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除草剂对刺槐萌蘖的控制效果研究

2019-10-08 03:05郭慧玲张义坤张兆霞贾思民董广月韩飞王志勇
安徽农学通报 2019年16期
关键词:根蘖丁酯草甘膦

郭慧玲 张义坤 张兆霞 贾思民 董广月 韩飞 王志勇

摘 要:通过开展不同除草剂对刺槐根萌蘖的控制效果试验,结果表明:(1)刺槐伐桩萌蘖控制效果的大小与草甘膦浓度的关系依次为4倍>2倍>1倍。伐桩采用打孔注药和抹药施用4倍浓度草甘膦,可使伐桩基部萌芽量减少100%,从根蘖苗总量控制效果来看,打孔注药的效果优于抹药方式的。(2)刺槐在未发芽前,打孔注射不同浓度的草甘膦,萌蘖控制效果与草甘膦浓度的关系依次为4倍>3倍>2倍>1倍,施用2.8倍以上草甘膦对刺槐根蘖苗数量都达到了明显的控制效果,比对照减少97.1%~99%。(3)刺槐发芽后,打孔注射4倍浓度处理的百草枯或2.4-D丁酯,百草枯处理使刺槐根蘖苗总量减少100%;2.4-D丁酯处理使刺槐根蘖苗总量比对照减少98.2%。

关键词:刺槐;除草剂;萌蘖控制;打孔注射;草甘膦;百草枯;2.4-D丁酯

中图分类号 S792.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16-0104-04

Abstract:The results of herbicide inhibition test on root sprouting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were as follows:(1)The different inhibitory effects on stump sprouting and the concentrations of glyphosate was described as 4 times>2 times>1 times.Four times glyphosate treatment could reduce the sprouting numbers of stump base to 100% by drilling and plastering,From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total sprouting numbers,injection was better than plastering.(2)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glyphosate were injected into the locust trunk  before burgeon.The different inhibitory effects on root sprouting and concentrations of glyphosate was described as 4 times>3 times>2 times>1 times,Glyphosate which treated with concentration more than 2.8 times had a significant inhibitory effect on the number of locust root-tiller seedlings,which decreased by 97.1%-99%.(3)the same 4 times concentration of paraquat or 2.4-D butyl ester was injected into the locust trunk after burgeon,The total numbers of root tillers injected with paraquat were decreased 100%;2.4-D-butyl ester decreased the total numbers of locust tillers by 98.2%.

Key words:Robinia pseudoacacia;Herbicide;injection;Inhibitory effect;Root sprouting;Glyphosate;Paraquat;2.4-D butyl ester

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 L.)為豆科蝶形花亚科刺槐属植物,原产于北美地区。我国于19世纪末引入山东青岛地区,现已成为华北、西北一带重要的速生用材和水土保持树种。泰山地区大约于20世纪20年代开始引种并栽植刺槐。刺槐因其强大的适应性和繁殖力,尤其是根萌蘖的更新扩散能力,逐渐成为泰山海拔1000m以下阔叶林植被的主要树种之一。泰山现存松-刺混交林和刺槐纯林多为萌蘖更新的2代或3代次生林,水土保持和物种多样性等多种生态功能严重下降。因此,研究控制刺槐根萌蘖扩散,对于提升混交林结构质量和营林生产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和实践意义。在林业实际生产中,刺槐根萌蘖的控制一般采用间伐定株、人工剪除多余根萌蘖、皆伐刨除伐桩、人工断根除萌或利用除草剂喷雾除治等方式,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也极易造成水土流失。为此,本研究选用不同除草剂、采用不同作业措施,开展了刺槐根萌蘖控制效果试验,筛选控制刺槐根萌蘖的有效药剂和作业方式,以期为刺槐低效林分改造和泰山森林健康示范项目的实施提供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研究样地选取泰山风景区内的桃花源一林班16小班的刺槐油松混交林和竹林寺马蹄峪二林班11小班的刺槐侧柏混交林。地理坐标为36°5′~36°15′N,117°5′~117°24′E,海拔500~800m,坡度集中在15~25°。造林时间为20世纪50年代,20世纪70—90年代和2000年以后进行抚育采伐的2代或3代萌生林。在林内随机选取胸径大于5cm的刺槐为试验树。选择3种除草剂,分别为41%草甘膦异丙胺盐200mL/瓶水剂、百草枯200g/L水剂、2.4-D丁酯乳油72%乳剂100mL/瓶。

1.2 试验方法

1.2.1 刺槐伐桩采用打孔注药和抹药进行草甘膦处理 刺槐于2010年11月间伐后,对树桩采用打孔注药和抹药处理2种方式。打孔注药即是在刺槐伐桩表面均匀打孔,向孔内注射草甘膦药液;抹药处理是在刺槐伐桩表面用刷子抹刷草甘膦药液,草甘膦施用量(mL)按每株伐桩周径数值的1倍、2倍、4倍计算。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每种处理5株,重复4次。以该林分内未处理的刺槐伐桩萌蘖数量作为对照(CK)。每年10月下旬,调查统计处理3年后伐桩基部及外围根萌蘖的数量变化。

1.2.2 刺槐活立木发芽前后打孔注药进行草甘膦、百草枯和2.4-D丁酯处理 2012年3月下旬,于刺槐未发芽前,在林间随机选取树干胸径小于35㎝的刺槐,从刺槐树干基部不同方位打孔,向树孔内注入7种不同处理的草甘膦药液。草甘膦7种处理的施用量分别采用处理树胸径数值的1倍、2倍、2.4倍、2.6倍、2.8倍、3倍、4倍数值计算,刺槐发芽后实地观察处理注药后的生长变化情况。每年10月下旬,调查统计树干基部和外围根萌蘖的数量变化。2014年6月上旬,于刺槐发芽后,在林间随机选取树干胸径小于35㎝的刺槐,从树干基部不同方位打孔注入百草枯或者2.4-D丁酯,2种除草剂施用量处理均采用树干胸径数值的4倍数值计算。于注药处理完成后的30d,实地观察刺槐注药后的生长变化情况。每年10月下旬,实地调查统计刺槐树干基和外围根萌蘖苗的数量。每种药剂处理5株,重复4次,以该林分内未处理刺槐的萌蘖数量作为对照(CK)。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浓度草甘膦伐桩打孔注药和抹药处理对根萌蘖的影响 刺槐树干采伐后不仅在伐桩基部形成丛生萌芽苗,并且在树干外围延伸的水平根上也产生了根蘖苗。因此,刺槐根萌蘖数量调查包括树干基部丛生萌芽苗和基部外围根蘖苗。调查发现,采用打孔注药和抹药2种方式对刺槐伐桩施用4倍草甘膦处理,伐桩基部几乎没有根蘖苗长出,萌芽量减少明显;但伐桩外围根蘖苗数量随着调查年份延长有增多的趋势。刺槐伐桩采用2种方式施用不同剂量草甘膦处理的根萌蘖数量变化如表1所示。由表1可知,草甘膦施用剂量的不同,刺槐伐桩根萌蘖总量有明显变化。草甘膦施用剂量的不断增大,伐桩根萌蘖总量呈现逐渐减少趋势,尤其是伐桩基部丛生萌芽数量明显减少,草甘膦施用剂量大小对伐桩根萌蘖总量的控制效果依次为4倍>2倍>1倍。以草甘膦施用剂量4倍数据为例,采用打孔注药和抹药,2011年伐桩总萌蘖量分别为6.6株和7.5株,相比对照总萌蘖量数值16.5株分别减少55%和60%;2011年伐桩抹药基部萌芽量为0,比对照减少100%;2011年伐桩打孔注药基部萌芽量为2,比对照减少86.21%,2012年和2013年,2种方式的伐桩基部萌芽数值均为0,对伐桩基部萌芽量控制效果均达到100%;总萌蘖量数值同1倍和3倍施用剂量相比也为最小值。而采用草甘膦1倍施用剂量处理2年后的2013年数据可知,打孔注药和抹药伐桩总萌蘖数分别为8.7株和10.0株,与对照株总萌蘖量数值11.1株差异不明显。在同一施用剂量草甘膦条件下,从伐桩萌蘖总量上比较,打孔注药的控制效果优于抹药的。

采用打孔注药和抹药对伐桩施用草甘膦后,伐桩外围根蘖苗数量有增多的趋势。以2011年施用4倍草甘膦数据为例,2011年伐桩外围根蘖量为4.6株、7.5株,相比对照数值2.0株增加了130%~275%;2012年伐桩外围根蘖量与2011年、2013年相比,数值最高分别为6.3株、9.1株,说明伐桩施药处理后的1~2年内外围侧根萌蘖数量迅速增长。这可能由于伐桩主根吸收草甘膦药液多死亡,外围侧根由于距离伐桩远吸收药液少或者没有接触到药液,侧根系依然存活,与死亡主根断开后形成了外围根蘖苗;而2013年外围根蘖量数值减少则是由于侧根萌蘖苗数量众多,出现营养生长竞争,导致细小的根萌蘖苗干枯死亡。

2.2 刺槐发芽前后打孔注射3种除草剂对根萌蘖的影响

2.2.1 刺槐发芽前施用不同浓度草甘膦处理的根萌蘖数量变化 2012年春季刺槐未发芽前,对树干基部打孔注药处理,2012年6月调查发现,采用草甘膦1倍或者2倍施用量处理的树干当年未死亡,主侧枝叶芽萌发后皱缩呈团簇状,但主侧枝第2年生长恢复正常;采用草甘膦2.4和2.6倍施用量处理有10%侧枝当年未死亡;采用草甘膦2.8倍、3倍、4倍施用量处理的树干全部死亡,极少数树干基部出现细弱的萌芽,但这些细弱萌条在当年冬季死亡,树干外围没有发现萌蘖苗。刺槐活立木打孔注药施用不同剂量草甘膦处理的根萌蘖量变化如表2所示。

由表2可知,刺槐活立木注入不同剂量草甘膦处理后,草甘膦施用量的大小与刺槐根萌蘖数量的控制效果相关。一般来说,草甘膦的施用量越大,刺槐根萌蘖的数量越少,萌蘖控制的效果越好。以表2中2012年10月调查数据为例,刺槐萌蘖数量以草甘膦2.8倍施用量处理控制效果最好,草甘膦施用量和刺槐根萌蘖数量控制效果的大小关系依次为2.8倍>2.6倍>2.4倍>2倍。采用草甘膦施药量1倍和2倍处理,由于刺槐主干没有死亡,根萌蘖总量分别为15.2株和11.6株,与对照15.0株差异不明显(P>0.05);采用草甘膦2.8倍施用量处理,由于达到刺槐主干致死临界点,根萌蘖总量为0.2株,与对照株萌蘖总量15.0株相比,萌蘖量减少率98.7%,控制效果最好;采用草甘膦3倍和4倍施用量处理的根萌蘖总量均为0.4株,与对照株相比,萌蘖数量减少率97.3%,和草甘膦2.8倍处理的萌蘖减少率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可见,采用草甘膦2.8倍、3倍和4倍施用量处理对刺槐根萌蘖控制作用均起到了明显效果。随着调查年份的延长,刺槐根萌蘖数值也发生变化。以表2中处理后的3年内2015年10月调查数据为例,刺槐活立木注药处理3年后,萌蘖总量控制效果大小和草甘膦施用量的关系依次为4倍>3倍>2倍>1倍,其中以草甘膦4倍施用量处理的刺槐萌蘖总量0.1株为最低值,与对照2015年萌蘖总量10.2株相比,刺槐萌蘖数量的减少率达99%;而采用草甘膦3倍、2.8倍和2倍施用量处理后,相比对照刺槐萌蘖量的减少率分别达98%、97.1%和19.6%。

春季刺槐活立木采用草甘膦施用量2.8倍以上处理时,除注药处理当年树干基部出现少许萌芽量外,对树干基部萌芽量的控制效果均十分明显,但树干外围的根蘖苗数量在注药处理1年后有增多的趋势。例如,2012年4月,刺槐活立木采用草甘磷2.8倍施用量處理后,如不采取伐主干措施,2012年10月调查发现,在刺槐死亡主干基部和周围没有根萌蘖,根萌蘖数量的控制效果达100%;2013年10月调查发现,在刺槐死亡主干基部没有根萌蘖,外围开始出现少量根萌蘖苗,并且于2014年数量增多;2015年10月调查发现,刺槐处理3年后,主干基部没有根萌蘖,主干外围的根萌蘖数量减少并且渐趋于稳定。

2.2.2 刺槐发芽后打孔注射4倍浓度百草枯和2.4-D丁酯处理的根萌蘖数量变化 2014年6月夏季刺槐发芽后,对活立木采用打孔注药百草枯或2.4-D丁酯施用量4倍处理,处理1个月后调查发现,刺槐树干侧枝全部死亡,树叶失绿变黄凋落,树干基部和外围没有发现萌蘖苗。2015年6月调查发现,采用百草枯处理后的刺槐主干基部和周围没有根萌蘖,而2.4-D丁酯处理后的树干基部未发现萌蘖苗,但主干基部外围开始出现少量萌蘖苗。采用2种除草剂处理后的2015—2018年刺槐萌蘖数量变化如表3所示。由表3可以看出,刺槐施用百草枯或2.4-D丁酯施用量4倍处理后,树干基部及周围萌蘖数量与对照差异显著,萌蘖控制效果十分明显。其中,采用百草枯处理的刺槐在2015—2018年4年期间,刺槐基部及周围萌蘖数量总值均为0,根萌蘖控制效果达到100%。而采用2.4-D丁酯处理的刺槐在2015—2018年的4年期间,基部萌芽数值均为0,基部外围萌蘖苗在处理后的1年内2015年开始出现为0.1株,于处理后的2年内2016年萌蘖数量达到最高值为0.4株,处理后的3~4年内2017—2018年刺槐基部外围萌蘖数量基本趋于稳定为0.2株,与2018年对照株萌蘖总量11.4株相比,萌蘖量减少98.2%,表明控制萌蘖苗的效果十分明显。考虑到百草枯在国内禁用,夏季刺槐活立木采用打孔注药2.4-D丁酯配合第2年人工挖除萌条或者用除草剂喷雾,也能达到与百草枯完全相同的萌蘖控制效果。

3 结论与讨论

试验结果表明:(1)对刺槐伐桩施用草甘膦4倍处理采用打孔注药和抹药2种作业方式,对伐桩基部萌芽量的控制作用均达到100%,但伐桩外围根蘖苗数量有增多的趋势。(2)刺槐春季未发芽前,刺槐萌蘖控制效果大小和草甘膦施用量不同处理关系依次为4倍>3倍>2倍>1倍,采用草甘膦2.8倍、3倍及4倍处理施用量对刺槐基部萌芽量和外围根蘖苗数量均达到明显的控制效果,相比对照株萌蘖量分别减少97.1%、98%、99%。(3)夏季刺槐发芽后,对活立木采用打孔注药施用量4倍的百草枯或2.4-D丁酯处理,采用百草枯的刺槐基部及周围萌蘖数量的控制效果均达到100%;采用2.4-D丁酯处理的对刺槐基部萌芽量的控制效果达到100%,萌蘖总量相比对照减少98.2%。

在实际生产中发现,刺槐萌蘖的控制效果也与刺槐胸径、树干打孔位置、注药孔的空间分布均匀度及注药处理后到伐除主干的期限等因素相关。刺槐的胸径越大、打孔位置靠近树干基部、注药孔分布不均匀、树干注药处理后距离伐除树干的时间短,这些因素都会引起刺槐萌蘖数量增多,最终影响刺槐到萌蘖的控制效果。考虑到上述多种因素,建议实际应用中对刺槐采用4倍除草剂施用量处理,以达到较好的控制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勇奇,张川红.外来树种生物入侵风险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4:50-57.

[2]郭慧玲,申卫星,李传荣,等.泰山刺槐林抚育间伐后的林分结构变化的调查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14,44(3):17-21.

[3]吕蒙蒙,郭慧玲,张兴忠,等.泰山不同类型刺槐人工林林下植被多样性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3,19(08):17-22.

[4]毕君,王振亮.采伐季节、伐桩直径、桩高及树龄对刺槐萌芽更新的影响[J].河北林业科技,1993,5(4):21-24.

[5]蒋学玮,冯建菊.除草剂在刺槐人工林更新改造中的应用[J].塔里木农垦大学学报,1996,8(2):57-61

[6]董金伟,杜华兵,刘呈荃,等.伐桩不同处理对山地刺槐无性更新影响的研究[J].山東林业科技,2001,135(4):10-11.

[7]王进鑫,余清珠,刘增文,等.化学除草剂在刺槐林改造更新中的应用技术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1995(a01):67-73.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根蘖丁酯草甘膦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临泽小枣根蘖苗移栽效果的影响
法国拟2020年废除草甘膦的使用
禁用草甘膦或将导致农民杂草防除成本增加
栽培措施对速生杨根蘖苗生根的影响
速生杨根蘖苗定株处理对林木生长的影响
3,5-二氨基对氯苯甲酸异丁酯的合成研究
乙酸仲丁酯的催化合成及分析
草甘膦生产废水治理技术探讨
GGR-6生根粉对速生杨根蘖苗生根的影响
草甘膦 三季度有望吹响反攻号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