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莹 丁弘正
摘 要: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试题是浙江化学选考综合大题中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从知识和思维两个维度对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的失误进行诊断,并提出相应改进策略.
关键词:选考;化学反应原理;失误诊断
作者简介:冯莹(1991-),女,浙江绍兴人,研究生,教育硕士,中学二级教师,研究方向:化学学科教学、化学教学诊断研究;
丁弘正(1990-),男,浙江绍兴人,研究生,教育硕士,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化学学科教学、化学教学诊断研究.
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试题是化学选考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的得分率往往偏低,成为获得高分的拦路虎.一道试题的解题失误中可能包含了多种失误类型.学生在分析自身解题失误的原因时,往往存在归因片面、不深入的情况,从而不能针对性地采取对策,导致了一些题一错再错,在考试中屡次失利.本文对失误原因进行初步诊断,以期对学生有所帮助.
1 知识性失误
1.1 知识模糊 概念不清
在解题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因为基本功不扎实,导致对相近知识点的记忆存在偏差.例如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都受到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经常错误的认为只要正反应速率增大,平衡就正向移动,或平衡正向移动一定是因为正反应速率增大了,忽略了平衡移动的方向是由正逆反应速率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其相对大小决定.
1.2 课本知识 不能拓展
一些让学生感觉陌生的试题情景或考点,其实是源于课本知识的拓展,而学生在解题时无法将试题考查的内容与学过的课本知识进行联系,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不能适应考查知识再生力的新情境、新问题.
在8 h时,反应体系内氢气的量为mol(忽略其它副反应).
学生在解题时基本都能关注到无论生成四氢萘还是萘都有氢气放出,也关注了各自的产率,但计算生成萘的同时所释放的氢气时,忽略了第一步反应中释放的氢气.
2.2 思维粗疏 片面肤浅
对于根据题示信息解释原因类的试题,往往需要学生从多个角度综合分析,因此容易出现思考不够深入,不够全面,或对题示挖掘不透彻,导致作答不完善的情况.
例5 (2019年3月绍兴适应性考试30题节选)反应①在实际生产中常通入适量 O2,既降低能耗又提高产率,原因是.
例6 (2018年4月浙江选考30题节选)工业上多采用乙酸过量的方法,将合成塔中乙酸、乙醇和硫酸混合液加热至110℃左右发生酯化反应并回流,直到塔顶温度达到70~71℃,开始从塔頂出料.控制乙酸过量的作用有.
例5明确告知学生从“能耗”和“产率”两个角度分析,学生出现漏答的情况就相对较少,而绝大多数题目则像例6一样,并不会限定作答角度,化学反应速率、平衡移动方向、反应物或生成物是否易挥发、易分解、生成物是否容易分离等都会成为答题的角度,需要具体结合题示信息,包括文字、图表等多样化的形式,进行对比、判断、分析.
2.3 错误类比 定势束缚
复习阶段,学生往往会针对某一题型反复操练,来不断提升熟练程度,从而在解题时可以类比原有类似的题目,从而提升解题速度.一般而言,这样的类比是有效的,但也容易让思维固定化,出现一定的倾向性和局限性,从而导致解题失误.
例7 (2016年4月浙江选考30题节选)实际操作中,应控制N2O4/H2O质量比高于5.11,对此请给出合理解释.
例8 (2018年11月浙江选考30题节选)分析说明原料气中N2过量的理由.
例7的参考答案为“为了提高N2O4浓度,有利于平衡正向移动,得到高浓度的硝酸.”学生在解答例8的问题时,便会进行类比,参考例7的解答模式,仅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进行考虑,没有注意到题目中“ N2的吸附分解反应活化能高、速率慢,决定了合成氨的整体反应速率.”的表述,使得答案并不完整.
再如,学生都知道“催化剂不影响平衡移动”,平时的考察中也多为催化剂是否影响转化率等.当题目中出现“选用高效率的催化剂有利于更快达到平衡”这样的表述时,看到“催化剂”、“有利于”和“平衡”这样的字眼,就认为表述有误,忽略了这其实讲的是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而非平衡.
2.4 以“质”代“量” 迷恋经验
在化学反应原理大题中,往往会通过作图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化学平衡移动相关知识的综合应用.一部分题目难度相对较低,学生可以结合常规解题经验,根据条件改变对速率、平衡的影响,画出趋势即可.但也有一部分作图会结合化学平衡常数等知识点考查,需要学生通过题示数据计算得出起点、终点或拐点的纵坐标数值.不少学生在解题时因为迷恋经验,仅注意“质”的推断,得到准确的变化趋势,但忽略了给出的相关数据,没有进行“量”的计算,不能拿到全分.
3 对策
3.1 回归课本 消除盲点
许多知识性失误的产生主要源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不熟悉,而无论考试怎么考,始终围绕课本知识要点,围绕需要落实的学科核心素养.
因此,学生在复习备考时,要注重回归课本,落实核心知识要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尤其注意消除原有知识盲点,仔细辨析相近概念,同时围绕主线,通过类比、归纳等方式不断拓展,形成清晰的知识脉络体系.
3.2 建立模型 强化训练
建立模型是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也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针对化学反应原理综合试题,建立的模型包括知识模型和思维模型.
如电解池工作原理模型、转化率或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趋势模型等属于知识模型,单平衡体系、多平衡体系解题的一般思路、平衡常数应用的一般方法等属于思维模型.正确建立知识模型有利于强化对知识的理解,也是建立思维模型的基础.而正确建立思维模型,是对学生更高层次的能力要求,是落实发展核心素养和提升解题正确率的保障.
当然建模,尤其是思维层面的建模不能纸上谈兵,需要配合相应的练习,在练习中强化巩固,使建模更加严谨、科学和规范.
参考文献:
[1]王后雄,王世存编著.新理念化学教学诊断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
[2]丁弘正.高中生化学学习自我诊断能力现状及提升策略研究[D].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7.
(收稿日期:2019-0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