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飞
用生命守护这片绿色
“作为林业人,必须把改善林业局生态环境质量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坚决担起建设美丽根河的历史使命,坚持最重的担子自己先挑、最硬的骨头自己先啃。”这是于海俊在去世前参加根河林业局党委召开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研讨会时写的心得体会。
2019年6月19日下午15时07分,大兴安岭林区根河林业局上央格气林场突发雷击火。火情万分紧急,林业局副局长于海俊换好工作服,到防火办请命,“让我带队上吧!”15时15分,于海俊带领60名专业扑火队员紧急奔赴起火点。
由于火场内偃松倒木较多、腐殖层厚,山火已发展成树冠火,加速蔓延。有着32年林业从业经验的于海俊,对这场面一点都不陌生。根据火场形势,他制定了“一点突破、两翼推进”的扑火作战方案。
经过几小时的奋力扑救,20时40分左右,火场全线合围,外围明火被扑灭。然而,根据多年扑火经验,于海俊没有休息,而是带队继续清理火场,清理倒木,开设隔离带,防止火场死灰复燃。此时,天已黑透,燃尽的草木灰四处飞散,火场上弥漫的焦糊气味呛人鼻息。
“快来人!砸到人了!” 21时左右,正在清理余火的根河林业局护林防火管理办副主任郑晓强突然听到对讲机内传出呼喊,跑近一看,一根10余米长、30多厘米粗的过火站杆,重重地将于海俊砸倒在地。已处于休克状态的他手中还紧紧地攥着用来测量火场面积的GPS定位仪。
大伙儿急忙用木头做了个简易担架抬他下山。然而,遍地是一人多高的偃松和灌丛,加上天黑路滑和浓烟弥漫,走起来特别艰难。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他终于被送上了120急救车。急救车呼啸走远,队员们却发现下午队里给于海俊发放的半包饼干和半瓶水还没吃完。
23时30分,于海俊带着他追寻和守护的绿色梦想沉沉“睡去”……
熟悉于海俊的人都知道,這位有着33年党龄的老党员,把生命中最好的年华都献给了这片林海。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始终牢记入党时的誓言,不忘初心,用生命践行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翻开于海俊的入党申请书,他这样写道,“在我童年时代,常听大人们讲那些共产党员先烈的英雄事迹,他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深深激励着我。我也要为实现伟大的共产主义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6月30日,自治区党委追授于海俊同志为“内蒙古自治区优秀共产党员”。
生命不息 扶贫不止
在清水河县,提起武汉鼎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为了让乡亲们过上好日子,60年来,他坚持不懈下乡蹲点扶贫,足迹踏遍清水河的深沟大壑。
“我只是想用自己所学,为百姓脱贫做点实事儿。”武汉鼎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为了让乡亲们摆脱贫困,他扎根农村,多次放弃优越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把自己的大部分收入都花在了贫困群众身上……
武汉鼎是土生土长的清水河县北堡乡大阳坪村人。这里千沟万壑,土地支离破碎,绝大多数贫困村都靠天吃饭。刚参加工作时,作为兽医的他,收入比较高,是农村人比较羡慕的职业。按理说,武汉鼎的收入完全可以让全家人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但他家的日子却过得非常艰苦。“父亲很少把工资拿回家里,大部分都接济了贫困群众。”武汉鼎的儿子武斌说。后来,武汉鼎成为盆地青公社兽医站的第一任站长,提出防病和治病相结合的办法,使贫困群众给牲畜看病的支出大幅下降,但家里的收入也从过去每次出诊都有现钱的“活钱”,变成了每月只有37元的“死工资”。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为了改变贫困群众的落后思想,武汉鼎把内蒙古农业大学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引进贫困村,开展支农、支教、捐助活动。通过采取大学生和贫困户孩子结对子的办法,帮助孩子们学习,转变村民们的落后思想。现如今,这些贫困村由过去“大学生空白村”变成现在的“大学生村”,累计有225名学生考上大学。
“20多年前,我家里3个孩子都想念书,但一个学期下来,就得五六百块钱。我那时穷得连化肥也买不起,咋能供得起娃念书?如果当年不是武老帮忙,就是砸锅卖铁也供不出两个大学生呀!”提起武汉鼎老人当年资助孩子们念书的事儿,清水河县大阳坪村的武忠维就激动不已。
为了帮助困难群众,武汉鼎把所有的心思都用在了清水河这片土地上。
作为共产党员,武汉鼎十分重视党员的带动作用。多年来,他自发为党员订报、购买学习资料,抽时间与支部书记、党员谈心谈话,主动为党员们讲党课,充分调动起当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带动群众脱贫致富。
这两年,武汉鼎又把帮扶的重点放在了异地安置、转移进城的贫困人口身上。他在贫困户集中安置的移民小区城关镇昆新社区,建立了“武汉鼎工作室”,组织五色志愿服务队,帮助贫困群众解决生活困难和就业问题,引导农村贫困群众适应城镇生活。
退休25年来,武汉鼎从微薄退休金里累计省出40万元投入到扶贫工作中。他徒步下乡的行程就达3万公里,先后为30多个贫困村办起了科技夜校,推广了25项农牧业实用技术和35个优良品种,受惠贫困户高达1.2万人。
如今,武汉鼎老人已经80多岁了,但他依旧步履匆匆,奋斗在脱贫攻坚的第一线。
公益医疗的领头雁
“尽自己所能,帮助他人。作为一名志愿者,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收获的更多的是快乐。”刘海军说。
今年41岁的刘海军是乌海市妇幼保健院的一名麻醉医师,也是一名优秀的志愿者。9年来,他累计参加志愿服务1200小时,成功挽救了10多人的生命。
每年高考期间,刘海军都会参加“爱心送考”活动。谈及参与的初衷,他说:“爱心送考就是传递文明,播洒爱心。”在把考生安全、及时送达到考场后,他总是会和考生握握手,竖起大拇指,为他们加油鼓劲。
2015年,他和几个热衷公益事业的医务人员组建成立了乌海市蓝天医疗救援队。
“协会成立之初仅有5人,4年时间已经发展到3200人!”刘海军骄傲地说。自协会成立的那一刻起,他就清楚自己的责任。工作是忙碌的,但是实现梦想的自豪和快乐却从心底油然而生。“蓝天医疗救援队作为一支科学、规范、专业的医疗救援队,我们也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得到专业机构认证,现在我们队员中已有63人获得美国AHA国际急救认证证书。”刘海军说。
医疗应急救援不光是医生的事情,一旦患者出现紧急情况,身边的人更为重要,如果第一目击者掌握急救知识和技能,将会大幅提高抢救的成功率。
如何让更多的人掌握医疗救援常识?刘海军动起了脑筋。他和他的救援队组织了106场“心手相连,点亮生命”公众急救普及培训,走进校园、社区、企事业单位,为他们送去心梗、中风、摔倒等应急救援常识,培训人数高达5万多人。
“医者仁心,我是一名共产党员,我只是想用我的专业技能来帮助更多人。” 刘海军说。
(责任编辑/姚 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