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莹莹
OECD:发布 2019年教育与技能手册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2019年3月20日发布了《OECD2019年教育与技能手册》(以下简称《手册》)。《手册》指出,OECD教育和技能理事会帮助个人和国家识别并发展知识与技能,以改善个人的生活和工作,促进经济繁荣,扩大社会包容性。理事会鼓励各国通过全球性指标了解自身教育潜力并设立可行的教育发展目标,同时各国应相互学习、共享经验,共同参与政策实施进程。
《手册》从以下五个方面阐述了教育和技能理事会2019年的主要工作任务。第一,衡量教育和技能学习的机会与成果。第二,打开学习过程的“黑匣子”。把了解学生如何学习、教师如何教学作为教育政策的核心。第三,协助各国制定和执行政策。第四,探索新的领域和方法。为收获创新成果,政策制定者需要了解当前的创新方式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以及这对教育和培训政策意味着什么。第五,建立新的伙伴关系。确保伙伴国参与的OECD项目是互利共赢的。
(世界教育信息微信公众号 2019年6月10日)
教育部召开“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专题调研座谈会
7月3日,教育部召開“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大中小学劳动教育专题调研座谈会,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劳动教育的重要论述,对照新时代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集思广益、群策群力,为劳动教育把脉问诊、开方抓药。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教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领导小组组长陈宝生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立足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着眼于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对加强劳动教育做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总书记指出,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把尊重劳动放在“四个尊重”之首,更加突出了劳动教育的基础作用。教育系统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紧做好顶层设计,深入推进劳动教育。
(教育部网站 2019年7月5日)
法国:2019学年幼儿园正式进入义务教育之列
2019学年法国幼儿园将告别传统的“返校”,迎来进入义务教育的第一个学年,3—6岁的适龄儿童将进入幼儿园进行早期的词汇以及数字学习的阶段。
法国国民教育部长让·米歇尔·布兰克于2019年年初作出决定,将义务教育年龄降低至3岁。此前,在一份教师指南中,布兰克也明确指出了“加强基础教育的水平”的愿景,即较早地让孩子接触阅读以及计算,为未来的学习打基础,其中最重点的是进行词汇的“结构化教学”。另外,法国总统马克龙对班额提出每个班级不超过24人的要求。在教学方法上,法国幼儿园重申儿童表达的重要性,并致力于通过游戏教学为儿童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第一届教师工会的发言人富朗塞特·伯比内对此评价称反填鸭式教学法是一种教育哲学的转变,在游戏中学习平衡了儿童在知识技能、情感、艺术实践、社交能力等各维度的发展,能够为儿童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巴黎人报》 2019年6月3日)
调查:家长关注孩子“短视频沉迷”现象
日前,在网信办的指导下,多家短视频平台上线了“青少年防沉迷系统”,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4名受访家长进行了调查,66.7%的受访家长建议鼓励未成年人多参加户外活动,64.8%的受访家长建议家长少在孩子面前看短视频。
“家庭和学校要行动起来,要意识到沉迷短视频对孩子的影响,尽量让孩子在家长的引导下使用,也要教育孩子增强自制力。”北京初中生家长石玉文觉得,短视频平台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用户反馈进一步改进青少年防沉迷系统的功能。“不仅是看短视频,还有网游、手游等,需要让孩子从小养成习惯,处理好现实生活和虚拟网络的关系。”王鑫的女儿在江苏读中专,他觉得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习惯,多带孩子出去走走,培养孩子其他的兴趣爱好,鼓励孩子多和朋友交流。
(《人民日报》 2019年6月13日,标题有改动)
美国:从意识层面清晰认识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沉默才是真正的帮凶。对于能够保护孩子的成年人与能够伸出援手阻止欺凌的同学来说,校园欺凌很长时间以来都被仅仅认为是孩子小不懂事的表现。学生与成年人对欺凌的认识不清、概念混乱,导致对欺凌事件视若无睹或默不作声,欺凌事件才会愈演愈烈。作为校园欺凌的直接当事人,学生正确认知校园欺凌非常重要。知道欺凌的含义将有助于儿童采取正确的行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应对校园欺凌的主要方法是关注学生的行为和实施制裁,但是这种方法往往是无效的。美国“阻止欺凌”教学视频并不是以处罚为手段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来预防欺凌发生,而是通过“表演”让儿童清晰地认识欺凌的概念、欺凌行为的特征与危害,给孩子们提前打好“预防针”,杜绝滋生欺凌的温床,以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的行为,提高学生自觉避免欺凌行为的意识。只有当儿童知道什么行为属于欺凌,什么是该做的,什么是不该做的,校园欺凌才会减少。
(张沿沿,顾建军:《美国“阻止欺凌”教学视频制作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19年第6期)
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提升青年群体文化自信
红色精神是青年理想信念的基石。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如果理想信念出问题,就会影响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当代青年应该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抱负,并将投身社会主义建设作为不断前进的动力。但改革开放以来,多种社会思潮交织,各种不良价值理念对青年群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个别青年对于理想的认识和对于物质的追求发生了偏离,甚至出现理想信念模糊、价值扭曲的现象,严重影响了青年良好思想品德的塑造,也影响了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以红色文化资源为助力,驱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是一种重燃爱国热情、青年活力的有效方式,既有助于挖掘红色文化,也是传承红色基因的必然要求。特别是在教育领域,我们应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让青年群体加深对红色文化的了解,进一步提升青年群体的文化自信。
(龙成银:《以德树人更需“红色引擎”驱动》,《人民论坛》2019年第16期)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新征程中,党中央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教育部也相应地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为我们新时代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把握好中央的教育精神、落实好国家的教育政策,是推进教育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中国德育》特开设专栏,解读教育的“顶层设计”,探讨教育的“奋进之笔”,为教育更好发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