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洋晖
摘要: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是国有资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事业单位的主要职责,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事业单位在开展对外投资相关工作的过程中,需结合法律法规及规范化的操作程序,确保对外投资业务的顺利开展。现阶段,事业单位在对外投资方面存在的投资风险较大,且资金隐患众多,严重损害了国有资产的完整性。
关键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风险;控制
2012财政部所修订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财政部令第68号)当中指出:对外投资主要指的是事业单位根据法律法规通过实物、无形资产以及货币资金等投资其它单位。但事业单位不能够运用财政拨款等开展对外投资活动,也不能够参与企业债券、股票以及基金等相关投资,国家另行规定的除外。因此,事业单位开展对外投资活动的方式涉及国债投资以及长期股权投资等。新规则在对外投资方面的主要指导思想是对事业单位对外投资予以严格的控制,但就当前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的情况而言,相关制度不完善、投资决策程序不规范以及缺乏投资评价体系等问题较为严重。因此,如何在这一背景下对投资决策程序进规范,促进投资效益,降低投资风险属于事业单位急需解决的难题。
一、事业单位对外投资及其风险
事业单位对于对外投资风险的控制,和单位的发展紧密相关,因此增强对对外投资风险的探究与控制,成为了事业单位重点关注的内容。投资其实就是指:结合分配的方式,提升财富,亦或是获得其它利益,进而把自己的资产投入到其它单位当中,以此来获得另一种资产[2]。并且,就投资而言,必定会存在着风险,投资风险则主要是指通过对另一部分资产的缩水,来降低自己让出相关资产的风险程度。其次,系统与非系统风险属于投资风险的主要内容,其中系统风险主要指的是市场收益产生变化而使得资产收益也跟着产生变化,涉及不可抗力、市场、社会、宏观经济以及政策法律等风险,非系统风险则主要指的是特定原因而使得收益降低,涉及管理、技术以及生产等风险。
二、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风险控制策略
(一)科学选择对外投资项目
事业单位在开展对外投资活动的过程中,需围绕本单位的行业进行,以此来选择和自身条件相符合的相关投资项目,并将确保单位良性发展作为基础;以展现自身优势与规避自身劣势为原则,保证资产安全与效益;以增强全过程监督、科学考察论证以及规范决策程序作为方式,降低对外投资风险,确保投资效益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1. 正确判断自身情况
事业单位在进行对外投资活动之前,需对自身的实际状况予以准确的判断,对投资方向予以科学的选择,将风险承受力、经营状况以及财务状况作为基础来进行多角度评估,以此来对对外投资存在的风险予以科学的预估,并对对外投资的现金流予以正确的预计,降低资金断裂的风险,对各类不确定风险的影响程度与产生概率进行评估,进而正确判断自身经营与运转状况。
2. 做好项目考察论证
事业单位需在对国家宏观政策以及单位发展环境等进行全面评估,对资金财务及经营发展等掌控进行科学判断,对自身具备的优势与劣势进行细致梳理,并采取财务管理方式开展全面分析,对投资方向进行合理的选择。例如,可以运用SWTO分析法,开展对外投资分析,此方法适用于战略决策与重大经营分析,方法为把能够对单位发展产生影响的内、外部因素列举出来,并和历史数据及同行业进行横向比较,明确优劣势,有针对性地制定应对措施,实现“发挥优势,迎接挑战;克服劣势,把握机遇”的目的。
(二)完善相关管理制度
1. 建立健全科研事业单位对外投资管理制度
各个单位需结合国家和行业当中的相关主管部门在政策方面的法规,以及本单位的状况,建立起全面与具体的对外投资创办企业规定,并对投資管理机构与责任部门等进行明确,将派出董(监)事所具备的作用充分的展现出来,对投资进行全程监管,构建出完善的责任追究、激励、奖惩以及约束制度等,确保企业监督管理功能的落实,弥补国有资产在流失方面存在的漏洞,让国有资产能够实现有效的保值增值。
2. 规范投资企业内部制度管理
根据《会计法》以及《公司法》的有关内容,需对企业内部当中的规章制度进行完善,特别是财务管理制度,主要涉及风险控制、内部会计控制、财务会计分析及财产清查制度等,以便于通过构建科学的管理制度,完善内部制约机制,强化与规范资本运作方式。
3. 加强内部审计监督
首先,事业单位在开展内审工作的过程中需将本部门与单位的相关目标作为基础,根据本单位的实际状况。以便于内审工作更具可行性与方向性,不会趋于形式;其次,构建对外投资项目对各个环节进行跟踪管理的相关监督机制,及时准确的对经营管理、经济效益以及财务状况等予以分析评价,同时还需及时的对信息进反馈,防止产生环节脱节的情况,确保投资单位所具备的合法权益;再次,事业单位需结合事前、事中与事后,以及专项与日常监督不同形式结合的方式,实现全过程、多角度以及全方位的监督;最后,对内审结果进行及时与准确的公开与发布,让对外投资更具规范性与科学性,防止不良行为的产生,让内审所具备的权威性以及严肃性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
4. 完善对外投资的退出机制
不只是产品存在着生命周期,项目也一样。就对外投资创办企业而言,需认识到自身所具备的优劣势,当对外投资发展到一定阶段时还应将收缩或扩张准备做好,对于市场发展前途不佳、经营不善,亦或是并未实现投资目标的相关项目,需采取各类方式减少持有或退出,对于面临破产以及无法回收的相关项目,需尽快进行清算,注销税务及工商登记等,避免产生更大的损失。
(三)做好对外投资后续管理
对外投资除了需将“投资行为”作为重点之外,还需关注“结果和效益”。事业单位属于投资主体,需承担其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相关责任。所以,将对外投资后续管理做好,并增强对外投资效益属于对外投资的主要任务。
1. 对外投资项目进行跟踪管理
对外投资后,应设定专门的职能部门进行有效管理。安排专人对合同、文件、协议等有关条款进行跟踪管理,并对被投资单位经营情况进行全程监督,对其担保、投资、接到、委托理财等一系列行为进行密切关注。同时,对投资单位实际资本工商登记情况、资本安全及运行情况、财务状况、年度财务结算情况、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及利益结算与分配等情况进行详细了解。另外,要求被投资单位的经验状况及财务状况定期进行报告,一旦发展异常情况或投资资金大量流失时,应迅速撤离投资,预防投资风险,从而有效预防国有资产的大规模流失。
2. 加强投资项目绩效考核
对外投资初期,应根据实际情况设定科学的投资目标,并将其细化成相关阶段的目标,以此来保证每一个阶段及整体量化考核指标,真正落实到人头,并签订有关合同协议,对奖惩要求予以明确。投资项目实行过程中,应严格遵照考核指标开展考核活动,严格管理,并如期完成投资目标的,根据合同或协议应对其进行奖励;针对那些投资不当、玩忽职守的,应进行严厉处罚。
3. 做好投资处置环节控制
对外投资完成后,应对资产处理工作要高度重视。针对出让、拍卖、变卖等处理,应严格遵照对外投资申请批复程序,完成一系列地审核审批工作,在上级主管单位通过审核后,按照相关规定报财政部门进行审批。针对重大资产的处理,应借助产权交易中心的力量,真正实现透明、公正与公开,可有效避免出现腐败的行为,避免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
三、结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事业单位对外透析的方式越来越多样化、多元化,所以事业单位应加强对外投资的规范管理,强化资金使用效益,有效预防投资风险的出现,切实维护国有资产及投资单位的合法权益,有效预防国有资产的大规模流失。
参考文献:
[1]刘接花.如何做好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风险控制[J].中国国际财经(中英文), 2017(13).
[2]吴闽.淺谈事业单位如何加强对外投资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6(07).
[3]傅梦婷,吕萨萨,张曾莲.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风险与内部控制问题探析——借鉴TQM基本理论[J].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4(12).
[4]何平安.浅谈事业单位对投资企业的监督管理[J].中国水利,2014(22).
[5]王淑华.水利事业单位对外投资风险防范浅析[J].陕西水利,201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