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龙
摘要:教育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石。高校信息化安防体系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基础保障,面对当前高校日益复杂的安全稳定形势,高校应着力提升安防技术水平,将智能化、信息化技术手段广泛应用于校园治安、消防、交通、门禁和安全教育等领域,解决新时期高校安全管理工作中面临的新问题,有效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形成平安校园建设长效机制,实现高校稳定、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教育现代化;信息化;安防体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是高校开展教学、科研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是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信息化已成为当今高校开展安保工作的重要路径,高校信息化安防体系建设对于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价值。
一、高校信息化安防体系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一)安防信息化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基础保障
早在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就提出2020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在教育现代化和社会现代化、人的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中,首先要确立“教育率先实现现代化”“教育第一”的理念,确立以教育现代化引领社会和人的现代化这样一种地位。为高校教学科研活动营造安全稳定的育人环境,为师生创造安定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出的坚持以人为本、尊重群众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面对信息发展的新时代,高校应建立安全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的智慧安防体系,完善安防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促进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服务等方面的有效结合和创新应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和科研服务水平,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的目标。
(二)安防信息化促进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
教育部《教育信息十三五规划》中提出,要深入推进管理信息化,从服务教育管理拓展为全面提升教育治理能力,推动管理信息化与教育教学创新的深度融合。当今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深刻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工作、生活和学习方式。高校是科技创新的主要场所,高科技安防设施和信息化的安全教育能充分展示当代高校先进的科学管理服务理念,借助现代化、信息化技术手段打造校园安全防控体系,运用新媒体开发大学生安全教育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实现自主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全面推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信息化进程。
(三)安防信息化有效推进智慧校园建设
高校智慧校园建设是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现高等教育现代化目标的有效途径,其最基本的原则是要坚持服务导向,为学校师生和社会公众提供优质的信息化服务环境,提升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提高教育管理服务水平。从智慧教育的角度,智慧校园被认为同智慧教室、智慧终端一样,是根据不同尺度范围对智慧教育划分的学习空间,是智慧教育的组成部分,是为智慧教育服务的。信息化安防体系是智慧校園建设管理服务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智能化报警、身份识别、智慧交通、校园一卡通系统和网络安全教育载体等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打破“信息孤岛”,利用物联网、GIS等智能感知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施智慧管理,为学校提供全方位、全过程的安防信息化服务。
(四)安防信息化构建平安校园建设长效机制
2004年,中央综治委、教育部和公安部联合发布了《关于深入开展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通过安全文明校园创建活动的开展,建立安全文明校园的有效工作机制,加大投入,增强物质装备,基本构建起现代化的安全技术防范体系。当前高校安全稳定形势日趋复杂,各种显性和隐性的风险、静态和动态、网上和网下的矛盾热点都对安全稳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平安校园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新时期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必须坚持立足长远,多措并举。技术防范是当前高校安全防范体系建设的发展方向,必须打破传统安全管理方式,运用高科技信息化手段预防高校各类突发案件和事故,才能实现平安校园建设长效工作机制。
二、高校治安形势及成因分析
(一)开放式校园安全存忧,安全教育手段滞后
高校人员聚集,安防工作存在校园管控盲区,外来人员管控不严,处警不及时,联动机制不健全等问题。高校治安问题的严峻形势主要造成因素是校外人员,根据江苏省高校的部分统计,由外来人员造成的案件占高校刑事及治安案件高达70%以上。当前高校盗窃和遗失案件仍占很大比重,公共区域是发案的重灾区,笔者对南京某高校2015~2017年案件情况进行调查显示,盗窃、遗失案件分别占比高达43.6%和10.4%,其中教学区域发案占比25.1%,食堂区域发案占比12.6%,宿舍区域发案占比12.5%,体育场区域发案占比24.7%,图书馆区域发案占比3.3%,其他区域发案占比21.8%。由于技防设施落后,监控报警、门禁等安防系统形同虚设,外来人员随意进出,加之事前预防教育手段缺乏创新,教育活动重言传说教,轻实践效果,也是案件高发的主要原因。
(二)消防巡查技术落后,联动预警机制不全
高校是消防安全管理重点单位,近些年消防火灾事故时有发生,人员密集场所、高层建筑和实验室等重点部位是高发区域,而目前高校消防管理工作中普遍存在人手少,责任意识不强,专业度不够,维保难度大,数据缺乏真实性等问题,现有的消防管理系统主要依托于人工方式,缺乏对主机联网、水系统、风机等传统消防设施的信息化监管,且后续维护管养成本较高,传统人工巡检难以有效覆盖大面积区域,智能化监测、巡检和监管系统功能缺失,影响排查和警情处置。
(三)交通秩序混乱,安全事故频发
随着社会机动车保有量聚增,给高校交通管理带来巨大压力,尤其地处市区的高校,家属楼、驻校公司、商业网点、教学生活区建在同一校区,车位有限,车辆违规停放,超速行驶等现象较为突出。此外,非机动车管理已成为当前大学校园的又一难题,近年来外卖点餐业务兴起,送餐外卖电动车持续增加,笔者在2017年5月对南京某高校连续8天时间(含周末两天)送餐车辆进行调研,外卖商家平台送餐车辆入校累计高达5993次,日均达749车次,骑手过于追求送单速度和经济效益,因送餐电动车超速而引发的交通事故时有发生。
三、高校信息化安防体系建设构想
(一)建立智能化监控报警指挥系统
科技创安是新时代平安校园建设的发展方向,视频监控报警系统普遍应用于安防技术领域,高校信息化治安防控体系应以校园110联动指挥中心为依托,将校园视频监控、校园巡更调配、GIS应急实战、治安案件接報、防盗报警联动、消防预警等功能融为一体。可视化报警立柱一体机应用于校园公共部位场所,一键触发快速报警。红外接触报警应用于财物存放仓库、计算机房等重点部位。门禁报警用于学生宿舍等楼宇建筑。消防烟感报警用于室内人员密集场所等重点部位,所有报警信息汇入指挥中心,形成一个综合指挥协调系统,同时与学工、后勤、校医院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确保在接警后能做出快速反应,及时处理报警求助,实现应急指挥和远程调度。
(二)构建物联网智慧消防管理系统
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发展阶段,通过扫码设备、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定位系统等信息传感设备把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智慧消防系统依托智慧消防综合管理平台,适用于传感、计量和监控等物联网应用。一是定位监控。运用物联网技术远程了解设备运行情况,排查和处置警情,提供预警信息,定期形成维保报告,减少了传统跑腿巡检。二是智能巡检。通过软件或特定设备记录消防设施信息,在线检测消防管网、消火栓、防火门、泵房等设备,将数据汇集至网络终端平台,还能及时发现漏检、复检设备,提升检查效率。三是智能监管。将二级单位责任制落实、安全检查等日常管理情况通过平台汇总分析,评定等级,出现监管漏洞时用标识警示,提出工作建议,实现消防网络化管理。
(三)建设智能机动车管理系统
智能化交通管理系统最重要的功能是优化停车管理,一是建立智能化机动车识别管理系统。利用车牌识别系统(Vehicle License Plate Recognition)对车牌拍照读写放行,识别率可达到95%以上,提高通行效率,可将车辆分为校车、职工车辆、校企、外协单位车辆,家属区住户车辆,外来临时车辆等类别,录入系统,利用经济杠杆分类收费,控制车流量。二是设置车辆监测点。在校园主干道设置测速装置,抓拍超速、违停车辆,通知车主和职工所在二级单位,并计入年度校园治安综治考评体系。监控指挥中心GIS应急实战模块支持全高清仿真地图,提供图上作战功能,实时查看校区交通状况,在地下车库设置交通指示地图屏幕,查看可泊车位置,提高车位使用效率。
(四)设立人脸识别门禁系统
非机动车和行人管理可通过门禁系统实现,目前多数大学校园是敞开式的,完全封闭也不利于高校的管理,智能门禁系统可有效化解这一困境,设立门禁在高校也存在一些争议,为此,笔者在2017年4月通过网络和校园走访方式对南京某大学进行调研,网络调查共837人参与,其中496人支持,341人反对。校园走访问卷共收回2846份,1984人支持,862人反对。可见多数师生对校园门禁持支持态度。人脸识别技术融合了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与生物统计学原理,将师生人脸图像输入系统并建立人脸特征模板,从视频中提取人像特征点,与被测者的面像进行特征分析识别,并配以感应器、摄像头、补光灯、人行道闸等硬件设施,取代人工登记,外来人员需刷二代身份证或市民卡出入并授权停留时间,阻止外来不法人员,同时对骑行非机动车入校人员也进行人脸或证件识别登记,对送外卖(快递)人员在校内有违章记录的不再允许车辆进校。
(五)建立信息化安防教育平台
高校应运用网络新媒体提升信息化教育效果,可建立以安全管理、服务为主要功能的微信平台,把握师生对网络信息的敏感度和猎奇心理,通过微信以《校园警讯》等形式推送图文信息,采用1对1的方式开展安全教育,在推送内容上选择图文信息的时效性,如近期高校发案特点等,在推送时机上注意入学报到、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三个重要时间节点。也可将安全竞赛类活动放在线上进行,以线上线下互动方式提升学生参与教育活动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体验式教学寓教于乐,可建立以消防教育为主要功能的安全应急中心体验馆,运用数字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模拟安全场景,包括结绳逃生体验、应急救护、消防标识学习、隐患查找、灭火模拟、VR安全体验等项目,用信息化教育代替传统的说教方式,有力提升教育效果。
参考文献:
[1]瞿振元.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的若干问题[J].中国教育研究,2017(07).
[2]祝智庭.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
[3]孟亮,张光磊.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的高校安全防控体系构建[J].现代大学教育,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