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兰兰
(海丰县林业,广东 海丰 516400)
目前,香樟树种在园林绿化中应用普遍,既能改善园林环境,又能净化城市空气。现今,香樟树种繁育工作低效开展,意味着香樟物种资源逐渐减少,最终生态平衡效果受到影响。基于此,本文探究香樟种苗繁育技术要点,以便为种植户提供实践指导,从整体上提升香樟种苗繁育水平。
香樟又被称为樟树、乌樟,属于章科乔木的一种。香樟在热带、亚热带区域较常见,其树高为33~45 m,树冠广卵形。该树种喜阴,适宜在暖湿气候中生长。幼龄香樟树颜色多为绿色,成长期香樟树颜色以褐色为主,并且叶片形状随着生长期的改变而变化。香樟花期在4月中旬,果实成熟期为10月中旬。香樟生长方式主要有2种,即天然生长和人工种植,其根系较发达,意味着香樟树种具备较强的再生力。
选择香樟树种时,优选籽粒饱满、色泽鲜明的树种,以便为播种工作做好准备。采种期间,种植户应合理把握采种时间,最佳采种期即果实成熟期,待颜色呈黄绿色(种皮)或紫红色(内种皮)时,方可执行采种任务。接下来认真筛选香樟种子,并对筛选后的种子进行浸泡、漂洗、晾晒。
选择苗床时,应满足温湿条件、地势平坦、土壤深厚等条件。与此同时,地下水位控制在55 cm以下。按照上述标准选择苗床,与香樟生长要求一致,有利于培育优质、健硕的香樟树木。
整地过程中应优选整地时机,一般霜降前期完成土地修整工作,以此优化土壤结构,并有效抵御病虫害。首次整地工作结束后,于播种前7 d进行犁地,清除杂草、适量施肥,必要时应用灭菌药剂予以杀毒,以增强种子抵抗力。具体来说,4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能起到土壤灭菌作用[1]。
香樟种子播种前,对其进行催芽处理,以提高树种生长能力,同时为日后树种管理提供便利。催芽要求为使用高锰酸钾浸种2 h,之后将种子置入48℃温水中,浸泡3 d左右。按此要求执行催芽任务,树种发芽时间至少提前7 d,并且香樟树种长势均衡。待外壳破裂后,将种子放置于箩筐内,并且箩筐内铺垫薄厚适中的稻草,最后种子外表覆盖棉絮,将其置于光照充足的区域,直到萌发胚根。
香樟树种播种时,优选条播方式,最佳播种季节为春季。若种植户选用撒播方式,那么播种深度应控制在30 mm,播种量为14 kg,播种要求如表1所示。
表1 香樟树种播种条件
播种后平整土地,应用稻草压实土壤,并适量喷水,以便保证土壤湿润度。若所在地区气温较低,为避免香樟树种出现冻害,视情况覆盖薄膜是极为必要的。
基础繁育工作结束后,探索苗床管理方法,意味着香樟树种能在良好环境中生长,这对香樟健康生长有积极影响。此外,稳步落实苗床管理工作,有利于降低病害发生率。播种30 d后,树种嫩芽萌发,待树种出土后,逐步去除覆盖物,视情况进行间苗,以提高香樟树质量。
开展香樟嫁接繁殖活动时,种植户应掌握嫁接繁殖技术要点,以此提高嫁接成功率,取得良好的香樟种苗繁育效果。首先,适当把控接穗采集时间。一般2月是最佳采集时间,接穗采集期间优选母树树冠一二年生枝,嫩芽数量最少为2个。若错过春季采集时机,于夏季开展接穗采集操作未尝不可。采集后的接穗用湿润纸张包裹,并置于阴凉通风处。其次,合理控制嫁接时期。香樟嫁接时机多为春夏两季,其中3月中旬和5月中旬是最佳嫁接期。然后,优选嫁接方法。通常,可供选择的嫁接方法有2种,如芽接,对于带木质部芽接,即利用特定工具于接穗芽上部0.4~0.9 cm处向芽下部倾削至芽的下方0.7~1.1 cm处,通过刀刀相交的方式获取盾形芽。对于方块形芽接,即切取大小适宜的砧木物料,并获取方形芽片,将方形芽片切口与砧木切口密切贴合。最后,高效管理嫁接苗。通过抹芽、接口固定、剪砧等操作提高嫁接苗成活率,在这一过程中适当补给养料,视天气情况调整剪砧方案。
3.2.1 建造扦插床。选择苗床时,根据相关标准即地势平坦、阳光充足、便捷化管理等优选适宜苗床。同时,垄长和垄宽分别控制在8.0 m和1.4 m,于插床四周增设遮阳棚。为强化苗木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应用硫酸亚铁溶液予以消毒。
3.2.2 适当调配营养钵及营养土。利用黑色薄膜袋为其提供良好的扦插条件,同时,有效混合田园土和圈粪肥,二者比例控制为3∶2,并适量添加多菌灵,以便满足香樟各生长阶段的养分需求。待装入营养钵之前,事先对营养土喷洒水分,优化土壤结构[2]。
3.2.3 营养钵装袋。于苗床外表平放营养钵,并保证营养土的紧密性。执行排钵操作前,对土地进行平整处理,并适量施加草木灰,起到防治病虫害的作用。
3.2.4 有效处理插穗。当前扦插方式应用普遍,扦插法具有低成本、高效率、操作便捷等优势。正常情况下,春季、夏季所采用的扦插法分别为硬枝扦插法和嫩枝扦插法。具体要求为于阴天优选向阳枝条,将其作为插穗对象,抽取插穗后对其进行斜削处理,并用湿布对其进行包裹,同时用9%蔗糖溶液、植物生长素浸泡120 min。扦插之前用4%多菌灵消毒并用清水冲洗干净,待自然风干后进行扦插。
3.2.5 优选扦插方法,探索管理策略。扦插之前7 d,应对基质进行消毒处理,最适宜的消毒液为高锰酸钾溶液。同时,于扦插前12 h用清水冲洗干净。开展扦插活动时,适宜的扦插深度为穗长的1/2,并保证叶片朝向的一致性。扦插活动结束后,为满足水分供应需要,通过清洗、溶液喷洒等方式向其提供充足水分。次日白天每隔60 min对苗床进行喷雾,以此保证苗床湿度。管理期间,于适当位置搭建拱棚,并覆盖农膜,针对农膜四周土壤进行压实处理,以免空气涌入。扦插30 d后逐步打开农膜,达到内外空气置换目的,以此降低病虫害发生率。需要注意的是,扦插20 d后对其进行消毒处理,消毒试剂为适量混合杀菌剂和杀虫剂。养分补给期间,每隔15 d适量喷洒葡萄糖水溶液,促使幼苗健康生长。
3.3.1 虫害防治。香樟树繁育期间极易受多样化病虫害侵袭,为提高虫害防治效率,应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具体来说,结合区域自然条件制定虫害长期防治机制,并动态监测天气变化情况,适当调整虫害防治策略,以降低虫害发生率。与此同时,基于生物链视角保护害虫天敌,这对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优化林间环境有重要意义。在这一过程中,应适度应用农药,以免影响香樟苗木生长。若虫害大面积发生,那么应有效运用农药喷洒方法进行防治。在此期间,应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以期达到虫害防治、生态保护目的。例如,防治卷叶蛾虫害时,用38%乐果250~310倍液喷杀,必要时结合抚育实施林地除草培土,杀死虫蛹。又如,防治樟叶蜂虫害时,使用85%敌百虫、55%马拉松乳剂2050倍液喷杀,或用闹羊花或雷公藤粉末0.6 kg兑水80~100 kg制成药剂喷杀,防治效果十分显著。
3.3.2 病害防治。香樟病害集中发生于苗期,常见病害主要有黄化病、白粉病、黑斑病等。若病害防治工作开展不到位,那么香樟苗木会出现迟缓生长现象。对比虫害,病害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对此,应针对性制定病害防治措施。防治白粉病害时,种植户应适量喷洒三唑酮可湿性粉剂,视情节轻重适当控制喷施频次和剂量。防治黑斑病时,应用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喷施4次,并将消毒工作落实于细节,以免病害大范围扩散[3]。
香樟树种较珍贵,为提高香樟种苗繁育效率,取得香樟种苗繁育的良好效果,探究香樟优良种苗繁育技术是极为必要的。这对于城市绿化工作可持续推进、种苗繁育技术大范围推广有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