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了完整的有色金属工业体系,正由有色金属大国向强国阔步迈进
——新中国成立70年有色金属工业取得辉煌成就

2019-10-10 08:36王华俊
资源再生 2019年8期
关键词:标准煤有色金属能耗

文/王华俊

2019 年,是新中国成立70 周年。70 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几代有色人始终艰苦奋斗、顽强拼搏、锐意改革、开拓进取、砥砺奋进。70 年来,我国建立了完整的有色金属工业体系。70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有色金属工业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有色金属大国,产业整体实力显著增强,在国际同行业中的地位明显提高。70 年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实现了由小到大的历史大跨越,取得了辉煌成就,正阔步走在建设有色金属强国的新征程上。

一、建立了完整的有色金属工业体系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曾多次听取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汇报,用三年的时间对处于崩溃状态的有色金属工业恢复了全面生产。从1953 年起开始大规模的建设,当时前苏联援建的156项基本建设项目中,就有13 个有色金属项目。新中国成立时国内仅有十几家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仅能生产铜、铅、锌、锡、锑、汞、黄金、白银等品种及钨精矿。新中国成立70 年来,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从十几个发展到上万个,由原来只能生产几个有色金属品种,发展到64 种均能生产,十种常用有色金属年产量由1 万多吨增长到5000 万吨以上,并为尖端科学和国防现代化提供了各种新型材料,形成了从常用有色金属到稀有稀土金属,从地质勘探、勘察设计、建筑施工、科研院所、大中专院校,从采矿、选矿、冶炼、合金加工一整套完整的有色金属工业体系,为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有色金属产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

新中国成立70 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色金属产业规模大幅度提升。1949 年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仅有1.33 万吨,2018 年达到5760 万吨,是1949 年的4331 倍,1950 年-2018 年,年 均增长12.9%。2018年我国有色金属产量超过紧排其后的9 个国家产量合计数。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002 年超过1000 万吨大关,达到1012 万吨,并首次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2007 年超过2000 万吨大关,达到2370 万吨;2010 年超过3000 万吨大关,达到3136 万吨;2012 年超过4000 万吨大关,达到4025 万吨;2015 年超过5000 万吨大关,达到5159万吨。我国十种常用有色金属产量已连续17 年居世界第一。1949 年我国铜材产量仅有2102 吨,1978 年为18.3万吨,2018 年达到1705 万吨,1950-2018 年,年均增长14.2%;我国1955 年开始生产铝材,当年产量仅有163 吨,1978 年为10.6 万吨,2018 年达到4121 万吨,1956-2018年,年均增长20.1%。

新中国成立70 年,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我国有色金属工业产品销售收入1950 年仅有2614 万元,1978 年为84.3 亿元,2018年为44905 亿元;实现利润1950 年仅有844 万元,1978年为12.2 亿元,2018 年虽比2017 年回落仍达1644 亿元。

新中国成立70 年,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大幅度增加,尤其是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出口总额出现快速增长。我国有色金属产品进出口总额1950 年为2.9 亿美元,1978年为8.1 亿美元,2018 年为1605 亿美元。其中,出口额1950 年为1.6 亿美元,1978 年为3.0 亿美元,2018 年为454 亿美元;进口额1949 年为1.3 亿美元,1978 年为5.1亿美元,2018 年为1151 亿美元。

三、科技创新引领装备技术升级

新中国成立70 年,有色金属企业通过产学研技术攻关,自主创新和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不断突破技术瓶颈,逐步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差距。在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实现了自主创新,成功研发了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并应用生产,迅速实现了产业升级。到二十世纪末,我国有色金属工业的技术装备已经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在国家创新驱动方针指引下,研发了一批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先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创新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果。

新中国成立70 年,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以来,加快了产业基础研究和协同创新,在矿山、冶炼、加工与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重大技术突破。电解铝技术进步最为明显,自主研发的300KA 大型预焙槽铝电解技术,首次采用中国技术和装备在伊朗、印度、越南、哈萨克斯坦等国建厂。近年来600KA 超大型槽已系列生产,属世界首创,国际领先,电解铝技术已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铜冶炼自主研发的旋浮铜冶炼、氧气底吹、双底吹和“两步炼铜技术”等,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一批先进的铜、铝加工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厚板高端航空铝材已用于大飞机和军工等领域,高铁用铝材全部实现了国产化。超粗、超纯和超细均质硬质合金、核电锆铪材、航空航天用高强镁合金、钛合金大规格挤压材/锻件以及稀有金属其它深加工材料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四、信息化及两化融合助推产业发展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领域的突破,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有色金属产业的深度融合,正在引发影响深远的产业变革,形成新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商业模式和经济增长点。智能制造、电子商务、网络服务,正在改变有色金属工业的面貌。有色金属矿山的数字化建设已经起步。例如,云锡集团“区域矿山”的基础,就是以矿山生产安全六大系统建设为突破口,通过建立三维模型、模拟仿真、网络优化、智能调度、远程实时通信、监控平台开发等,把大量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矿业开发有机结合起来,建成了“一个中心、两个平台、多个子系统”的区域矿山信息系统,使区域矿山的数字化水平大幅提升。智能化管控技术在电解铝等行业得到推广应用。如,内蒙古锦联等企业的电解铝生产过程智能化管控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实现了对生产设备、生产策略、物流、质量、能耗、槽况、生产操作质量等要素的闭环管控,降低电解铝企业的能耗和排放。互联网、电子商务为有色金属交易、物流、融资和动态监控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支撑,促进了跨地区、跨行业的上下游产业链整合。目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个性化定制、全寿命周期管理、网络精准营销和在线支持服务,已经在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展现。截至2017 年底,由工信部评选出的有色金属企业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有近100 家。

五、多元化投资拉动产业跨越式发展

新中国成立70 年来,有色金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投资结构逐步优化。二十一世纪的前14 年,投资持续大幅度增长,投资主体多元化成为推动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1950 年有色金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额为0.3 亿元,1978 年有色金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为13.5 亿元,2014 年达到6947 亿元,有色金属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06 年首次超过1000 亿元为1182.7 亿元,2008 年超过2000 亿元,2010 年超过3000亿元以上,2011 年超过4000 亿元,2012 年超过5000 亿元,2013 年超过6000 亿元,2014 年达到6947 亿元后出现回落。2015 年,国有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13.8%,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82.2%,外商控股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4.0%。2015 年,国有控股企业资产总额占37.0%,民营企业资产总额占54.6%,外商控股企业资产总额占8.4%。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铝业集团、中国五矿集团公司、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公司等中央国有企业加大投资力度,不断扩大产业规模;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有色金属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公司、铜陵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云南锡业集团有限公司、西部矿业集团有限公司等地方国有企业也得到大力发展。与此同时,大量的民营资本进入有色金属行业,先后投资建成了魏桥集团有限公司、南山铝业股份公司、信发铝电集团、东方希望稀土铝业公司等大型铝冶炼企业;祥光铜业公司、宏达(集团)有限公司等大型铜、铅、锌冶炼企业,以及金龙精密铜管股份有限公司、海亮集团有限公司、凤铝铝业有限公司、兴发集团有限公司、丛林集团有限公司、忠旺集团有限公司等一批技术装备水平先进的大型民营铜、铝加工企业。

六、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初现成效

新中国成立70 年,特别是二十一世纪以来,有色金属工业把结构调整作为推动行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色金属产业始终围绕传统产业升级改造、优化资源配置、推进企业兼并重组和优化产业布局,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有色金属工业由低端向高端、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型升级。譬如,一批航空、汽车用铝板带项目建成投产,支持了大飞机、铝结构汽车等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手机用1.7mm 厚TC4 冷轧钛合金带卷的试制成功,填补国内空白。又譬如,光伏、动力电池的发展,为多晶硅、动力电池材料发展提供了新动能。再譬如,铝-空气电池、纳米陶瓷铝合金等实现产业化应用,智能材料研发取得重要进展,记忆合金、磁致伸缩材料等展现了新材料发展应用的广阔前景。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后,有色金属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一是全部淘汰了落后产能,实现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早在2005 年,中国就在电解铝行业淘汰了落后的自焙电解槽生产技术。“十二五”期间,中国已经淘汰了电解铝生产能力200 多万吨、铅冶炼能力近400 万吨、锌冶炼能力100 多万吨落后的生产工艺装备。二是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产品附加值,完善冶炼加工一体化。一批铝企业,实现了氧化铝-电解铝-铝加工及煤-电-铝一体化。铝加工企业向深加工和组(部)件及装备中高端方向发展。三是推进企业兼并重组,积极稳妥发展混合所有制企业,培育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增强企业实力和竞争力。四是按照市场化原则,优化产业布局。统筹考虑境内外资源、能源、环境和运输等生产要素,优化产业布局。山东魏桥、信发集团利用境外铝土矿资源,建成了大型氧化铝项目;金川和中铝集团利用境外铜资源分别在广西防城港和福建宁德建设了现代化的40 万吨铜冶炼厂。五是扩大铝应用,交通车辆的“以铝代钢”、电力电缆行业的“以铝节铜”、家具领域的“以铝节木”。六是有色金属在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得到广泛应用。

七、认真践行绿色低碳生态文明理念

近年来,有色金属企业在重点解决污染防治,推动节能减排、绿色发展。有色金属企业绿色发展、和谐发展、生态文明等企业文化成为共识。一是坚持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推动节能减排和低碳技术的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成绩。二是依靠科技进步,积极推进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和推广。重点发展采选高效节能工艺和设备,自热强化熔炼和电解工艺、设备和自动控制技术,湿法冶金节能技术、电解铝液直接连续制备合金铸造坯、铸轧板坯、有色金属加工节能技术等;加强炉窑保温,改进燃烧方式和气氛,提高热效率;以信息技术为核心,节能技术优化集成,把生产过程能源利用效率始终控制在最佳状态;优化原料结构,提高精料比例,节约能源。有色金属加工领域,以加工过程的连续化、自动化为重点,缩短工艺流程,达到节能、节材和环保的目的。三是加大“三废”治理力度。对有色金属生产过程产生大量的废渣、废水和废气等三废的进行治理,加大科研投入,依靠技术进步,改变了“三废”对环境污染的状况,甚至变废为宝。对于废渣的治理包括:将大量废石加封于采空场内,进行平整或造田;将废石细碎后与水泥浆化后胶结充填。对于废水的治理包括:适当处理后返回复用;净化后作冷却水用或达标排放。对于废气的治理包括:水喷淋降尘;选用通风装置系统进行排风收尘后返回利用;排风收尘后经无害化处理,达标排放。四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尾矿砂、熔炼渣和废水、余热资源化利用水平。依托“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再生资源加工园区,创新回收模式和无害化处理技术,提高了有价元素回收利用水平。中铝集团等11 家矿山企业与行业协会、矿业联合会共同倡导发布了《绿色矿山公约》,正式提出了“绿色矿山”的概念。

八、原铝综合交流电耗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早在2005 年,我国电解铝淘汰了落后的自焙电解槽生产技术,随后又淘汰了160 千安以下预焙阳极电解槽。在320KA 大型预焙槽技术基础上,相继研发和应用了400KA、500KA 及600KA 超大型预焙槽技术,使原铝综合电耗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居世界领先水平。铜冶炼自贵溪冶炼厂引进奥托昆普闪速熔炼技术开始,国内主要铜冶炼企业均先后引进了先进的铜冶炼技术。铜冶炼自主研发的旋浮铜冶炼、氧气底吹、双底吹和“两步炼铜技术”等,已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氧气底吹-热铅渣还原和漩涡闪速一步炼铅关键技术的突破,为炼铅业降耗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原铝综合交流电耗处于世界领先水平。1983 年我国原铝综合交流电耗为17560 千瓦时/吨,2018 年原铝综合交流电耗降到13577 千瓦时/吨,2018 年与1983 年相比,每吨原铝电耗下降3983 千瓦时,比同期世界(不含中国)原铝综合交流电耗低1300 千瓦时/吨左右。2005 年我国原铝综合交流电耗为14575 千瓦时/吨,提前达到国际原铝协会制定的2010 年14600千瓦时/吨铝节能目标。

铜铅和电锌冶炼综合能耗均有大幅下降。1992 年铜冶炼综合能耗为1279 千克标准煤/ 吨,2015 年铜冶炼综合能耗下降到733(452)千克标准煤/吨,比1992 年同口径综合能耗下降了546千克标准煤/吨;2018 年铜冶炼综合能耗下降到231 千克标准煤/吨,比2005 年同口径综合能耗下降了215 千克标准煤/吨。1989 年铅冶炼综合能耗为664 千克标准煤/吨,2015 年铅冶炼综合能耗下降到655(466)千克标准煤/吨,比1989 年同口径综合能耗下降了9 千克标准煤/吨;2018 年铅冶炼综合能耗下降到342 千克标准煤/吨,比2005 年同口径综合能耗下降了124 千克标准煤/吨。1991 年电解锌综合能耗为2299 千克标准煤/吨,2015 年电解锌综合能耗下降到1953(1091)千克标准煤/吨,比1991 年同口径综合能耗下降了346 千克标准煤/吨;2018年铅冶炼综合能耗下降到874 千克标准煤/吨,比2005年同口径综合能耗下降了217 千克标准煤/吨。

九、境外项目开发取得积极效果

二十世纪80 年代,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以国际资本市场融资方式,参股澳大利波特兰铝厂。二十世纪90年代,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以国际市场融资方式,购买美国铝业公司为期30 年的40 万吨/年氧化铝生产能力。1998 年6 月,中赞谦比希铜矿项目合资合作合同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标志着我国海外开发铜矿资源正式起步。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有色金属企业实力的增强,开始积极参与全球产业的战略重组和整合,注重在全球范围内整合配置资源,打造全球性产业链,形成了新的全球发展战略。尤其是随着“走出去”战略实施与“一带一路”倡议项目落地,有色行业一批重大海外项目相继开工运营,达产达标。中铝集团的秘鲁铜矿项目和几内亚博法铝土矿项目全面开工;五矿的拉斯邦巴斯项目顺利投产达产;中国有色集团立足赞比亚,拓展刚果(金),采矿、冶炼进入成熟运营期;中金岭南于2018 年9 月全部收回了海外资源投资额,其在多米尼加的迈蒙矿通过风险探矿,新探明铜、锌资源近200 万吨,相当于再造了一个迈蒙矿。魏桥集团“赢联盟”模式示范作用明显,为扩大非洲地区铝土矿资源利用提供了借鉴。洛阳钼业、紫金矿业依靠混合所有制的灵活经营机制,在境外资源并购中抢占先机。华友钴业在刚果(金)投资建设了多个铜钴项目,国内母公司所需的钴原料,近50%由刚果(金)子公司供给。截至2018 年底,我国企业获得境外权益铜资源储量在1 亿吨以上,形成的权益矿山铜产能在180 万吨以上,权益铝土矿资源储量在60 亿吨以上,权益铝土矿产能在3000 万吨以上。

十、有色金属产业国际地位稳步提升

新中国成立70 年,有色金属工业企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经历了艰辛的发展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市场竞争力、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和企业抗风险能力日趋增强,有色金属大国的地位正越来越引起国际同行业的关注。2018 年中国铜铝铅锌产量分别占世界总产量的38%、57%、44%和43%;消费量分别占世界总消费量的48%、57%、42%和50%。2019 世界500 强企业中,中铝集团、中国五矿、正威国际、山东魏桥、江西铜业、金川集团、铜陵有色、海亮集团等8 家入榜。2018 年有色金属企业销售收入100 亿元以上企业达45 家,其中1000 亿元以上企业达12 家。

有色金属是最早与国际标准、价格接轨的产品之一。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口铜铝资源,出口钨、锑、稀土金属等产品,成为有色金属进出口贸易大国。国际金融危机时,企业抓住有利机遇,采用并购、对外直接投资等方式,在境外开发矿产资源和国际产能合作。一是大力开发境外矿产资源,增强资源保障能力。二是在境外投资建厂。三是设计、施工和工程总承包国外有色项目。四是企业对外投资规模逐步增加,投资领域不断拓展。五是上海期货交易所在全球市场影响力明显上升,有色金属价格话语权开始体现,上海期铜已经逐步与伦敦铜形成“互为引导,交叉影响”的态势,共同成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定价参考依据。

新中国成立70 年来,建成了门类齐全的有色金属工业体系,铸就了全球第一有色金属大国地位。特别是近年来,有色金属产业的资源保障力、市场影响力、技术引导力和文化感召力稳步提升,为建设有色金属强国奠定了坚实基础。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动高质量发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早实现有色金属强国梦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标准煤有色金属能耗
120t转炉降低工序能耗生产实践
能耗双控下,涨价潮再度来袭!
作者更正
探讨如何设计零能耗住宅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年鉴
有色金属“回暖” 中长期谨慎乐观
日本先进的“零能耗住宅”
锅炉富氧燃烧节能技术改造
有色金属设计 欢迎刊登广告
《有色金属设计》2014年总目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