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学文
【关键词】 小学语文;习作评改;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9)14—0065—0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重视对学生习作修改的评价,不仅要考察学生修改习作内容的情况,还要关注学生修改习作中的态度、过程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评和互改,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那么,怎样指导学生进行有效自评和互改,进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呢?在实践中,笔者尝试着以读为本,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对话式评改”模式,颇有成效。下面,笔者简述一下“对话式评改”模式的具体做法及操作流程。
一、自读自评,自我评价
引导学生完成习作之后,让学生像读课文一样大声读自己的文章,多读几遍,读给自己听。借助声音,凭借语感,帮助自己发现作文中需要修改的语言问题,比如: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等等。边读边改,并以“作者心语”“自我感言”“自我推荐”等形式,对文章展开自评。为避免“语句通顺,条理清楚,中心突出”等套话,引导学生以“说心里话”的方式谈谈自己选材时的所思所虑,说说自己习作中的得意之处以及习作过程中遇到的棘手问题。这样的自评,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成就感,消除学生怕写作文的心理,树立自信心,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习作后主动修改的良好习惯,而且为教师的点评指导提供了必要的线索,是彰显学生个性、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自评。
二、互读互评,小组评价
在习作评改中,教师可采取小组评议、同桌互评等形式,让学生大胆地互批互改,共同提高写作能力。评改时,学生交换朗读他人的习作,组与组之间交叉评改。各小组内,首先拿到作文看第一评改人,第一评改人对自已拿到的第一篇作文负全责。第一评改人批完后交第二评改人,以次类推,每篇作文由组内成员轮流批阅一遍,并按要求注意相关内容(包括作文题目、作者、评改日期、评改人、错别字、语病、主要优缺点、内容、语言、结构、书写程度等)。每篇作文限时10分钟评改完。然后,各组推选出本组范文,由组长执笔,全体组员共同讨论,给范文写出评改意见(评语),准备宣读。一个学生就是一个评改小老师,这样的做法唤起了学生参与的热情,使他们成了习作评改的“主角”。
三、生读师评,教师点拨
学生互批过程中,教师在各组间巡回辅导,一方面帮助学生解决评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疑难问题,指导推选范文和拟写评语;另一方面随时发现并订正学生评改中出现的问题。对于典型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当分组互批结束后,由组长在讲台上朗读本组范文并阐述本组评改意见及得分。再让下面的学生议论评语是否恰当、中肯,得分是否合理。然后进入教师点评环节。教师点评是当堂评价,要以肯定小组意见为主,也要注意多用积极向上、充满鼓励的评语善待范文的作者。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劲头才会越来越足,不至于在一味的批评中丧失信心。经过分组互批、范文点评后,学生批阅了本组的作文,又听了几篇范文及评语后,基本上掌握了作文的写作要求及评改情况,对如何写评语也有了感性认识。然后由第一评改人,依据评改标准及范文评语,给自己负责的文章写出评语,并参照考试的评分标准,得出该文的分数。最后,学生将作文本收交教师。教师在仔细审阅后,应总结出这次写作及评改的情况,集中精力针对学生习作中的典型问题进行讲评。既评习作,又点评学生合作交流情况,还要结合实际情况教给学生评改作文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总结经验,肯定成绩,指出问题,改进方法,以供下次写作及评改时借鉴。
四、再读再写,以评促写
上述环节结束后,小组长把作文本交给作者。作者认真阅读“评改意见”及评语,认真分析习作中存在的问题,再次修改,并在此基础上再读再写,完成本次习作活动。这样,作文教学的过程就扩展成了“写作—评价—再写作”,使学生尝到了评改的甜头,提高了修改能力,同时促进了学生对写作规律的认识:“好文章不仅是写出来的,更是改出的!”此外,教師还可以设计“优秀习作展示园地”,将各小组推荐出的优秀习作张贴出来,鼓励学生向校报投稿,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这种作文评改模式,不再是教师“一统天下”,而是学生全程参与,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学生既尝到了当“老师”的甘苦,又培养了欣赏、评价作文的能力,从而提高了作文水平,何乐而不为?
编辑:张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