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彦
国务院办公厅颁布了《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为加快推进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的改革指明了方向。学校要果断抛弃传统教育教学模式,适应育人方式的变革,培养新时代需要的全面型人才。
必须坚持德育优先,立德树人的育人导向
学校要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要积极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以及理想信念教育、生命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垃圾分类教育、科技创新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诚信教育等。通过国旗下讲话、纪念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入党入团、成人宣誓等具有仪式感的活动进行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着力提高学生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校的优良品质。
落实选课走班制,完善课程设置,建设书香校园
高中教育要适应新时代新课程改革和高考制度改革,适应高校招生选考科目的需求,这就决定了要实行选课走班制度。学校要在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加快课程体系建设。通过全方位的阅读活动,提高核心文化素养,让阅读成为学生的习惯,让学生走进书籍,遨游浩瀚的知识海洋。
加强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学校要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社会实践基地。不断加强学生的研学活动,让学生走进博物馆、图书館、科技馆、地震遗址公园、国防教育基地。组织学生深入街道、社区、福利院、医院、厂矿企业、农业示范基地等场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展示青年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身体力行中让学生体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将社会实践活动融入到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中来。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培育学生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高中生身体发育逐步成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例如家庭问题、学习难题、恋爱交友失败等等,这就迫切需要班主任或心理咨询老师开展心理健康辅导。通过沙盘调节、压力释放和交流谈心等多种方式的心理疏导,引导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各种困惑,预防和治疗青春期各种心理障碍疾病,增强学生直面困难的心理承受能力。
提高体育、艺术和劳动教育质量,培育学生强健体魄
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是成才的基础,要加强体育健康和艺术教育类课程,锻炼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学生审美鉴赏能力。开设劳动课程,让学生参与到校园植树、校园清洁、家务劳动中来,掌握劳动技能,养成爱劳动、劳动美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意义。
实施家校合作共育,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辅助作用
家庭教育对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具有潜移默化的重要作用。要通过社区、学校和家庭的三位一体教育,如家长会、家风家训教育、亲子阅读、社区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报效祖国的高尚情操和民族气节。
我们要顺应新时代潮流,积极投身到普通高中育人方式的改革中,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