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教学法:语文教学的助推器

2019-10-10 07:03安静
甘肃教育 2019年16期

安静

【关键词】 语文教学;故事;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6—0145—01

讲故事是语文教学中一种有趣有效的教育形式,作为语文教师,如果能巧用故事、活用故事,语文课必然会鲜活生动。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故事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故事在語文教学中的作用

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课堂上,教师要求学生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几乎是不可能的。在一个昏昏欲睡的课堂气氛中,要上出理想的教学效果是十分困难的。这时,教师就需要想法设法讲个生动有趣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情商发展。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使学生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提高思想认识,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基于这样的理念,语文教师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现行中小学语文课本中编进了许多充满美感的文学经典,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感悟经典的丰富内蕴之美、诗情画意之美、昂扬上进之美、缠绵伤感之美。

3.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深入解读作品。语文课不仅仅是讲解一篇篇课文那么简单,每篇课文都蕴藏着许多人文知识。如果语文教师能在一堆故事中引出一篇课文、一首诗词,学生一定会听得津津有味,也会记住那些不易记住的文化知识。

二、把好时机讲故事,增强故事的教学价值

1.课堂导入时讲故事,吊足学生胃口。一节课的精彩导入,就像一部好电影精彩别致的开头一样,能迅速吸引观众,让人产生非看不能的强烈欲望。在课堂导入时如果能用一个趣味故事吊足学生胃口,必然会增强教学效果。例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时,可结合《三国演义》里面的相关情节进行导入。如此导入,很能激发学生强烈的阅读期待,学生会主动投入到《草船借箭》的学习中,探究诸葛亮如何“神机妙算”。

2.讲好背景故事,理解作品的深刻性。文学作品其实就是作者通过形象地讲故事让学生理解作品,这就要联系作者的经历、生活体会、思想感情进行解读。如,在教学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时,有学生问:“陶渊明披星戴月在南山辛苦地种豆,怎么是‘草盛豆苗稀啊?是他无心种田吗?”如果这时给学生讲一讲他“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就可以帮助学生联系他的经历、他的生活和他的思想,深入理解他的作品主题和内涵。

3.用故事强化课文主题,获得恒久印象。一篇课文学习结束,要让学生能联系社会生活和切身体会来理解课文主题,获得恒久的认知印象,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故事进行强化。听了一个教师在教学《提醒幸福》一文,为了能让学生联系实际理解课文主题,这位教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欧洲一位母亲为了让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女儿高兴起来,一同外出旅游,结果在深山迷了路。为了能让前来搜寻的飞机找到目标。这位母亲割破手臂,让血染在白衬衫上。然后把白衬衫扯成条,以女儿为圆心围了一圈,最后这对母女终于被前来救援的直升机发现而得救。这样,学生会对课文表达的爱的感受更深,受到的触动更大。

4.课文教学结束时,通过讲故事引发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一篇课文教学结束时,教师要联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阅读实际,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向学生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中外著名作家的故事与写作之路,激发学生与经典相约,引发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学生有了广阔的拓展阅读作背景,必然会扩充课外知识,促进包括语文在内的各学科的学习。

语文教师经常使用故事教学法,但效果却不同。针对课文选准故事后,教师一定要把故事讲好。首先语言要过关。同样的故事,因为语言表达不够形象,效果就不同。语文教师要注意语调语速,让学生能听清楚故事的发展、高潮、结局和教师讲故事的用意。其次要通过使用肢体语言,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更好地将故事蕴涵的信息传递给学生。最后,讲故事要联系教材文本的阅读需要,适当点评或提一个思考问题,使教材文本和故事的衔接紧凑自然。

编辑:谢颖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