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艺术视角探讨台湾曲艺的现况与传承

2019-10-10 15:09郭美女
曲艺 2019年10期
关键词:曲艺戏曲传统

郭美女

曲艺是中国说唱艺术的统称,是具有强烈民族特点、地域特色和民间意味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也是表演艺术中的一大门类。说唱艺术包括各国的艺术形式,例如:中国的曲艺形式,日本的落语、净琉璃,朝鲜半岛的盘索里,美国的饶舌、 单口喜剧等。因此,所有利用口头语言说唱的方式进行表演的艺术形式,总称为“曲艺”。

曲艺的基本特点是使用第三人称,以口语说唱来进行叙述。其本质是为了讲清楚我们是谁、从哪里来、英雄何在、社会关系原型如何、生活如何、幽默感如何等。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此种表演方式正是由繁多炽盛的各式各样的曲种结晶演化出的一种艺术。

一般而言,曲艺是以说故事为核心的民间艺术,是一种以易懂方式拉近距离、用多样方式凝聚社会、用生动方式传播价值的艺术,其说法可分为三种:

边说边颂:以史诗、传说、神话、英雄故事等具有较强神圣性、歌颂性的作品为主,如《格萨尔王》《江格尔》《封神演义》《三国西游》《说岳全传》等,这些经典作品与荷马史诗等各国传统相通,是构建全球中国人共同文化身份的重要语言资产和记忆。

边说边唱:主要体现为音乐、说唱、评弹等表演形式。

边说边逗:通过相声等方式,以幽默的语言来促进群众的理解、增进观众的共识、体现社会评判。

说唱艺术不仅具有娱乐功能,更有强大的社会功能,在民族身份构建、大众文化发展方面和人类学、社会学、语言学、艺术等领域都具有重要价值。台湾传统曲艺除歌仔戏外,多数随大陆同胞流传来台湾,随后逐渐发展成具有台湾特色的艺术。然而,历经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因素变迁和冲击,台湾的说唱艺术和传统戏曲也面临诸多内在、外在困境。

二、台湾说唱艺术内在困境

举凡各种文学、音乐、美术、舞蹈等艺术,其发展都会因时代的变迁,自然而然地产生瓶颈和问题,台湾的说唱艺术也不例外,分述如下。

(一)语言隔阂和障碍

观众是决定任何表演艺术存在的重要因素,缺乏了观众欣赏,表演艺术就会消失。现代语言学家 E.H.Lenneberg 则指出:“语言是文化学习和先天本能的结晶。”如果观众无法理解某一种说唱或戏曲中的口白、台词,就形成“鸭子听雷”的情形,纵使台上卖力演出也无法引起共鳴。台湾在传统戏曲中也发生同样状况,例如:北管采用官话,南管使用泉州土腔,京剧运用京韵白,而现代观众大多听不懂泉州腔、官话和京韵白,无法了解戏曲演出内容,假如观众不能了解戏曲或说唱艺术所表现或传达之内容,相对就缺乏观赏的动机,更无法欣赏戏曲或说唱各种唱腔之美。在此恶性循环之下,说唱艺术语言唱腔的隔阂,可说是导致说唱艺术发展的严重障碍,更难以培养年轻的观众群。

(二)优良作品缺乏

好戏需要有好作品。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演员身段作表功夫扎实,演技精湛,唱腔优美,但没有好的作品也难以发挥得淋漓尽致。对现代观众而言,临场发挥、见招拆招的传统剧情已无法满足观众需求,更很难被现代观众接受,可见说唱艺术内容的重要性。更令人扼腕的是,许多说唱艺术作品未能妥善搜集整理,并随着艺师的逝世而消失。

(三)演员和乐师断层

整体而言,说唱艺术正面临演员、乐师等艺师的断层,演员年龄层都已普遍老化,且都呈现后继无人的困境;其次,各剧种也都缺乏后场乐师,剧团间常需互相借调乐师方能演出。假以时日,这些年长的演员、乐师陆续离世之后,说唱艺术恐将随之走入历史;尤其新一代演员处于多元学习的社会,演艺素质很难与童伶出身、功底深厚的艺师并驾齐驱,演员和乐师人才断层已是不争的事实。

(四)缺乏导演和舞台技术人才

说唱艺术界普遍缺乏专业导演。基于成本的考量,大多由剧团资深演员兼任导演,仅有少数剧团有能力聘请导演,而在舞台布景、灯光、音响等专业技术人员方面,大多采用按件计酬方式临时聘雇,此现象呈现台湾严重欠缺导演和舞台技术人才。

(五)学校体制艺术师资的缺乏

整体来看,台湾在表演艺术师资方面是欠缺的,传统表演说唱艺术的状况更是严重。因为传统表演说唱艺术人才培养,大多采用师徒制的方式,此种养成方式与学校的体制化训练不同轨道,使得民间艺人很难具有教师之资格。

三、台湾说唱艺术外在环境因素影响

回顾台湾在日本殖民政府及国民政府时期,传统戏曲和说唱艺术虽遭受官方与知识分子的压抑,依然能够在夹缝中生存下来。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台湾已发展成工商业社会,并迈向高度电子科技时代,而随着社会形态的转变,休闲方式、娱乐项目、生活空间也随之改变,传统戏曲和说唱艺术受到相当严重的冲击。以下简述影响着说唱艺术发展的外在困境。

(一)电子传播媒体的盛行

科技的进步促使有线电视的开放,近百台的电视频道播放着各种科幻、灵异、新闻、卡通、综艺、旅游、饮食、电影、现代戏剧等节目,种类非常多元。就多样性与方便性而言,电视媒体更是占尽优势,传统戏曲节目不仅显得弱势,更无法与强势的电子媒体相提并论。

(二)休闲娱乐的多元化

近年来休闲娱乐不断创新,不但活动场所增多,娱乐项目也日益多元。在休闲娱乐多元化的冲击之下,台湾传统戏曲和说唱艺术不再是民众最佳的选择,使得其娱乐功能也逐渐被新兴休闲活动所取代。

唯有培养足够的欣赏人群,说唱艺术表演才有广大而普遍的支持者,如此也才能鼓励更多年轻人的投入,进而使说唱艺术拥有源源不绝的生命力。

(三)观众的流失与价值观偏差

观众群流失的原因,首先在于学校教育忽视传统艺术课程,未能积极培养年轻观众,导致新生代普遍缺乏欣赏传统艺术表演的能力。其次是文化价值观的偏差,认为现代胜于传统,只有现代才是层次较高的艺术,传统大都是老旧的,没有学习的价值,更影响着说唱艺术的发展。

(四)艺文资源分配不均

多年来台湾的文化部门陆续实施“演艺团队发展扶植计划”,将演艺团队分为音乐、舞蹈、传统戏曲及现代戏剧四组,每年按照演出团队的年度表现加以甄选,获选为扶植计划的团队可申请演出经费补助,此项扶植补助,不但能够提升剧团声誉,亦能增加演出机会。但以目前僧多粥少的情况,未能获得补助的团队,只有自力更生,苦撑剧团的运作。

四、说唱艺术人才的传承和培养

台湾说唱艺术历经政治、社会、文化、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和变迁,内在主观及外在环境都面临相当大的冲击,各剧种艺术传承早已产生危机,而解决此困境必须借由政府文化、教育单位和艺术工作者、专家学者、观众等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一起建立从传承到创新以及本土特色的说唱艺术文创人才队伍,才能突破以往传统艺术的格局,为说唱艺术的发展,画出一条可能的道路与完整蓝图。以下从艺术教育的观点提出几点建议:

(一)建立县市政府的教育处与文化处的合作平台,并整合相关资源,发展学校说唱艺术艺文环境。

(二)善用相关专业戏曲学校,如戏曲学院,与高中、小学等建立交流机制,提供年轻艺术家的磨練机会,以及各级学校学生接触说唱艺术之机会,并得到文化的熏陶。

(三)培养说唱艺术欣赏人群,建立欣赏说唱艺术传统表演艺术的市场,推广说唱艺术到各级学校巡回演出。

(四)结合学术单位及培养关怀曲艺的师生,研究整理出有系统的文献,作为文化与产业生根的基础。

(五)在专业艺术教育体制里,鼓励年轻艺术家加强说唱艺术创作与创新;传统戏曲学生的专业能力强,富含潜力,更需要鼓励创作甚至创业的空间。

(六)具有艺术相关的大专院校其服务学习方式可更多元,并与区域的大专院校相关科系、社区大学,建立社区历史与文化的采集,并有计划地建立地方文库档案,提供各级学校艺术教师参考。

(七)加强海峡两岸曲艺团队之演出观摩与学术研讨会交流机会。台湾传统曲艺多数随大陆同胞流传来台,逐渐发展成具有台湾本土特色的艺术,海峡两岸可借交流演出机会,加深彼此对曲艺的了解以及不同的地域文化和认识。

(八)落实说唱艺术师资的解决方案,为年轻学子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以及开放更多与艺术表演专业人士或说唱艺术师资接触的可能性。

总之,真正落实说唱艺术,需通过多方合作积极推行有效而得宜的艺术教育方案,剧团本身在传统与创新之间需做适度调整和努力并推动和落实各级学校的艺术教育,促使现有戏曲学校与民间剧团积极交流和合作,提升台湾说唱艺术表演的精致化程度,加强海峡两岸曲艺团队的交流以及社区艺术教育的推广等,借以改变民众对于说唱艺术的刻板观念。此外,培养更多的传统曲艺欣赏人群,更是挽救说唱艺术的当务之急,要使说唱艺术在现代生活中生根,成为休闲生活的一部分;唯有培养足够的欣赏人群,说唱艺术表演才有广大而普遍的支持者,如此也才能鼓励更多年轻人的投入,进而使说唱艺术拥有源源不绝的生命力。

(作者:台东大学音乐推广研究中心主任、音乐系教授)

猜你喜欢
曲艺戏曲传统
中外大学生体验非遗戏曲文化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戏曲从哪里来
《曲艺泉城》
传统戏曲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
少年力斗传统
河南省将戏曲纳入大中小学课程
烘云托月:聚焦曲艺音乐
清明节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