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
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曾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
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也认为,人被遗忘或被压抑的记忆会以表象和象征的形式在人的梦里或者艺术作品中出现。所以,对艺术作品進行分析是理解人类内部心理世界的一个途径。而绘画作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也是人们常用的表达内心的一种方式。
人在画画时,会把自己的性格倾向、心理需要甚至心理问题投射到图画中,表达出用文字未表达出的信息。所以,绘画,可以表达人的内心世界,对语言表达能力较弱以及排斥沟通的人来说,是更为友好的途径。
其实,绘画心理分析是从对儿童的观察开始的。19世纪末,人们开始关注儿童在绘画中所表现的内心世界。相对语言的表达,孩子们似乎更多地用绘画的形式表现他们的思想和情感。发展到现代,绘画心理分析基本奠定为“房、树、人”的绘画评分系统,即通过在一张图纸上画房子、大树和人来分析绘画者的心理状态。
观画可读心。2017年,在由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少儿艺术委员会等单位举办的某活动上,发布了一份儿童心理分析报告。报告称,在来自全国19个省份84个城市的2320家幼儿园小朋友的15078幅绘画作品中,工作人员随机抽取了805幅作品邀请专家进行绘画心理分析,调查发现,一半孩子(在画作中)觉得父母对自己关注不够。
这时,绘画成了孩子的一种特殊“语言”,它具有内在的逻辑和表现形式。线条、色彩、图形、人物、环境、布局,都会显现出孩子的性格、气质、认知水平、兴趣爱好、心理变化、当时的情绪特征等。
比如:画作的线条清晰、力度适中代表情绪稳定;线条模糊或过细代表孩子缺乏安全感、有些自我压抑;孩子喜欢强烈的颜色说明做事有激情但可能缺乏耐性;喜欢阴郁的颜色则说明他比较被动、含蓄,容易多愁善感;喜欢给人物画夸张牙齿的孩子,可能存在情绪问题,攻击性比较强;把房子画得巨大无比,这说明孩子可能很渴望亲情与陪伴;而画作中出现窗户多、门大、屋前有小路时,则反映出孩子们希望父母多带他们出去玩的愿望……
身为父母,我们要学会倾听这种“语言”,了解孩子内心未说出的“忧思”。日子每天都在过,而孩子每天都在长大,在我们陪伴孩子长大的过程中,不仅需要满足孩子长高、长壮的生活需要,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有安定的内心。让他有足够的安全感和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能顺利地与别人交流,在学校中建立好的伙伴关系,而不是不知如何与别人沟通,封闭自己。
当然,我们也不能单凭一幅画就武断地对孩子的心理状态下定论,更不要给孩子贴标签。绘画心理分析,只是对孩子心理问题的一个参考,还要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和解析。如果你想了解孩子内心更深层次的需求和问题,这种简单又直观的方式,妈妈们可以带孩子一试。
当代中医药发展研究中心关爱母婴健康工作委员会联合大鹏绘画心理学创始人、元认知心理干预协会理事、心理咨询师徐志鹏老师,开办“绘画心理分析与疗愈师”线下3天集训活动,通过绘画心理分析、绘画心理疗愈以及儿童绘画心理学3个方面对学员进行系统培训,探索生命真相,重新认识自己和亲子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