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扶贫超市开进高速公路服务区

2019-10-09 03:45许雄
科学导报 2019年50期
关键词:服务区中药材农民

许雄

在山西省长治市平顺县境内的长平高速公路虹梯关服务区内,山西省第一家高速公路服务区扶贫超市日前开门迎客。同批投入运营的还有长治市境内另外两个服务区超市里的扶贫专柜。

据山西省交通部门介绍,这是山西交通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的“服务区+精准扶贫”工程。目前,相关企业已经与长治市扶贫办就当地特色农产品进高速公路服务区达成框架协议,与山西纪兰饮料有限公司等贫困地区企业签订区域供货合同,将长治市11个县区的150余种土特产、工艺品、中药材等摆进高速公路服务区货架。

田孟良:“农民需要我,我很满足”

面对笔者,四川农业大学教授田孟良坦率地说,自己性格挺内向,原来觉得三尺讲台才是自己的舞台,闷头做研究兴许能搞出点名堂。没想到的是,10年前的一个电话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自此,工作场景由实验室切换到田间地头,打交道的人由科研人员换成农民。这10年,田孟良体会到了科技助农的使命和乐趣,以及被农民需要的满足感。

“农业技术要用来解决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

在四川农业大学(以下简称“川农大”),田孟良热衷研究中药材是出了名的。倘若按部就班,不出意外,田孟良日后将成为这方面的研究专家。然而,10年前,一个电话让他的人生发生了改变。

四川宝兴县中药材资源丰富,是川药的主产地之一,县里急需一位高水平的中药材研究专家。2009年,四川省科技厅正在县里调研中药材产业,当地提出了这个诉求。省科技厅随即联系了川农大,校领导放下电话,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田孟良。

田孟良有些犹豫。他当时正收拾行囊,准备前往国外访学。到国外农业领域名校学习机会难得,可转念一想,还是应承下来。“我还年轻,出国机会还会有,再过两三年去也不迟。”

之前,宝兴县在汶川地震中受灾严重,作为支柱产业,中药材种植对提高农民收入、重建家园尤为关键。田孟良在农村调研发现,品种混杂、粗放种植等问题制约了产业壮大。比如,宝兴县是中药川牛膝最适合生长的区域,然而劣质伪品的广泛种植,严重损害了宝兴县“川药之乡”的美誉,市场占有率逐年降低。

田孟良决定对症下药,用6年的时间选育了新品种“宝膝1号”,恢复了正品川牛膝的基原,并配套推广标准化种植方法。如今,宝兴县建成全国川牛膝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宝兴川牛膝通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认证,高品质的美名得到市场认可,药农收益大幅提高。

“以前农户辛辛苦苦种了几年药,收入还赶不上外出打工赚的一半。而今,农民都愿意留在家里种药材,外出打工的人回来的也多了,农村更有活力了。”宝兴县科技局工作人员说。

中药材光种得好不够,还得卖好。过去,宝兴县中药材大部分以原料销售为主,一家一户的粗加工模式难免存在加工不规范、精深加工弱等问题,中药材附加值提不上去。在田孟良看来,宝兴县中药材产业要发展壮大,关键是要有龙头企业,农民脱贫致富才有保障。

2010年,田孟良挂职担任宝兴县副县长。他和县里科技、农业部门工作人员拜访了一些四川省内知名中医药企业,宣讲县里种植中药材的优势、产业规划。不厌其烦的沟通有了回报。2011年,宝兴县与四川省中药饮片有限责任公司达成共建中药材生产基地合作协议,双方共建1万亩的中药材生产基地,形成集生产、研发、加工、销售等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现在不出家门就可以把中药材卖个好价钱了。”当地种植大户王虹钧说。

从宝兴县开始,田孟良推广农业生产技术的步子就没停下。10年前的一个转身,铺开了一条完全不同于科研的轨道。“我不后悔,农业技术本来就不应是孤芳自赏的艺术品,要用来解决农业生产的实际问题。”

“要让农民信赖你,首先要说他们听得懂的话,和他们打成一片”

玛目都村是四川藏区的一个高原特困村。2015年前,300多人的村子人均年收入仅2000元左右。当地原本种植的主要是土豆、玉米,为了早日摘掉贫困帽,村里成立了合作社,组织农民种植中药。但苦于缺乏技术,农民积极性不高,成效不明显。

2015年,田孟良作为科技特派员来到玛目都村时,他发现村里土地稀缺,果树种植占用了不少土地,不利于发展高原中藏药材人工栽培。因此,田孟良向村干部建议,推广林下经济,实行果药复合种植。

一切从头开始。选择品种,整理土地,搭建遮阳网,田间管理……每一个技术环节,田孟良都亲自给农户们细心讲解。遇到不容易说清的问题,他挽起裤脚、操起锄头就下地示范。

果树和药材大部分在种植3年左右就能卖钱了,玛目都村村民收入提高了不少。2015年以来,村子50多个农户脱了贫,户均年均收入提高了4000多元。现在,玛目都村成了高原中藏药材人工栽培及野生抚育示范基地。

在玛目都村,与田孟良打过交道的农民,都对他竖起大拇指。看到老乡们把自己当朋友,田孟良高兴得很。

为了让好技术惠及更多的贫困地区,这些年来,田孟良走遍了四川省的181个县,足迹遍布深度贫困区。仅2015到2017年两年,行程就超过20万公里。

推广技术的过程并没想象中容易。起初,田孟良认为,应该种什么、怎么种,不明摆着嘛。可没多久,他就意识到自己想得太简单了。“要让农民信赖你,首先要说他们听得懂的话,和他们打成一片。”

田孟良说,面对农民一双双赤诚的眼睛,一开始真不知道该怎么开头。好几次,他给农民们讲授时,即便是隆冬,也紧张得满头大汗。

“说不到一块,他们会觉得你是个书呆子,好听不中用。”田孟良反思,问题出在与农民交流太少。他就走进农民家,学他们讲话,了解他们关心什么。而今他坐下就能和老乡聊天拉家常。村民老远看到他,扯起嗓子就喊他到自家地里瞅瞅。

优质中藏药材通常都长在深山野林中。在川西藏区,每年5~10月是雨季,雨水冲刷,导致飞石滚落。每一次下乡,都像一场冒险。有一次,从金川县赶回成都,100多公里的路上,就遇到塌方100多次。还有一次,车前方不远,落石正翻滚而下,如果正好开到那儿,后果不堪设想。田孟良汽車挡风玻璃上有一处破损,正是那次被碎石击中留下的痕迹。

“既然选择了这条路,就要把它走好。”田孟良说,吃点苦,受点惊吓,没什么大不了的。

“要了解农业生产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就应该走进基层,深入农村”

田孟良说,这些年,虽然没发多少论文,可从农民那里学到了很多。“要了解农业生产中的新问题、新情况,就应该走进基层,深入农村。向父老乡亲学习,才能成长为解决实际问题的专家。”

田孟良告诉笔者,他现在很享受在山区行走的乐趣。四川山区生态好、风光好,在自然中感到很充实。而且,实实在在帮上农民的忙,被他们需要,会感到更加充实。

基于多年的扶贫实践,田孟良总结出了一套“产业扶贫经”,即一个地方要脱贫并持续发展,仅靠一些专家教授提供些技术指导远远不够。关键要有长久的产业,让懂技术的能人带动一个个村子。

不久前,成都市友爱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杨茂获得了2万元创业资助。杨茂是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小金县夹金村村民,她将把学到的川贝母种植技术带回村子,并带动村民发展川贝母种植产业。

教给杨茂川贝母种植技术,提供创业启动资金的,就是川农大。近两年,田孟良着力推动川农大与四川部分职业技术学校合作,在这些学校培育来自藏区的好苗子。川农大提供农业生产技能培训,并给予一定的创业资金,帮助他们回乡创业。

“从村子里走出来的年轻人,对当地有感情,是做农业产业的好苗子。”田孟良说。

2015年以来,田孟良逐渐把人才帮扶的重心放到川西藏区。当地贫困程度深,教育与产业基础薄弱,资源优势没有发掘出来,但也因此有着巨大的提升空间。

田孟良盼望这些年轻人快速成长起来,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人才“种子”。“我相信这个计划持续下去,一定能开出越来越多的‘花来。”

猜你喜欢
服务区中药材农民
耕牛和农民
农民
高速公路服务区现状分析与研究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已达1200万(等10则)
爱无国界
做农民的贴心人
全国六大中药材市场最新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