等[8]研究表明泌乳早期奶牛产奶量从产犊后逐渐上升,体重逐渐下降并于2个月左右降至最低,与本研究结果基本一致。5周后,奶牛产奶量趋于平稳,体重缓慢增长至泌乳前体重。产后5周,奶牛采食量提高,体重开始呈正增长,这与朱柳等研究结果基本一致[9]。
通过对江苏某大型奶牛场2胎荷斯坦牛体重与产奶量等指标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泌乳周对泌乳早期荷斯坦牛体重和产奶量有显著影响,体重在第4泌乳周达到最低值,产奶量在第5周达到高峰值;荷斯坦牛平均日增重和产奶量呈显著正相关,在1~4泌乳周体重与周平均日产奶量呈负相关。该结果对于合理配制日粮,减少产后能量负平衡对泌乳早期奶牛产奶量和泌乳高峰期的负面影响具有参考意义,并为提高奶牛泌乳持续力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