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俊玉
[摘 要] 卫校护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经常需要与患者、家属和其他医务人员进行沟通,这就要求学生能够更加准确地听取对方说话内容的关键信息,提升沟通效率,增强学生的综合服务水平。语文教学是提升学生听力素养的主战场,中职语文教师应发挥语文教学的积极作用,在课堂中注重学生的听力训练,提升学生的听力素养。
[关 键 词] 中职语文;听力素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9)16-0140-02
聽话不仅是一门学问,更是一门艺术。在人的日常交流中,听力占其中的45%,因而听力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产生密切的联系。中职学生与普通高中学生相比,他们的语文基础较差,听力素养急需提高。注重对语文听力素养的培养,不仅能够提升中职学生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还能提高他们的核心素养,是中职教师教学的必要任务之一。
一、提升学生听力素养的重要性
(一)听力素养是中职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
在人们的日常交流中,听取、理解、表达是人们交流的必要流程。听力是学生发表自己看法的前提。学生通过听摄取关键性语言词汇,并将其进行加工,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切题性,提升人们沟通的效率。听力素养不仅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它对学生未来的就业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众所周知,卫校的学生多为女生,她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会和患者进行交流,从而明白患者的所思所想,继而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除此之外,卫校学生既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又要对患者的心理进行安抚,从而让患者保持平和的心态,进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学生听力素养的提升,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患者的所思所想,真正和患者实现心贴心的交流,进而针对性地提出相对应的解决策略,促进自身工作效率的提升。
(二)听力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听说是开展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提升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必备因素。学生听力素养的提升,不仅能够准确地提取语言交流和阅读中的关键性语句,而且还能在此基础上,增强对文章或是交流对象的说话内容理解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从而获得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三)听力素养是语文学习的关键性因素
语文二字,由“语”和“文”两字共同构成,“语”即为人们交流所表达的语言。“文”则是将语言转化成文字,书写在课本上。语言本身的有效传递与人们的听力密不可分,因而学好语文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的听力成为语文教师教学的重点内容。
听、说、读、写是具有整体性、联系性的综合语文学习系统,也是提升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核心。学生的听话水平,不单单是指学生听到的语言文字信息,而且还包括对接受语言文字的记忆、文字的理解以及整合分析的整个过程,是学生开展语文学习的重要基础,更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支柱。
(四)锻炼学生的听力应符合语言学习和学生的终身发展
从语言规律教学而言,任何一门语言的学习都是从听开始的,无论是汉语、俄语,还是英语,听力总是排在首位。通过调查我们得知,听力强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自信心,他们的表达思路更具有清晰性,因而他们在课堂中的表现更加积极,课堂参与度更高。与此同时,通过对相关资料的学习,我们了解到,语文课不仅是中职学生的重要文化基础课程,还是提升他们审美情趣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语文课程的学习,学生的听力素养得到增强,他们提升自身的人文素养,并以此为基础增强他们的专业能力,从而对学生的继续学习以及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中职语文教学提升学生听力素养的策略
听力素养包括关注能力、辨识能力、整合分析能力、品鉴能力等综合性能力。简而言之,概括为听说话者的信息,选说话者的关键信息,辨说话者的深层含义。在训练学生听力的过程中,中职语文教师从学生的生活实际、课程的专业特点以及整体的教学目标为着眼点,创设出更具有实用性、趣味性的教学模式,并在此过程中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纠错,从而提升学生的自主听力水平。与此同时,中职语文教师应注重将读、说、写与听的能力相互融合,从而更加全面地讲授中职语文,获得良好的听力教学效果。本文从多个角度对提升学生的听力素养进行解析,希望可以给广大同仁提供借鉴。
(一)运用语境联想法,提升听力水平
在听音的过程中,学生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能苛求每一个字都听清楚,当有听不懂的字时,学生应将其略过,并听取下面的内容,从而让学生根据整个段落中听懂的内容,形成合理的语文语境,从而推断出未听懂部分的语句。此外,学生在听力的过程中应保持良好的心态,从而运用积极乐观的心态促进听力效果的提升。
(二)克服急于求成的心理
在进行提升学生听力素养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因为听不懂一部分内容就放弃了,从而导致他们不能听懂全部的内容。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保持一颗平常心听取所说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学生的紧张和不耐烦的心理,从而让学生在听话的过程中冷静分析说话者的内容,进而准确把握说话者所要表达的思想。
(三)适当记录相关的听力内容
当学生听话的内容过长时,他们可能会混淆其中的一些内容,从而不能准确地把握说话者的内容。针对这种情况,学生可以适当记录说话者的关键性语句,并将其以名词或是符号的形式进行记录,然后将这些内容进行联系,进而提升对整体内容的理解力。
(四)有目的地听说话者所讲的内容
学生有目的地听说话者讲授的内容,可以有效排除无关信息的干扰,并在听话的过程中动脑思考,提取说话者关键性的信息,提升整体的听话效率。值得注意的是,听话者要提前确定自己所要听讲的内容,并与说话者进行沟通,从而增强整体对话的简练性,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疏导消极心理,提升听力学习的兴趣度
在听力学习的过程中,有些学生常常因为心理因素的影响,因为一时的疏忽,他们不能正确地听取说话者讲授的内容,从而失去听下去的兴趣。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出现,中职语文可以创设一些趣味性的问题,激发学生听的积极性,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消除学生因为没有听懂所讲内容而产生的消极心理,并选择难易适度的内容开展授课,从而提升整体的中职语文听力教学效果。
(六)打牢学生的语文基础
语文基础较强的学生,往往能够根据说话者的词汇以及对应的语音、语调,判断说话者的情绪以及所要表达的关键性内容。这就要求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教学。中职语文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引导:(1)提高学生对文字读音的准确率。众所周知,我国的汉字中有很多的形声字和形象字,如果听者不仔细,往往会闹出很多笑话。中职语文教师在教授汉字这部分语文内容时,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记住类似文字的读音,并开展文字的检测。中职语文教师可以每天抽出固定时间,让学生复习学过的汉字,增强对汉语文字的记忆印象。(2)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刻地运用自己的情感表达文章中作者所要阐发的思想,还能使学生通过听取别人的阅读感情,从而更加深刻地把握读者的情绪,进而加深对读者内容的理解。
(七)以朗读作为提升学生听的突破口
朗读可以综合运用学生的听、说、读三个感官,并通过大脑思考,提升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思考能力。中职教师可以从朗读入手,安排学生朗读多种题材的文章,从而使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感受不同的句式和表达技巧,从而让学生更好地提取表达过程中的关键点。此外,教师创设相应的语境,提升学生对同音词的辨别能力,促进他们的语言听力素养的增强。
(八)在课堂提问中开展听力训练
在中职语文课程内容的安排中,有很多锻炼学生听力的内容。中职语文教师可以针对这部分内容开展听力训练教学,从而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听清并听懂讲话者的重点内容,运用思维理解说话者的意图,将对说话者所要阐述的问题进行记忆,带着这些问题去寻找相应的答案,从而迅速从课本中寻找类似的内容,并运用自身的逻辑对原有内容进行梳理,然后清晰地表达出来。中职语文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影视对白、新闻访谈、课文等,提升学生的听力素养。语文课文是质美兼具的华章,还是言约意丰的汉语中的上品之作。课文语言的规范性,可以让读者感受文章中的意蕴绵长。通过学生的动情阅读以及细微品味,能够增强他们感受语文之美的能力。
三、提升学生听力素养举例
中职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听力素养的训练,从而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听的独特魅力,提升中职语文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中职语文教师可以选择难易适度的内容开展授课,让更多学生加入语文的听力学习中,提升整体的语文教学质量。
如在讲授《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诗时,我运用朗读教学的方式,让学生在阅读和听读过程中培养他们的语感,提升整体的语文教学水平。具体操作如下:首先,讲授内容。我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开展语文教学,并在此过程中介绍当时的历史背景。其次,開展朗读练习。在学生掌握了相关的语文知识后,我组织学生进行语文知识内容的朗读,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出自己的情感。最后,展示朗读内容。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小华的朗读。他上台后,读到:“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句诗时,我询问学生:“你们在小华的朗读过程中品味出了什么感情?”小陈积极地举手说:“我听到小华在读的过程中出现了悲伤的情绪。”通过运用朗读教学法,不仅让学生在语文的学习过程中获得了语感的培养,还提升了他们的听力素养,从而获得了良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四、总结
提升学生的听力素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语文教师结合语文听力教学的现状,有针对性地运用听力教学的原则和策略,创设与学生学习能力相匹配的听力教学模式,进而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语文学习的趣味性,提升学生的听力素养,并为他们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范烨.加强语感训练 提高学生听力素质[J].教育探索, 2017(6).
[2]陆文跃.提高语文听力素质需注重学法指导[J].镇江市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7(1).
[3]李琪.职校生语文听力素质提高之我见[J].中原职业技术教育,2016(4).
[4]胡珍霞.技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与学生语文能力听力素养培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7.
编辑 冯永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