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 诗 综编
近期让上海人民最头疼的问题之一就是“这是什么垃圾?”
从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行以来,不少App纷纷上架“垃圾分类”小程序来帮助用户分类。
然而这次,据《中国日报》报道称,在上海张江人工智能岛上,这样一款可自动分类的AI垃圾桶现已正式投入应用。这款垃圾桶能够利用太阳能或插电装置为自身供电,同时还可由AI自动识别95%以上的可回收垃圾品种。同时,这款垃圾桶在8月底进行更新后还将可以识别有害垃圾。目前已有30多个这种AI垃圾桶投入使用,主要被放置于人流密集、办公及公共场所等垃圾分类重灾区域以对其实际能力进行考验。据称在年底将会计划投放2000个AI垃圾桶于市面。创始人金雷表示,中国垃圾分类使命迫在眉睫,AI技术可加速分类效率,减轻分类负担,将可持续性的协助垃圾分类。
继上海之后,北京也即将迎来垃圾分类“大战”。不过在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的带动下,垃圾分类的场景也逐渐智能化了。尤其是在AI的赋能下,可以帮助大家进一步解决日常垃圾的分类问题。最近,德胜街道某小区的“人脸识别”的智能垃圾桶走红网络。
据了解,在智能垃圾桶投放之前,社区和物业会对居民进行人像采集,而小区居民在完成相关的注册程序之后,垃圾桶就可以判断你的身份了,用户在走到摄像头面前,垃圾桶就能够对小区居民进行“人脸识别”,识别完成后会自动打开桶盖,无需人手翻盖,十分的卫生方便。如果没有进行注册的居民则可以通过按钮打开垃圾桶。
事实上,关于智能垃圾回收机,各国家也是早有应用了。比如说加拿大的“奥斯卡”垃圾桶就可以帮助用户识别不同的垃圾,GPS垃圾回收机器人能够让你足不出户,上门回收垃圾,并且还有智能垃圾分拣系统等。
例如波兰创业公司Bin-e公司开发了一种全新的人工智能垃圾桶,使用起来非常方便且毫无障碍,通过传感器、摄像头、具有深度学习特点的AI图像识别算法,来自动分类垃圾。
Bin-e垃圾桶用起来特别简单,用户只需在Bin-e垃圾桶前扫描一下垃圾、舱门便会打开,将垃圾放入其中便可以了。其实,垃圾桶早已分辨出垃圾类型,将其压缩并分类放置。另外,垃圾桶的内容、剩余空间都会即时上传到云空间,而回收公司只需要通过App即可随时检查,当然也可收到通知信息。
智能化也为垃圾分类事业带来了一些曙光。据了解,垃圾自动分类中所涉及的计算机视觉技术包括了图像分类、图像定位、图像检测等环节,相关技术已经相对成熟。当垃圾被投入垃圾桶时,首先需要进行的是垃圾种类的识别,匹配数据库中已标注为“可回收、厨余、不可回收、危险废弃物“等不同类型的图片,然后将不同垃圾导流到相应的储藏空间。
据报道,目前国外的一些智能垃圾筒公司已经实现了在特定垃圾种类下的自动分类的识别(比如塑料,可回收垃圾,不可回收垃圾),结合垃圾压缩,联网,后台数据管理,储量提醒,液晶屏幕等功能,实现了早期的可分类智能垃圾桶的概念。但对于国内干湿垃圾、厨余垃圾等更加复杂的分类,则需要更复杂的本地化数据库和模型训练。
在垃圾分类最初的时候,可以说人们都被垃圾分类给绕懵了。要知道垃圾分类的类别也是有很多的,比如一杯珍珠奶茶,珍珠、果肉属于湿垃圾;杯子、吸管属于干垃圾;盖子有些是可回收垃圾,有些是干垃圾,要''因茶而异''。
对于垃圾,智能高效和清洁的末端分类处理,才是更重要的部分。各个企业和创业者要做的不是打着“人工智能”的幌子抢风口,创新形形色色的垃圾桶。亟需建立的是应用大数据和AI算法加持的垃圾分类产业链。
那么这样的人工智能垃圾桶能够准确的分开一杯奶茶呢?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