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偿债、营运、盈利和成长四方面选用七个财务指标,通过极值法无量纲化数据,变异系数法求出权重并进行综合评价,科学、客观地评价和分析D公司四年间的经营业绩,以改善和加强在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中的经营管理。
关键词:发电企业综合评价变异系数法
作为一家特大型发电企业集团,D公司致力于成为具有强大发展前景、盈利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国际知名能源公司。发电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全社会用电等因素的极大影响,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电价政策的调整,公司盈利能力产生了不确定性。基于此,运用统计中常规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来客观、科学地评价和分析其经营业绩,促其正视自身状况,在电力体制改革环境下改善和强化经营管理。
1.无量纲化。对单位不相同的财务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使数据达到统一性,从而确定权重,并且进行综合评价。
2.极值法。极值标准化法是缩放属性数据,使数据落入一个小的特定区间,如[-1,+1]、[0,1]等,以进一步分析数据的属性。
3.变异系数法。变异系数法作为一种计算权重的方法,能够依据指标中涵盖的信息,较为客观地进行赋权。变异系数,也称为“标准差率”,是用来反映数据中每个观测值变化程度的另一个统计量。两个或多個资料变异程度进行比较的情况下,当度量单位和平均数相同时,可以直接利用标准差来比较。如果度量单位和平均值不相同,则使用标准差与平均数的比值(相对值)进行比较。
4.线性加权综合法。适用于各评价指标间相互独立的情况。
特性:各评价指标的作用能够线性补偿;权重系数较大的指标值对综合指标数值的影响较大;计算简便,便于推广使用,可操作性强。
通过 “D公司主体和相关债务2019年度跟踪评级报告”获得财务初级数据,整理出在本文使用的七个指标的原始财务数据如表1所示:
(一)极值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由于各项财务指标的单位不统一,有的反映倍数单位,也有周转天数单位以及百分比的单位等,因此想要对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就需要运用极值法,达到无量纲化的目的。无量纲化数据处理后,原始指标xij转化为指标评价值yij,数据的取值范围在区间[0,1]内,所有无量纲化后的数据yij形成一个新的数据表。(三)综合评价及结果分析
采用线性加权综合法(加法合成法)把每年各项指标无量纲化后的数据同各指标权重对应相乘再相加,得到2015-2018这四年的综合评价值,并绘制出图1所示的折线图。
根据以上数据进行分析可得到如下结果:
1.以非流动资产为主,偿债能力较高。近年来,D公司负债规模逐年下降,公司的发电业务特点决定了资产结构中非流动资产占比较高;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逐年增加,表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来越强;应收账款天数和存货周转天数在前三年同步下降,表明公司收账速度快,存货周转速度快,公司短期偿债能力提高。
2.盈利水平变动较大。火电企业主要燃料为煤炭,自2016年下半年以来,煤炭行业去产能超进度,叠加安全、环保等多方面因素影响,煤炭产量增加不足,电煤供应持续偏紧,D企业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同时,2014年以来,全社会用电量增速持续回落,导致公司发电量有所减少,双重作用下使得D公司营业利润率总体呈下降趋势。
2018年D公司完成收购工作,同时2018年我国实现全社会用电量 6.84 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 8.5%,增速同比提高 1.9 个百分点,尽管煤炭供需矛盾尚未完全解决,受益于公司发电量及上网电量同比增加,2018年,公司的利润率和总资产报酬率都同比大幅增长。
从综合评价值来看,企业经营状况与营业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呈现同降同增的现象。目前,如何在电力体制改革背景下抓住机遇,增加营业收入,是企业需要认真考虑的重大问题。
随着售电政策的逐步放开,发电企业通过售电公司进行电力市场化交易,不论是在资源配置的优化还是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上都具有重要意义。D公司本身出于集团营销目标的实现,和天然的电源资源,初期可以采用价格策略,以较低的价格获取更多的电力用户,之后,逐渐细分客户群体和消费行为,制定不同的促销策略,以满足不同的客户需求。同时,为适应国家节能环保的发展方向,D公司需要在节能减排、能效分析上加大研究力度,让用电更加环保科学。
[1]张恒,李如萍,徐玉杰.发电项目财务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市场,2018(14):162-164.
[2]全国电力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办公室召开各评价中心负责人座谈会[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7(36):7.
[3]刘敦楠,陈雪青,何光宇等.电力市场评价指标体系的原理和构建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05,29(23):2-7.
[4]郑洋.GJ发电公司财务评价体系设计与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5]陆光明.基于EVA的发电工程项目财务评价体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4.
[6]彭张林,张强,杨善林.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综述[J].中国管理科学,2015,23(S1):245-256.
(年田甜,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