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桦南县老促会
2019年5月,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第30次常务会议批准,桦南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当这个喜讯传回桦南大地,46.7万桦南儿女为之振奋、欢呼,这标志着桦南的发展从此进入新阶段,将向着加快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要求和实现美丽桦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的总目标全力进发。
桦南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国家一类革命老区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桦南县委、县政府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头等民生大事,牢固树立“扶真贫、真扶贫、真脱贫”工作理念,聚焦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精准发力,用扎实的“基层探索”回应“顶层设计”,用贫困群众的满意度作为衡量脱贫工作的唯一标准。
截至2018年底,全县8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由22981人减少到3176人,贫困发生率1.08%。2016—2018年,桦南县委、县政府连续三年在黑龙江省市(县)党政领导班子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位列A等次。
省市领导始终牵挂着桦南的脱贫攻坚,多次深入桦南调研指导,推进落实。桦南县委、县政府牢记责任与嘱托,突出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层层压实责任,签订责任状,构建“县级、乡级、村级、行业部门、驻村帮扶”责任体系。
桦南县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设立6个工作专班和13个脱贫攻坚专项推进组,负责脱贫攻坚具体工作推进落实。
成立乡(镇)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为第一责任人,确保责任落实到一线。
精准选派83个驻村工作队和109个非建档立卡贫困村驻村干部,374名驻村工作队员吃住在村,5366名帮扶干部结对帮扶,全县上下呈现出领导领着干、干部抢着干、群众跟着干的生动局面。5名同志被评为全省优秀驻村第一书记。
徐华,桦南县发改局驻金沙乡长征村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他组织工作队员和村干部一起走村入户,一边宣传解读健康、教育、金融、低保、产业、危房改造等扶贫政策,一边摸清村民在住房、劳动力、致富技能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及村民的生产生活实际难题,为村民脱贫当好参谋、做好服务。先后帮助因残致贫的周春、金银全、王春蕾等3人办理了残疾证,帮助姚立娟办理大病救助,帮助高艺格办理了贫困家庭寄宿生补助,为5户7人协调办理了慢性病卡,为6户协调办理了低保,使得贫困户最大限度享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关爱,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医疗、教育等支出。
针对长征村基础设施不完善的现状,驻村工作队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为村内建设涵洞5处,安装路灯20盏,翻修平整村内道路1.5公里,铺设农田路12公里,为长征村协调了自来水净化、村办公室改造等建设项目,极大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全村脱贫攻坚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征村地处山区,山产品资源丰富,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以及村民代表确立了发展特色山农产品加工产业的发展思路。长征村成立了特色山农产品收售加工团队,并利用驻村工作经费购置了真空包装机、包装箱、包装袋等设备物资,上门收购贫困户手中的榛子、蘑菇、木耳、鸡蛋等进行加工包装,并在网络平台进行销售。令村民们都没有想到的,原本只是自己吃的蘑菇、榛子,经过包装能卖到几十元一斤,这极大地调动了贫困群众的脱贫热情。仅两个月时间,加工销售山农产品实现收入57500元,参与加工销售的34名贫困群众实现人均增收1691元。同时,驻村工作队结合扶贫工作实际,帮助贫困户发展庭院养殖和种植项目,通过免费为贫困户投放成鸭,产蛋包装销售的办法,为5户贫困户增收1万多元;协调本单位帮扶责任人为贫困户购买鸡雏350只、鹅雏230只、猪仔4头;动员6户贫困户发展庭院种植经济,种植绿色蔬菜、杂粮等,户均增收1000元,有效增加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经过两年多的辛苦努力,长征村脱贫成效显著,66人顺利脱贫,贫困发生率控制在0.56%。
脱贫攻坚,精准为要。桦南县始终坚持把“六个精准”贯穿到脱贫攻坚工作全过程。
扶持对象精准。严格按照规定程序开展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在全县192个行政村全面推广动态管理“三四五六七”工作法,确保知晓率、入户率、识别准确率、退出准确率、档案填写率和群众满意率达到“六个100%”。
项目安排精准。坚持规划到村、项目到户、增收到人,精心谋划实施各类产业项目,带动10795户、23231人增收,为脱贫攻坚注入不竭动力。
资金使用精准。2017年以来共统筹资金18.4亿元,整合涉农资金6.3亿元,全面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益和质量。
措施到户精准。坚持因人因户施策,逐人逐户建立脱贫台账,实现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
因村派人精准。实行“五包五个一”, 即百个单位包村、千名干部包户、全产业包扶、社会重点包助、政府全面包底;“五个一”,即一乡一名县牵头包保领导、一村一名乡镇包保领导、一村一名第一书记、一村一支驻村工作队(联络组)、一户一名帮扶干部。实现192个行政村驻村帮扶全覆盖,打造了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脱贫成效精准。坚持脱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结果真实,坚决防止“数据脱贫”“虚假脱贫”,确保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
桦南县聚焦“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创新实施脱贫攻坚“七大路径”。
产业增收。桦南县投入资金4.4亿元,重点建设光伏发电、棚室瓜菜、畜牧养殖等128个产业扶贫项目,实现全县192个行政村贫困户产业扶贫收益全覆盖。
县人社局驻桦南镇北柳村工作队与66户贫困户签订产业分红协议,在蔬菜生长期和采摘期,雇用贫困农户来打工,人均增收500多元,为他们创造了不出家门就近务工的增收渠道。桦南县鸿源农业开发集团与贫困户通过带资入社的方式,累计带动850户,发放红利100多万元,实现每户增收1200多元。桦南县龙垦肉驴养殖项目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不断发展壮大,主动承担社会责任,通过做大做强乌驴产业,积极为贫困户代繁代养,为脱贫攻坚贡献力量。
通过龙头带动、合作经营、利益分红、能人引领、培训造血等扶贫模式竞相发展,切实走出了一条“内生式”精准脱贫之路。
转移就业。桦南县创新实施“九八九”转移就业工程,促进了阶段性就业转向长期就业转变,确保了贫困群众持续稳定增收脱贫。
近年来,县就业部门共完成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近3万人次,实现2420名贫困人口转移就业,年人均增收2.1万元以上。
如今的“桦南月嫂”“桦南护工”已成为知名品牌。大八浪乡检草沟村贫困户黄殿娟,在经过就业部门的育婴培训后介绍到北京从事月嫂工作,从最开始的6000元到现在的每月纯收入万元以上,成为了一名抢手的“金牌月嫂”,和她预约订单的客户应接不暇。
教育扶智。全面实施教育扶贫“一二三”战略,投入1.15亿元,对31所薄弱学校进行升级改造,在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评估检查位列第一。投入8537万元,采取“四免、五助、六保障”措施,资助贫困学生1.6万人(次),实现教育扶贫政策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全覆盖,有效阻断了贫困代际传递。
桦南县公安局民警、驻土龙山镇前进村第一书记马伟光,得知贫困大学生曾凡丽因家庭贫困,面临诸多难题时,立刻找到了单位主要领导,并在单位发起了为曾凡丽捐资助学倡议,仅一天时间就筹集1万多元。当盛满爱心的善款送到曾凡丽家中,一家人感动得热泪盈眶。
健康覆盖。着力健全多重医疗保障制度,近年来,桦南县共投入9284万元实行“三保障、一兜底、一站式”等医疗救助和兜底政策,受益8.8万人次,8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建设了村卫生室,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100%。因病致贫人口合规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小病不出村”。
孟家岗镇黎明村贫困户王德占,身患高血压、高血糖多年,工作队来了以后,主动帮其办理了慢性病卡和大病保险。2018年,王德占心梗住院,医药费花了115000多元。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合规费用执行最高标准全部报销。
基础保障。桦南县累计投入6.9亿元,全面实施饮水安全工程303个,危房改造5340户,建设美丽乡村17个,建设幸福大院12处,改厕1536户,完成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项目80个,建设通村公路129.4公里,村内水泥路160公里,文化活动广场35个。有线电视、网络宽带入村全覆盖,8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三通三有”全部达标。
桦南镇北柳村贫困户宋月华,过去居住的旧房子年久失修,透风漏雨,冬天屋内结霜,夏天潮湿阴冷。去年她享受泥草房改造政策3万元,建起了窗明几净的新房,温暖了身体更温暖了心。
金融扶持。桦南县畅通扶贫贷款“绿色通道”,为16家合作社发放扶贫再贷款6520万元,为2944户贫困户发放扶贫小额贷款1.08亿元,贫困群众贷款需求满足率100%。
2014年,董长彦回乡创业,创办了长彦家庭农场。经过几年的发展,农场集马铃薯种植、生猪养殖、豆油加工、淀粉加工、酿酒、休闲度假于一体。长彦家庭农场享受金融扶贫再贷款800万元,为全镇107户贫困户发放红利32万元,户均增收近3000元。
社保兜底。加快推进农村低保与扶贫政策有效衔接,将符合条件的6681户、12389名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切实做到应扶尽扶、应保尽保。
桦南县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头雁效应”。 桦南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率先垂范,实施“4+5+7”驻村工作法,即:包乡(镇)县处级领导每月驻村不少于4天4夜,派出单位“一把手”每月驻村不少于5天4夜,乡镇党政班子成员每月驻村不少于7天7夜,共解决重点难点问题680余件。
同时,注重发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83名“名誉村书记”“名誉村主任”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主动助力脱贫攻坚;省纪委、省龙煤集团等省直定点包扶单位倾力帮扶,累计协调投入资金近亿元,有效改善了贫困村基础设施条件。
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科学设置环卫保洁、光伏运行维护等公益性岗位1365个,鼓励引导贫困户发展庭院经济、手工编织、电商微商等项目,年人均增收540元。
桦南镇太平村贫困残疾人张秀华,原来只是喜欢手工编织,赚点零花钱。后来帮扶责任人、驻村工作队,县、乡、村领导干部帮其销售,并教她利用互联网销售,销售渠道多了,产品供不应求,一家人都从事手工编织,对脱贫致富充满了希望。
为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桦南县创新开展 “十项活动”、发放惠民“十个红包”, 开展扶思想、扶出路、扶能力、扶风气、扶文化 “五扶”工作,扎实开展“扶贫日”“扶贫周”“扶贫月”等活动,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问题4.3万件。组建爱心超市83个,选树优秀典型215个。组织开展大型扶贫志愿服务活动27次,开展“结对子、种文化”送戏下乡活动174场,桦南县荣获省级文明城市、全省十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县,入围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
如今,走进美丽桦南,新农村的新气象扑面而来,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精神生活更加丰富,人人安居乐业、处处绽放笑脸,一派恬静祥和的田园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