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评论版“读者来信”及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感谢您的关注与支持。欢迎新老读者回应报道内容、交流热点话题、分享现实感悟,来稿请发nfzmreaders@163.com。
银行本业是金融不是ETC
回应“推广ETC,应以自愿、合法为原则”
2019年9月26日《南方周未》评论版
相信很多银行人近来看到“ETC”三个字,心头都会一紧,然后盘算着还有多少个任务没有完成、怎么完成。亲朋好友同学故交是跑不掉的,上门客户逢人便问,社区门口、企业食堂摆摊,更有甚者在高速出口拉人来装。
ETC是个好东西,可在一边倒的任务中,又有多少无奈。一来浪费了大量社会资源,每家银行有优惠,机器白给又送礼物,一些客户销了这家装那家,两头都折腾;二来,一些不会上高速或者很少上高速的车辆,都被“营销”过来安装,银行的完成数量在涨,可里面贴的费用我们看着都心疼;再者,天量的任务下给基层员工,大家疲于应付,占用了大量工作和休息时间,仿佛银行的本业不是金融而是交通服务,有些地方商业银行ETC任务总量甚至超过了当地机动车的保有量;最后,银行快马加鞭揽客户,交通部门的设施改造又没跟上,一些客户上高速才发现,ETC通道在堵,人工收费反而快了。
作为基层员工,真心希望“剃头挑子一头热”的情况早点结束,不唯任务、少些浪费、自愿合法,我们也可尽快回归本业了!
浙江嘉兴❘倪力❘银行员工
图书馆应走出“深闺”
回应“公共图书馆勃兴:这是史无前例的‘黄金时代”
2019年9月26日B16版“国史新记”
身为一个在乡镇长大的学生,直到初中进入县城,才知道图书馆的存在。当时语文老师建议,可以周末前往县城图书馆借阅学习。彼时我们班一些出生城区的同学竟也是头一遭知晓这一公共文化场所。对于此状,语文老师心领神会说到,新华书店买书售书,和大家距离更近,接触更频,我们所用的课本、教辅均出自这里,而图书馆作为地方文化集大成者,更多像一座藏经阁,用于文献查阅、书目收藏之功。直到进入大学,身边的很多同学才对图书馆有了切近感知,甚至挂在嘴边,只因在学习生活的常用性。回过头来,图书馆之所以在我们中小学阶段陌生感普遍,知者寥寥无几,皆因宣传不够,它好似养在深闺,无人知晓,何谈引人踏足?直到如今,不时可以看到网帖言及“我们这儿还有图书馆?”的惊叹,寂然无声的公共文化场所,理应被更多人熟知,不应保持隔绝的距离。
四川成都❘孙啟分❘电子科技大学研究生
新生代的城市生活
回应“中国农民工:新生代已成主力军”
2019年9月26日B13版“国史新记”
一直生活在西部一座小县城,1990年代初的打工潮让我记忆犹新。那时的农村,家家户户都有外出打工的壮劳力。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他们赚的钱远远超过土里靠天吃饭的收获,但烦恼也显而易见:长时间思儿想母、夫妻难聚,使他们的情感备受煎熬。他们清楚,城市不是他们的家,城市也没有为他们留下合适的空间,只得回家安度晚年。
他们的孩子却不一样:他们是改革大潮最深刻的感受者,思想和物质都为这代人外出打工奠定了基础。这群新生代农民工,绝大部分衣食无忧,在城镇读书成长,不做或不会做农活。在他们的意识里,未来不是读书上大学就是外出打工,内心深处已接纳和习惯了城市生活。随着改革开放创造的巨大社会财富的积累和国家对户籍制度等的改革,一定能为新生代农民工落户城市扫清一切制度障碍。
重庆❘沈治鹏❘荣昌区政协提案社法办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