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的课堂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019-10-08 05:22潘桂林
世界家苑 2019年9期
关键词:素质培养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潘桂林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实施,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对学生的教育,也需要随之进行改变,适应数学教育的发展需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培养,实现对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发展的今天,需要教师更加注重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对各种问题进行发现和分析,进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让学生可以自主进行学习和探索,促使学生进行独立思维,促进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本文首先对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作用进行简单分析,然后重点对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策略进行深入的探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素质培养;解决问题;独立思维

在数学教学中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如何进行学习,教师在教导学生数学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指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让学生能够自己发现各种问题,从而根据数学知识的内容进行对问题解决方法的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对问题解决的能力。因此在数学课程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创新数学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课堂动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的培养。

1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作用

1.1 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在新课程改革中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找对学生素质的教育,利用各种教学手法,开展对学生的教育引导,让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发挥自身的主动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能力。在小学数学课堂上进行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就是要让学生对各种数学知识进行灵活运用,形成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独立性思维模式,让学生可以实际解题中培养自身的逻辑推理能力,锻炼学生对抽象知识的建模能力,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1.2 能够促进数学课堂的高效教学

在小学数学课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首先就需要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能够将数学知识真正掌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对数学知识的分析整合,并应用在实际问题中。学生不仅可以解决数学课本的各种问题,还可以有效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将课本知识真正掌握,从而提高教师的数学教学效率,完成理想的数学教学目标,实现对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

2 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具体策略

2.1 结合日常生活需要,形成学生数学应用意识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将服务于生活。在传统数学课堂上教师一般都比较注重对数学规律和理论的讲解,但是对于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就不是非常关注,使得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感受各种知识都与生活过于遥远,没有形成对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的应用意识。因此需要教师根据数学教材的要求,结合日常生活的需要,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产生对生活问题的应用意识。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克与千克”的内容时,不少小学生都对“克”这个单位不够熟悉,无法快速的理解其中的内容,这时候教师就可以给根据需要选择几个照片,如一袋酸牛奶的营养表,其中有蛋白质2.7g,脂肪2.8g、碳水化合物9.2g等,可以提问学生:“你们喜欢喝酸牛奶吗?你们知道其中的营养成分都是多少吗?”这样就可以将学生代入到生活实际中,可以让学生更加有效的认识数学单位知识,快速掌握“克”的单位应用方法,调动学生的课堂热情,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事物现象中理解课程知识点,而且还可以高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解题意识,利用数学知识为生活和工作服务。

2.2 注重课堂双边沟通,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思维是学生进行对各种问题解决的思路,只有学生产生有效的思维,才能够快速的解决各种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数学课程中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少教师都会增加课堂的容量,而忽视了师生双边的互动沟通,使得学生只能在课堂上机械化的听讲,或者直接套用公式进行运用,这样的教学方法让学生的思维更加僵化,影响了数学教学的效果,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努力营造出良好的教学氛围,从而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进行对数学知识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加减运算”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利用提出问题的方式进行对学生的引导,加强师生间的互动沟通,从而活跃课堂氛围。教师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原有100元,去超市花了35元,后来又在地摊花了32元,有朋友还给你45元,那么这个时候还剩下多少钱?”通过这种问题让学生进行数学计算,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学生在计算过程中教师可以给予指导,让学生开动脑筋,对数学知识进行学习和思考,改变过去教学中“一言堂”的教学情况,从而形成新的教学模式,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从而推动双边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3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数学探究能力

在数学课程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可以促进学生对各种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可以更好进行对数学知识的运用。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结合数学教材,创设数学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对各种问题的探究能力,从而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例如,在指导学生学习人教版小学数学课程中关于“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的内容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几个问题如:“周长指的是什么?”、“长方形的周长与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式有什么不同?”然后教师可以在课堂黑板上进行对长方形与正方形的分析,对学生进行分組讨论,鼓励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进行自由探究,学生可以自己进行对双方的对比,在生活中寻找相关形象的事物,从而进行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练习,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实际的生活问题。

3 结论

综上所述,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让学生在面对数学知识时,能够有意识地进行对社会实践的运用,改变传统教学中单调的教学模式,不再仅仅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而是更是注重对学生的思维引导,培养学生的应用性思维,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从而进行对生活问题的探究,有效解决各种教学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 薛庆彩.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24).

[2] 田蕙.寻找身边的数学——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J].内蒙古教育,2015(06).

[3] 张志红.农村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J].科技经济导刊,2017(26).

(作者单位: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杨林镇官渡小学)

猜你喜欢
素质培养解决问题小学数学
浅谈列方程解决问题
“解决问题的策略:一一列举”教学实录与反思
两只想打架的熊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及人员素质的培养
生物工艺实验教学特点
素质培养下大学体育课程改革发展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