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存
【关键词】 初中语文;学生;主观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5—0153—01
任何一门学科,课堂教学的好坏,学生学习的好坏都不能只靠教师一个人的能力,还要学生积极、主动地配合,从而打造理想中的高效率。初中生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的身体、心理以及各方面的能力都在成长和发展中。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这些特点,让它变成推动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有利因素。那么,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教与学的效率,实现初中语文的教学目的呢?本人经过实践,觉得可以从以下几点进行:
一、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角
课堂上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就当堂的学习内容通过提问或者练习进行消化、巩固,致使学生在课堂上听了很多东西,很快就忘得一干二净了。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一讲到底,满堂灌输,要用精练的、简短的内容,把知识点传授给学生,然后通过提问、练习,或者学生自学、自问、自答的方式,把更多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教师在教学《湖心亭看雪》这篇课文时,第一,让学生在预习时熟悉课文,在课堂上自由大声朗读课文,之后叫一位学生朗读,其他同学和老师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让全班同学在容易出错的地方引起注意。第二,教师和学生一起翻译课文,把握重点字词落实,如“余住西湖”中的“余”是代词我。第三,教师和学生一起落实重点字词,让学生在理解課文字词的情况下齐读课文,疏通课文大意。第四,等学生熟悉了课文后,教师用精练的问题带动学生思考,分析课文大意。通过这样引导式的自主探索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不断集中注意力,更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语文的综合能力。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发现广阔的语文世界
第一,阅读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让学生不自觉地爱上学习语文,爱上阅读。第二,阅读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语文基础知识,无形中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使学生逐渐认识到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发现学习语文的兴趣。第三,阅读能修炼学生的心性,让正处在发育期的中学生静下心来,安心学习。第四,阅读能无形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使学生爱上写作,愿意表达等等。作为语文学习的必要途径,阅读不但能起到补充课内知识的作用,还能唤起学生对文学的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
例如,在学习了白居易的《观刈麦》,学生理解了白居易关心百姓疾苦,同情劳动人民,并认识了一个有良心、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官吏后,更加全面地认识白居易、理解《观刈麦》。笔者在课后给学生简单介绍了白居易《长恨歌》中的几句诗: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学生在教师的这种引导和诱导下,就会在课下寻找、阅读这首诗,这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丰富并拓展了他们的课堂知识,使他们加深对白居易及其作品的理解和认识。
三、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我们发现,好多学生根本不会学习,同样的40分钟时间,学生的学习成绩千差万别,甚至形成两极分化。原因就是有些学生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看似在认真听讲,可仔细观察却目光呆滞,心思根本不在课堂上。这样的学生成绩肯定是提不上去的,久而久之还会形成被动学习的习惯,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的良好习惯,包括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认真做笔记,课后认真做作业等习惯。学生如果能养成这些良好的习惯,坚持这些习惯,他们就会在课堂学习中有明确的目标性。一个学生能在每一节课堂上,有针对性进行学习,不但能促进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而且能提高学习成绩,保证学习质量。
总之,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学生学习的重要学科,教师在教学中,注意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当成课堂教学的核心,采用一些有趣的、灵活的方法激发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习惯,一定能让课堂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 编辑:马德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