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 艳
近年来, 我国对乡村文化建设更加重视, 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成效斐然。中办国办日前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指导意见》 中提出,“加快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 让农民共享城乡优质文化资源”,再次凸显了这一建设的重要性。
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 虚拟现实、 图像处理与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逐渐成熟, 让我们可以更好记录保存乡村文化资源。比如,通过“影像记录”与“数字馆藏”来记录民间节庆、戏曲、乡风民俗以及地理风貌、 物产、 生产与生活状况,让农民了解农村的文化瑰宝,增强文化自信;推行“乡村记忆工程”、建设“乡村博物馆”,让人们找到“根”的归属感,留住乡愁。
当前, 有些地方建立了对少数民族乡村文化进行数字化采集的中国民族文化资源库项目,有的地方积极开展对中国古村落文化的数字化整理及利用工作,还有很多地方通过新媒体手段保存乡村文化记忆等。但与此同时,由于认识和条件上的限制, 我国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网络开放共享程度不够, 一些乡村文化及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数据库很少向社会公众开放, 没有实现资源的共享。此外,在传播层面,也存在对乡村文化资源的传播力度不够等问题。
补齐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的短板,需要积极探索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的新路径,让农民能够共享城乡优秀文化资源。要重视建设乡村公共文化网络和文化设施,建立统一的文化资源数字化标准,促进文化资源的共享。一方面,将乡村物质文化资源和非物质文化资源通过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向外传播;另一方面,将城市优秀的文化资源如博物馆、电影、讲座、戏曲等内容同农村共享。通过文化资源共享,把村民的教育培训、文化图书阅读、科技科普推广、文体娱乐等活动融于一体。
让乡村文化建设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还必须注重乡村文化资源的传播工作,促进乡村文化产业的发展。就物质文化层面而言,乡村社会特有的物质文化如乡村建筑、古村落,以及田园景观、自然风光等,是发展乡村文化产业的重要内容。从非物质文化层面来说,民族节庆、传统习俗、传统曲艺等文化资源,也非常珍贵。这些乡村文化资源同VR/AR 等先进的数字传播技术结合起来, 借助微博、微信、 微视频和客户端等大众传媒,能够更好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韵”等文化产业,促进乡村文化的传播, 构建文化传统价值认同,推动乡村振兴。
乡村文化中蕴含着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是理解中国文化的入口。推进乡村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型发展,将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文化动能。( 摘自2019年7 月30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