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焕林 张艳娇
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2.2亿,高血压患病率为49%,而用药血压控制率不足10%,这是导致其并发冠心病、脑中风的根源。究其原因,乃降血压药物不规范使用所致。为此,笔者根据患高血压用药40多年经验及对临床病人使用降压药物观查结果,对此略加介绍,供参考。
第一:应及时用药,终生坚持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高血压,切不可认为血压高点没关系,应及时服药治疗。早用药早受益,一定记住要终生治疗。高血压患者一般从40岁起增多,常以收缩压升高为主。据统计,55岁以上患者一多半是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70岁以上患者则高达90%。故一旦确诊为老年高血压,千万不能寄希望于像年轻人那样通过运动、减体重等非药物疗法降压,因为你的器官已老化,应立即采用降压药物治疗。血压降至正常也不能随意停药,否则血压易回到治疗前水平,严重者会诱发心、脑、肾并发症。
第二:应采用个体化治疗方案有些老年人听别人说用某种降压药好,便跟风使用,这是错误的。应根据高血压类型、具体病情、耐受性、病人意愿及承受能力选药。临床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将夜间血压下降幅度超过白天10%者称为杓型血压;超过20%者为深杓型;不足10%者为非杓型;如果夜间血压超过白天,则为反杓型。反杓型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比杓型高2.16倍。老年高血压中,深杓型者中风危险是杓型3.37倍。研究显示,杓型高血压患者选用长效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每天早晨服用一次效果最佳;非杓型高血压患者可采用晚间睡前服用长效钙拮抗剂,有控制“晨峰”作用;也可早晚分次服药,能使更多人血压稳定。个体化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最大程度地降低靶器官损害,给老年人带来益处。
第三:应尽量选长效降压药物目前降压药物种类繁多,按药物作用时间一般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服药前一定要弄明白自己服的是哪一种。短效一般降压维持5~8小时,如硝苯地平、卡托普利等;中效能维持10~12小时,大都是缓释片;長效的药效能维持24小时以上,如硝苯地平控释片、氨氯地平等。长效降压药能在24小时内有效控制血压,避免血压大幅波动,能平稳控制血压,不良反应少,不易漏服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危险。
第四:应考虑经济承受能力。避免频繁换药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病,需长期或终生服用,这长年开销不得不考虑。切不可只把贵药当成“好药”,一般来讲,能有效、稳定控制血压升高又无不良反应,就是适用的好药。从目前的药价看,长效制剂药物贵,短效药物便宜;合资企业生产药贵,国产药价廉。这些药物只要服用得当,都能有效控制血压。
第五:逐渐降低血压,千万急不得许多老年人一旦确诊为高血压,都想尽快把血压降下来,这是极有害的做法。除高血压急症外,老年人必须平稳、逐步降压。血压下降过快、过低,会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不足而发生意外。有研究报道,在致命性脑血管意外中,约40%是由低血压引起的。特别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若收缩压低于100豪米汞柱或低于原来血压的15%~20%,更易发生脑血栓。一般要求在2~4周将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为好。
第六:用药技巧一般用药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药量,直到起效后维持,以减少不良反应。如果服药2~4周效果不明显,应换另一类降压药物;若观查2~4周仍没达标,就应联合用药。这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以便使两种药物协同作用增强,不良反应减少。由于老年人都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以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占多数,最好首选钙拮抗剂与血管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合为好,尤其适用于高血压伴冠心病、糖尿病和肾病等病人。
第七:服药时间上的讲究若选用短效降压药物,应每日服3次,第一次应在清晨起床立即服下,最后一次应在下午6时之前。就是在血压峰值出现前半小时至一小时给药效果好,睡前不要服药,以免血压过低,引起脑血栓等。若选用长效控或缓释制剂,每日只服1次,以清晨醒后即服。若仍不能有效控制血压,可以一天服用2次,第二次服药按排在下午3点。这样才能控制血压的“双高峰”(清晨6~10点,下午4~6点),使脑卒中发生率降低50%~70%。
第八:漏服药是治疗的最大祸害要把降压治疗当作硬道理,宁可一顿饭不吃,也不能漏服一次药。漏服药是否补,要看具体情况而定。若服用每天一次长效药,因其半衰期长,在漏服48~72小时内,还能维持一定的血药浓度,漏服后不必补服。若超过72小时,可加服一次短效降压药,之后按时服药即可。短效药漏服易引起严重危害。白天工作忙,血压波动大,若漏服药时间大于两次用药的间隔一半,应即时补上,并适当推迟下次服药时间。若夜间血压平稳,不必补服。切记盲目补服,更不能将两次药合服,以免使血压急剧下降。
第九:季节更替注意适当调节药物剂量一般来说,冬季比夏季收缩压高12毫米汞柱,舒张压高6毫米汞柱,即气温每降1摄氏度,收缩压升高1.3豪米汞柱,舒张压升高0.6毫米汞柱。故高血压患者在夏天可适当减少药物剂量,冬季适当增加药物剂量。这些都应严格观察血压变化,请医生决定,自己绝不可乱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