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县域营商环境助力经济发展

2019-10-09 03:19麦婉华
小康 2019年26期
关键词:营商县域指标体系

麦婉华

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经济竞争力。一个国家营商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企业的设立和经营状况,并对其经济发展、财税收入、就业状况等产生重要影响。

近年来,国家层面上也越来越注重营商环境的发展。2017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时强调,“要改善投资和市场环境,加快对外开放步伐,降低市场运行成本,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2018年11月,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中国要“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由此可见,当前要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必须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更大功夫。

近日,《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在全国成立“中国县域营商环境研究”课题组,研究制定“2019中国县域营商环境调查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入客观指标;整个指标体系聚集于基础设施与要素供给、市场环境与公共服务、政务环境、社会环境、现有企业县域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评价五个方面,旨在用更科学、更全面的手段推动中国县域营商环境发展,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助力。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有利经济健康运行

营商环境好坏的决策包括什么?为什么需要有好的营商环境?中国政法大学国际法学院教授丁向群介绍,营商环境包括影响营商决策的各种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指一个地方的基础设施,软环境则包括影响企业活动的经济要素、社会要素和法律要素等。“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软环境就包括人才流通、认定等。由于大灣区里的香港、澳门和广东的几个城市不是一个制度,这些就需要政策把壁垒打通,从而打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广东省产业发展研究院科研部部长钟卫国说。

而按照世界银行构建的营商环境指标体系,评价营商环境的指标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指标反映监管过程的复杂程度和费用支出,包括开办企业、施工许可、产权登记、纳税等方面的便利程度;另一类指标反映法治保障程度,包括投资者保护、合同执行、破产办理和劳动力市场监管等。

可以看出,这些指标均涉及营商环境的便利化和法治化。从这个角度看,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是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要素。另一方面,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顺应国际形势新变化和国内改革发展新趋势的必然要求,关系国家长远发展,对促进当前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王昌林认为,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他表示,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以往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道路已经难以为继。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向依靠创新驱动转变,经济发展更多地依靠人力资本质量和技术进步。通过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吸引各类高端资源要素集聚和配置,实现从成本优势向以人才、资本、技术、服务、品牌为核心的综合竞争优势转变,是推动高质量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必然选择。

营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还是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坚实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王昌林认为,开放意味着要素自由流动空间增大,一个地方要想吸引人才、项目、资金,必须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功夫。经济外向度的提高必然要求在规则上与国际接轨,用国际视野和国际理念来促进我国发展,因此必须要提升营商环境国际化水平,通过开放促进我们自身加快制度建设、法规建设,改善营商环境和创新环境,降低市场运行成本,提高运行效率,提升国际竞争力。

首个全面评价县域营商环境指标体系

在中央的大力部署下,在促进当前经济平稳健康运行的背景下,全国营商环境改革全面展开。其中,构建一套科学公正、可量化的体系和指标对创建良好的营商环境具备辅助作用。与城市相较,县域营商环境的改造提升更需重视。县一级处在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是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的重要基础。而县域经济发展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和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主阵地,优质的营商环境,将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硬环境和软环境的综合体现,是吸引力、竞争力,更是创造力、驱动力。

在此背景下,《小康》杂志社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在全国成立“中国县域营商环境研究”课题组,研究制定了“2019中国县域营商环境调查评价指标体系”,并首次加入了客观指标,旨在用更科学、更全面的手段推动中国县域营商环境发展。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区域发展研究院秘书长刘波介绍,《中国县域营商环境调查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体系》”)设计构建过程中,参考了世界银行、国家发改委、各地方政府及其他研究机构的方案,吸收了符合我国县域特点及发展实际的要素。

《体系》设计构建过程中遵循“一个中心,两种方法、三层结构、五个方面”的思路,即以营商主体为中心,注重营商主体的需要和感受作为衡量和评价县域营商环境的标准;采用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两种方法;整个指标体系分为三层结构共60个指标,其中客观性指标35个,主观性指标25个;整个指标体系聚集于基础设施与要素供给、市场环境与公共服务、政务环境、社会环境、现有企业县域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评价五个方面。

据悉,此次指标体系的一个亮点是“软硬结合”,即首次将企业及群众满意度这种客观指标纳入县域营商环境指标体系。注重营商主体的需要和感受作为衡量和评价县域营商环境的标准,指标体系采用客观评价和主观评价相结合的两种方法;客观部分选取可量化、有具体数值的指标,而25个主观性指标,则以问卷调查方式采集现有企业对县域营商环境满意度数据,主观感受占20%权重。通过现有企业县域营商环境满意度调查评价,可以衡量现有企业对当地营商环境的主观评价和总体感受,这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后来企业进入当地投资的意愿。

国际新环境下的营商环境发展必要

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2018年中国营商环境排名跃升32位,成为营商环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经济体之一。以开办企业为例,上海和北京只需不到9天,已达到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组织高收入经济体平均水平;“获得电力”方面,接电时间从143天缩短为34天,排名第14位,提升了84位;在跨境贸易方面,通过“单一窗口”建设、清减规范各类收费等举措,排名前移了30多位。

但是,除个别指标以外,中国营商环境距离国际一流水平仍有差距。特别是在“办理施工许可”、“纳税”、“保护少数投资者”、“获得信贷”、“跨境贸易”和“办理破产”等方面表现不够理想。王昌林指出,通过调研分析,发现我国在营商环境建设还面临以下突出问题:一是一些地方政府不讲诚信。二是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尚不到位。三是地方保护主义和区域壁垒仍然严重。四是监管缺位问题依然存在。除了政府自身职能转变不到位,营商环境建设中还存在“融资难”与“融资贵”社会中介组织发育不健全等问题。

除了内部需要改进的地方外,当前的国際环境也是需要注意的难题。现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格局加速演变,国际形势中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持续上升,我国发展外部环境中的挑战因素明显增多。中美贸易摩擦面临升级风险,贸易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体制受到冲击,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如何在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和国际局势纷繁复杂变幻中赢得机遇、赢得主动、赢得优势,一定意义上讲,靠的就是营商环境。只有好的营商环境,才能吸引更多人才、资金、技术,从而增强中国经济的稳定性与抵御外部风险和压力的能力。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综合室副主任赵栩认为,中国应对标先进水平,着力深化改革,以加快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为目标。他建议,一要加快简政放权,营造透明高效的制度环境。坚持刀刃向内,从减少行政审批事项入手,推动由行政分权向市场放权转变,由部门放权向社会放权转变。二要加强市场监管,营造规范有序的市场环境。依托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联通汇聚国家企业信用信息监管平台,依法设立市场主体信用“黑名单”制度,提升信用监管效能,构建“一处违法、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机制,使市场活而不乱。三要坚持依法行政,营造公平公正稳定的法治环境。要建立以保障良好营商环境为主旨的公正严明执法体系,完善行政执法部门执法程序,依法严肃查处各种扰乱市场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

编辑/余弘阳

猜你喜欢
营商县域指标体系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打造营商环境邀您共同参与
县域就诊率为何差了40%
一项县域中招政策的回顾与反思
测土配方施肥指标体系建立中‘3414
土地评价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