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 有效开展读写教学

2019-10-10 02:45李兆凤
关键词:能动性英语教学素养

李兆凤

随着新课改在高中阶段的推进,对英语教学的要求也随之提高,教师不能过分关注理论知识讲述,要有意识地调整教学模式,从学生读写结合能力出发,给出针对性教学方案,引导他们主动转变固化的英语学习观念,主动投融到读写活动中,帮助学生坚实英语基础。学生读写结合水平的提升是英语综合能力优化的重要体现,教师要打破传统观念的限制,营造良好的英语读写教学氛围,为学生未来发展提供基础保障。本文结合高中英语教学现状,探究如何有效开展读写教学。

1.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在应试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视野被局限,认为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理论内容讲述,使得他们在高考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限制了学生英语思维的发散,不利于他们下阶段的英语核心素养发展。因此,教师要调整教学策略,着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形成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师生关系,改变学生对英语科目的固有认知,使得他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例如在进行《School Life》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我会通过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完善学生读写结合能力。课堂前十分钟,我先扮演采访者,用英语和学生交流,了解他们对“School Life”的期盼。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能正确使用英语词汇表达内心的想法,我会鼓励他们发挥主观能动性,深入阅读文章内容,从中寻找能表达自己对“School Life”期盼的词汇和句型。通过之间趣味活动的铺垫,学生改变了学习状态,会深入阅读文章,主动进行词汇和句型的积累。课堂最后十分钟,我要求学生利用文章中积累的内容,充实课堂开始对“School Life”的表达,写一篇关于“School life expected in the future”的英语作文。学生会打破以往的英语学习方式,主动将阅读和写作结合起来,既提高了作文的真实性,也较好地达到了培养学生读写结合能力的预期目标。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对学生英语综合能力发展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2. 读写教学环境模拟

现代高中英语教学中,单一的教学手段已经满足不了学生不断变化的读写结合能力培养需求,教师要合理运用现有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读写结合技巧锻炼平台,让他们在模拟的英语环境中主动探究读写结合方式,将其转化为自身英语技能的一部分,完善英语核心素养。

例如在进行《Tomorrows world》这一单元的教学时,我会通过读写环境模擬完善读写教学模式。我从学校器材室借了一些VR眼镜,英语课堂中让学生进行体验,观看关于“未来世界”的视频,学生的好奇心被VR眼镜中的3D场景所吸引,对“Tomorrows world”充满了探究欲望,同时借助VR眼镜,也完成了环境模拟。接着学生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会主动投入到课文阅读中,不由地发挥想象力,结合VR眼镜中展示的内容畅想“Tomorrows world”是什么的,这个时候我会鼓励学生将脑海中想象的内容用英语作文表达出发,和其他同学分享。学生在模拟环境中会主动根据视频内容,完善作文内容,有效提升了读写教学效果。

3. 建立线上读写学习平台

高中英语读写教学要跟上现代科技发展的步伐,利用现代技术对读写教学进行拓展。教师要把读写教学延伸到学生课后生活中,鼓励他们利用手机、电脑设备,借助线上读写学习平台消化课堂中讲述的读写结合技巧,并且逐步养成良好的读写习惯,有效提升英语专业素养。以我自身教学为例,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建一个线上读写平台,每个阶段在上面布置相应读写任务,让学生花费课余时间完成读写任务,分析相应读写结合技巧,同时我也会发挥网络的时效性特点,及时评价学生的课外读写学习表现,指出其中的问题,引导他们做出调整,防止下阶段出现类似问题。

4. 结语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读写教学的开展,适当减少理论知识讲述的时间占比,为学生创建良好的读写平台,帮助他们锻炼读写技能的同时完善英语综合素养,让他们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读写教学的合理开展,鼓励学生英语基础,有利于他们下阶段英语能力的高效发展。

[1] 吴先梅. 高中英语读写结合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究[J]. 英语画刊(高级版), 2017(29).

[2] 巫乔登, 阙笑梅. 基于话题整合的高中英语读写教学实践与探究[J]. 英语教师, 2017, 17(20).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幸福大道射阳中学)

猜你喜欢
能动性英语教学素养
基于新课程改革的英语教师负向能动性及其应对策略
英语教学中对任务的几点思考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Cultivation of independent learning ability in English teaching英语教学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因素
项目教学法在《微机原理》教学中的应用
比较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反作用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