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倩
[摘要] 目的 分析绩效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该院于2017年9月1日起对所有护士实施绩效管理,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原则进行薪资发放,将全院7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对比绩效管理前(2017年1—8月)、后(2017年9月—2018年4月)护理工作的改善情况。结果 绩效管理后,护士理论考核成绩为(94.2±2.3)分,实践操作成绩为(93.9±3.4)分,工作质量评价分(95.1±2.2)分,各项数据均优于绩效考核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绩效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47例),高于绩效管理前的78%(39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绩效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护士的专业水平及其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各科室的护理质量,并让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更为满意,建议在医院护理管理中进行推广。
[关键词] 绩效管理;护理管理;护理质量
[中图分类号] R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5654(2019)07(c)-0081-02
绩效管理是企业管理中最基本的一种管理方式,其主要是通过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达到工资的按劳分配,目的在于提升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开发人力资源,实现人才的优化应用[1-2]。近几年,我国医疗制度经历了重重改革,公立医院参与社会竞争度更高,这就要求医院必须对自身的管理进行革新,提高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3]。该院自2017年9月1日起对科室护士实施了绩效管理,发现在绩效管理后,临床护理质量明显提升,护士的整体素养也有了明显的改善。为进一步明确绩效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文章以该院7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并分别选取了管理前(2017年1—8月)、后(2017年9月—2018年4月)50例患者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與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院于2017年9月1日起对所有护士实施绩效管理,按照多劳多得、优劳优酬原则进行薪资发放,将全院76名护士作为研究对象,护士年龄19~46岁,平均年龄(25.4±2.1)岁,其中男性4名,女性72名,包括主管护师6名,护师20名,护士50名,专科学历护士37名;该科及以上学历护士39名。所有护士均同意进行该次研究。管理前后所选取患者一般资料如下:管理前: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9例,患者年龄19~82岁,平均年龄(52.8±1.9)岁;管理后: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7例,患者年龄20~80岁,平均年龄(53.1±2.5)岁。所有患者均同意参与该次研究,且年龄≥18岁,无精神意识障碍,可清晰表达自己的思想意识,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较强的可比性。
1.2 方法
绩效管理前,按照科室的一般制度对护士进行管理。2017年9月1日起实施绩效管理,内容如下:采取百分制管理方式,其中医德医风项10分,劳动纪律项12分,工作态度项30分,工作技能项40分,教学项8分。分别设立加分项和扣分项,见表1、表2。
百分制管理中采用累及计算法,每月由医生和科室主管护师对护士得分进行评价,1分代表10元,每月最终工资=基础工资+加减分×10。
1.3 观察指标
对绩效管理前后护士的理论考核成绩和实践操作成绩进行比较,理论考核采用卷面考试方式,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成绩越好。实践操作考核由科室主任随机模拟护理场景,而后依据护士的表现进行评分,总分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成绩越高。由科室主任和护士长对护士工作质量作出评价,总分100分,包含工作态度、工作投入度、环境管理、护患关系等10个评分项目,分数越高代表工作质量越好。
将护理满意度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个维度,由患者对护理满意度做出评价,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50×100%。
1.4 统计方法
实验使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其中计数资料以[n(%)]表示,使用χ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使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绩效管理前后护士工作情况分析
绩效管理后,护士理论考核成绩为(94.2±2.3)分,实践操作成绩为(93.9±3.4)分,工作质量评价分(95.1±2.2),各项数据均优于绩效考核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2 管理前后患者满意度分析
绩效管理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47例),高于绩效管理前的78%(39例),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绩效管理是一种实用性非常强的管理方式,通过设立绩效项目,结合一定的奖惩制度和方法,能够最大限度的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升其工作投入度[4-5]。
在该次绩效管理中,采用了百分制的管理标准,将医德医风、劳动纪律、工作态度、工作技能、教学都纳入到了绩效考核指标中,有利于全面促进护士的综合素养发展,促使护士注重自身的护理态度改进和护理技术提升,积极地完成各项临床护理工作[6-7]。在加减分项目中,设立了多个加分项目,包括不同职称加分、参与不同级别科研项目加分、在不同级别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加分、参与不同级别护理书籍编辑加分、获得不同等级嘉奖和表扬加分。这些项目的设计有利于促使护士不断地进行学习和自我提升。同理减分项目的设立也是为了激励护士加强自我监管。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绩效管理后,护士理论考核成绩为(94.2±2.3)分,实践操作成绩为(93.9±3.4)分,工作质量评价分(95.1±2.2)分,各项数据均优于绩效考核前,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说明,在绩效管理下,护士的专业素养明显提升,临床护理质量也得到了改善,这都得益于绩效管理对护士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数据结果提示,绩效管理后,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也得到了提升。
综上所述,绩效管理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可以有效提升护士的专业水平及其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各科室的护理质量,并让患者对临床护理工作更为满意,建议在医院护理管理中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玉,陈秋琴.绩效管理在肿瘤外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7):976-978,979.
[2] 李争华,胡秀英,许瑞华,等.360度反馈在我国护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8,34(18):1437-1440.
[3] 梁红.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管理在临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内科,2016,11(3):472-474,477.
[4] 柳晓霞.岗位设置与绩效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6,1(4):119.
[5] 吕青.岗位设置联合绩效管理在门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8,24(25):3059-3061.
[6] 吴慧琴,郝彦琴,贾婷妮,等.平衡计分卡在护理绩效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6,30(27):3456-3458.
[7] 李福宣,白晓霞.绩效管理在手术室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6,13(6):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