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淮南公学”的那些日子

2019-10-08 03:30李乔
党史纵览 2019年9期
关键词:公学淮南指导员

李乔

1949年4月15日是皖东淮南公学(简称“淮公”)创办的日子。笔者作为“淮公”培养出来的离休干部,在70年后的今天,回首往事,心潮起伏。

1949年1月10日淮海战役胜利结束。中国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屯兵江北,准备攻打南京。2月初,为适应迅速发展的革命形势需要,中共江淮一地委、一专署和军分区首长集体研究决定创办淮南公学,培养人才,校长由专员魏心一(后为罗平)兼任,教育长指派天长县委书记张笠(大学文化)担任。学校预定设置6个学员队,于1949年2月中旬在江苏省六合县竹镇集西北约6公里的张王郢村庄设点招生。当时计划招收500名学员,分研究班、普通班,内设行政、群运、财会、医务、文教5个专业。但因战火纷飞的年代消息闭塞,一个多月只招收130多人,无法开学。

1949年3月28日,地委和专署机关由江苏竹镇崔庄迁往安徽滁县(今滁州市),进驻文德桥北面宋德全私立医院内外。不久,江淮一地委即与江淮四地委合并为中共滁县地委,管辖滁县、全椒、江浦、定远、凤阳、嘉山(今明光市)、盱眙、天长、来安等9个县。4月1日,“淮公”全体师生也由张笠率队,步行2天,迁往滁县文德桥西侧约500米孔庙大殿前后(原滁县劳作师范旧址),继续招生办学。

“淮公”来滁半个月,新生蜂拥而至。1949年4月15日,学校正式开学,全校师生被编成6个队(第七队因人少被撤销,与第六队合并)。第一队住在夫子庙前三排平房里,共有9个班112名学员,韩枫任指导员,季成美任副指导员,何遂之、恽克成任正副队长;第二队住在夫子庙大殿后面6间大屋内,共分8个班104人,凌汉如、汪明远、魏诗可、高飞、黄舍然等5人担任队委会领导;第三、四、五、六队在夫子庙东边榴园附近安营扎寨,这里原是国民党教育部长杭立武的故居,抗战时期被日军占用。三队由夏挥、张季陶领导;四队指导员顾鹤云,副指导员方萍(唐根福),队长刘永正;五队指导员毛万勋,副指导员吴素成(女),队长谢浩东;六队指导员张动民,副指导员沈涛,队长孙耀山。全校总计有57个班,687名学员,其来源有4个方面:一是津浦铁路东西8县有知识的青年和中小学教师;二是京沪杭地下党介绍和输送过来的党员、知识分子,这部分有20多人。如一队的于保良是南京医科大学助教,33岁。二队的李维申25岁,吉林省人,曾经在日本北海道大学读研究生,也在国统区工作过。朱秉璐是苏州东吴大学肄业生,在“淮公”二队学习后,先分配至团地委工作,后调至滁县地委办公室任秘书;三是江苏六合县中内的师范班学生集体转为淮公六队学员;四是不脱产的乡村干部和领导干部家属,这部分有50多人,文化程度较低,很多人只有小学文化。但是,他们政治素质好,共产党员居多,工作积极,学习刻苦。

淮南公学当时既不是中专,也不是大学,但却是皖东地区最高的“革命学府”。它是一所新型“抗大式”的培养革命干部的短期培训班,学员们在这里审查历史、改造思想,并初步确立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和唯物主义世界观。

“淮公”学习共分4个阶段:第一阶段,4月15日至4月25日,上大课,端正学习态度;第二阶段,4月26日至5月16日,上大课,讲解革命形势,坚定革命信心;第三阶段,学习《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等理论书籍;第四阶段,7月初旬至8月中旬,这一时期全校各队各班开展学习创模活动,自我总结,写自传、做鉴定,小组签名、队委会写评语盖章。各队各班都评选出一、二、三等学习模范,并在模范学员中发展党员和团员。

当时“淮公”的学习生活非常艰苦,上课听报告(在孔庙大殿)席地而坐。队里作辅导,无桌无凳无教室,讨论自学。学员发衣穿,供伙食,师生同吃、同住、同劳动、睡地铺(后有竹笆双人床),吃大锅饭,洗漱用冷水,夏天在内城河洗澡。各队开荒种菜,上琅琊山砍柴,到东关运粮、挑煤,都是自己动手。但艰苦磨意志,师生情绪高,精神生活丰富。各队均有学员俱乐部,吃饭前列队唱歌,节假日出墙报,开展篮球、排球和乒乓球比赛,搞演出文体活动。大家精神振奋,互帮互学,生活愉快,严肃活泼。

“淮公”结业后,大部分学员被编入地委组建的农村工作队,分赴定远、凤阳、嘉山、盱眙、天长等县参加反匪反霸和土地改革工作。第三队转交滁县军分区到来安青龙街学医,集体参军,1950年冬参加抗美援朝。第四队部分学员转赴合肥学习财会,少数人被选送省团校学习。第六队学员多数人当了中小学教师,少数人从事行政工作。

1949年8月,16岁的我从“淮公”毕业,被分配到中共滁县地委秘书处当文印员,在秘书长花锦城的直接领导下,刻钢板,印文件,抄抄写写,与他同锅一灶,吃大鍋饭,相处2年,从他那里学到了很多。

1990年春,我任滁州市档案局局长时,协助毛万勋、韩枫二位老领导编纂《淮南公学校史》,从中得悉当年的师生700多人散落在全国18个省市,有的病故了,有的阵亡了,下落不明的还有276人。健在的曾担任地、厅师级干部的有20人,县处级和专家学者有40多人。如第一队的董修正(后改名丹林)曾任《人民日报》国际部主任,驻俄罗斯首席记者,回国后任中国社科院教授,著作颇丰。第三队的孙道同、张家骥都是军队医疗专家。孙道同是上海第二军医大学教授,张家骥是广州海军四二一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副军职)。1991年5月8日,淮南公学在滁州举行校庆42周年座谈会,当年的校领导张笠、邱惕、周驯山、沈虹等人从合肥来滁参会。魏心一题词:“培养干部是根据地教育工作中最辉煌的一页。淮南公学办学时间虽短,但成就很大,延安精神万岁!”罗平题字:“淮水犇牛,英才辈出!”时任中共滁县地委副书记陈天庚、行署副专员胡成功到会祝贺,并与80多位学员代表合影留念。

斗转星移,风雨沧桑,当年的淮南公学旧址孔庙、榴园和宋德全小楼均已被拆除,古城今非昔比。现在的滁州市已经东扩南移北进,并与南京市无缝对接,发展成为近百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淮公”70周年华诞,已经耄耋之年的我不禁百感交集,激动万分,遂作古风小诗一首,为庆典致敬:

西涧潺潺向东流,

公学远去七十秋。

孔庙殿堂谈理想,

醉翁亭畔说追求。

革命熔炉炼丹心,

战士豪情奔九州。

喜庆华夏河山美,

国强民富乐悠悠!

(责任编辑:张文军)

猜你喜欢
公学淮南指导员
英国公学:权贵的摇篮
觉 醒
英知名公学教师拟建第六级学院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英国“公学”知多少
盼头
CRADLE OF TOFU BY DAVID dawson
英国:最优秀的学生在运动场上
高钙植物肉
淮南王的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