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辉
摘要:高校内部控制评价能促进对其内部控制的有效强化。对此,高校要高度重视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深入考察内部控制涉及的各类要素,构建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内部控制实际状况实施有效评价。文章简述了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现状,阐述了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原则,探究了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内容,以期为高校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对高校内部控制进行科学评价和有效监督,能及时有效地发现各项内部控制制度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制度执行中所遇到的问题,能促进高校优化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并强化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能实现内部控制实际效果有效增强,促进高校实现良好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要科学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高校内部控制实施科学评价。
一、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现状
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现状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一是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由于部分高校现行评价体系照搬企业的做法,导致高校在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的过程中,缺乏明确的评价标准,严重影响高校内部控制评价的实际效果。高校不同于企业,高校组织具有非盈利性的特点。多数高校未能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明确适用的评价标准,从而难以实现对内部控制的科学评价。二是缺乏可操作性。当前,多数高校现行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缺乏可操作性,缺乏可操作性主要体现在评价体系脱离高校实际情况,难以利用现有评价体系对高校内部控制实施切实可行的评价操作,极易与内部控制评价的具体目标发生偏离。三是缺乏完善的评价内容和评价范围。多数高校未能深入考察自身实际情况并结合内部控制各项制度,设计评价内容,并确定实际评价范围。四是缺乏系统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高校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需对评价项目实施具体化处理,并实施量化评价。然而,多数高校未能针对内部控制构建系统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
二、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一)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
高校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要遵循定量指标与定性指标结合的原则。定量指标是指能量化的各類指标,诸如入职培训率等。定性指标,是指不能直接量化而需要通过其他途径实现量化的评估指标。例如高校决策制度的完善程度等,对于定性指标通常先进行模糊等级评价,再实施量化。将两类指标结合起来,评价内部控制才具备有效性,能增强评价的客观性。
(二)兼顾全面性和重要性
高校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要增强评价指标设置的全面性和重要性,以获取科学、合理的评价结果,增强评价的意义。要总体考察高校内部控制各方面内容,设置全面的评价指标。但并非与内部控制相关的所有指标均能作为评价指标。要确定内部控制的关键点,将高度关联内部控制,且具有重要意义的指标作为评价指标。
(三)注重成本效益
对内部控制涉及的评价指标进行制定测评需耗费大量成本。高校内部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局限性。高校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进行构建,要注重成本效益,高效利用各类资源,实现对成本的科学控制,增强评价效果的科学性。高校在设置评价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其成本效益性,通过科学合理地控制成本,获取最为科学的评价效果,增强成本效益。
(四)注重可操作性
高校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其目的是衡量自身具备的内部控制实际水平。评价体系不仅要真实反映高校内部控制实际情况,还要注重增强可操作性,便于操作实施。
三、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内容
(一)解决现有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不足
高校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要解决现有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不足:一是要设置明确的评价标准。要基于高校内部控制实际情况,对评价标准进行明确设置,指导高校内部控制评价。二是要增强评价体系的可操作性。要针对高校内部控制实际情况以及各项内容,有针对性构建评价体系,确保评价体系切实可行。三是要科学制定评价内容,并明确评价范围。高校要基于内部控制涉及的各项制度,对评价内容进行科学制定,确保评价体系覆盖内部控制的各个方面。四,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完善。高校要构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设置具体的评价项目,并对内部控制实施量化评价。
(二)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方法
1.总体评价方法
总体评价方法如下:一是详细评价法。将内部控制框架作为实施评价的参照物,对框架中涉及的各组成要素是否存在进行判断,据此对内部控制相关设计具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然后,评价内部控制实际运行具备的有效性。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从整体上对内部控制具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对阻碍内部控制良好实现其目标的风险因素进行评估,并判断内部控制存在的重大漏洞的可能性,最终判定高校内部控制是否有效。该法以控制作为切入点,其评价思路是由控制到风险,该法重点关注具体控制相应的设计运行。二是风险基础评价法。评估影响内部控制实现其既定目标的相关风险,据此判断高校是否存在对内部控制风险进行应对的措施,然后,对相关证据进行收集,评价现行内部控制具备的有效性。最后,对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进行评估,判定内部控制是否存在实质性漏洞,并最终评定内部控制具备的有效性。该法以风险作为切入点,其评价思路是由风险到控制,该法的关注重点是风险。
2.具体操作方法
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应结合使用如下方法:询问法、检查法、观察法以及重新执行法。其中,重新执行法,是实施重新执行以确定内部控制具备的有效性。实施重新执行,需遵循相关步骤要求,并结合专业判断。
(三)构建高校内部控制评价指标体系
1.选取评价指标的原则
高校内部控制较为复杂,且具有较强的综合性特点,涉及各方面内容和诸多影响因素。为全面、综合地对高校内部控制进行评价,要科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选取评价指标,要遵循如下原则:一是科学性。选取评价指标,要考察高校的各项制度,并结合高校特点,选取涵义清晰和独立性强的指标,避免各评价指标间存在包含关系。二是系统性。要确保所选取的评价指标能实现对高校内部控制活动的全面覆盖,对内部控制具备的特征以及目标进行系统反映,确保获取全面、可信的评价结果。另外,要确保所选取的各项评价指标能有效形成系统,避免对评价指标的罗列堆积。三是层次性。高校要对评价指标进行分层,从各层面对内部控制的实际状况进行反映。四是可操作性。要减量选取少量评价指标,并确保所选取的评价指标契合实际情况,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