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新时期粤绣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新途径

2019-10-07 07:32韩娟美肖玉萍方晓珍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9年8期
关键词:扶贫一带一路

韩娟美 肖玉萍 方晓珍

摘要:为了更好地保护与传承粤绣文化,让粤绣文化在时代潮流中更好地发展,重新焕发生机,本课题以广绣为代表通过分析历史、现状,研究保护与发展的措施。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查阅书面资料等方式研究,得出结论:将粤绣与扶贫产业相结合,机绣与人工绣相结合,并且在“一带一路”的契机下让粤绣产品走出去的方法,可以实现保护粤绣文化与经济发展的共赢局面。

关键词:粤绣;扶贫;保护与发展;“一带一路”

1.前言

基于当前粤绣在时代冲击下面临衰败甚至是失传的背景,本课题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查阅书面资料等方式对粤绣的价值及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找出粤绣由盛至衰的原因,并以此为基点,将粤绣与时代相结合,提出保护和发展粤绣的建议,达到保护和发展粤绣的目的,并为其他传统文化保护提供一份借鉴。

2.现状概述与分析

2.1概述

本课题实地走访、问卷调查共收集问卷样本149 个,年龄段集中在 18-34 岁,农村人口与城市人口的比重相差不大。90%以上的受访者对粤绣都不太了解甚至完全不了解,由此可见当今粤绣的群众基础薄弱。90%的受访者认为粤绣的发展现状不乐观,但是仍有 73% 左右的受访者愿意了解和保护粤绣文化,这说明粤绣的发展前景是较好的。在这次问卷中,有部分受访者在如何保护和传承粤绣方面提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加大其宣传力度,也提议要扩大粤绣市场和保护粤绣传承人,还提到要创新粤绣文化。

2.2调研样本描述性统计

2.2.1受访者概况

为了得到社会上更多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的看法,使数据更能够反映人们对粤绣保护与发展的看法,我们把受访者的年龄分为三段,18 岁以下,18-34 岁,34 岁以上。其中,18岁以下14.77%,18-34 岁83.22%,34 岁以上占2.01%。为了更合理地获取不同区域的人对粤绣与扶贫相结合这一建议的看法,本次问卷将受访者来源分为农村和城市,并在派发问卷时控制城市和农村人口比重相当。其中城市人口占43.62%,农村占56.38%。

2.2.2受访者对粤绣的认知概况

超过九成的受访者对粤绣不了解,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了解粤绣。调查问卷显示完全不了解的占样本42.28%,不太了解占51.01%,比较了解的为5.37%,非常了解的仅为1.34%。由此可知,人们对粤绣的认知程度低,粤绣的市场知名度小。除了完全不了解粤绣的人以外,其他受访者表示,了解粤绣的来源在第三方媒体,如网络新闻(41.61%),电视报纸等媒介(52.35%),通过学校了解的有16.78%。而特别地,在问及是否知道广州大学城北亭村是粤绣起源地之一时,超过九成的受访者(样本量的94.63%)表示不知道,由此可见粤绣宣传力度小。

2.2.3受访者看粤绣之发展

在受访者的家乡中,从事或熟练掌握刺绣的人较少,仅有30.95%,刺绣技艺面临缺少传承人的现状,由此可知粤绣也面临缺少传承人的现状。

作为四大名绣之一,超80%受访者表示粤绣以其产品的精美和在岭南文化中展示的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人们,促使人们愿意深入了解粤绣文化,但仍有少数受访者认为、样式陈旧、缺乏新意、没有必要等因素导致他们不愿意深入了解。因此应该在后续发展中丰富样式,创作更多符合时代特点的作品。

在探讨到是否支持将粤绣引入贫困地区,实现当地的脱贫致富时,超过九成(93.38%)的受访者表示支持,说明粤绣与扶贫相结合被大多数受访者看好。深入谈到在贫困地区的发展方式时,有18.71%的受访者坚持发展手绣,79.14%的受访者表示要兼顾机绣和手绣两种发展方式,由此形成价格梯度,满足各阶层的需要。同时表示希望政府给予一定的财政资金支持,运用各种手段如加大宣传力度、帮助企业扩展市场、加强对粤绣产品的监督。

在问及粤绣以何种方式“走出去”时,受访者较支持在外国举办粤绣展览、作为赠给外宾的礼物这两种方式,当然,也离不开利用跨境电商进行线上销售、在自贸区作为小商品销售、在与中国高校合作的外国高校内开设粤绣课程等方式。

3.现状原因

3.1国内全面掌握粤绣技艺的中青年绣师人才匮乏

明清时候的广东,刺绣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最实用的装饰品,尤其是在广州和潮汕地区,几乎家家都会纺织刺绣。然而当今市场浮躁之风盛行,粤绣行业吸引力低,对从业人员技艺要求高,而绣师薪酬普遍较少,使现在愿意从事粤绣行业尤其是刺绣的中青年越来越少,导致很多粤绣企业出现人才断层,精品绣师日渐减少并且年龄呈现高龄化的特点。据调查,潮州全市从事潮绣的艺人约有上千人,其中精品绣师不足30 人,且年龄都在 50 岁以上。刺绣技艺大多采用口传身教,进一步导致掌握粤绣技艺的中青年绣师人才匮乏。广绣唯一传承人陈少芳多次担忧如何培养凋零已久的人才。

3.2粤绣自身不能紧跟时代步伐,缺乏创新,表现题材过于单一

广绣服装设计师屈汀南曾说,部分广绣设计师一味追求创新,没有把设计理念的灵魂放入广绣,只是模式化地把概念套入进去。他的话揭示了当今粤绣发展面临的现状,盲目追求创新的形式,导致忽视了粤绣的内涵与灵魂。目前,潮绣因其表现题材单一,产品缺乏设计与创新,市场上鲜有新作品出现,家家都人仍在销售那几件陈旧的潮绣作品,发展现状及其不乐观。而且当今粤绣绣师年龄平均较大,更易与现代生活方式和审美脱节,从而导致粤绣表现题材过于单一和保守,难以吸引中青年的兴趣。

3.3粤绣市场不景气,产业链未形成

从 20 世纪 90 年代末,因为市场化经济的發展,一些老绣场纷纷倒闭,很多单个的私营作坊为了生存,出现了跟风现象,看到市场上获利高的产品,一味地去模仿并且展开了大规模的生产,这样非理性的生产,导致市场上出现的粤绣产品良莠不齐,打击了买家的购买信心,从而进一步导致了粤绣市场的不景气。同时,为了盈利,一些商家甚至削减了制作粤绣的材料,以次充好,严重损害了粤绣的名声。其次,粤绣的产业链仍有待改善。当今市场上,粤绣仍局限于单一绣品的层面,未与其他产业发生过多的联系,产业链不完善从而导致粤绣市场不景气。

3.4地方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

近年来,城镇化的迅速发展,外来文化的冲击,粤绣的保护和发展逐渐受到地方忽视,一些人甚至质疑粤绣存在的必要性问题,给予粤绣发展动力的源泉的断流导致粤绣规模的进一步萎缩。一些有远见的地方意识到粤绣保护的问题,而保护的迫切性和滞后性之间的矛盾,使部分执行者操之过急,他们过分重视开发发展,忽视了继承保护是开发发展的前提,从而导致粤绣既没有被保护完善,也没有得到很好地开发。

4.未来出路

4.1粤绣保护与扶贫脱贫相结合,开创共赢局面

实现粤绣保护与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相结合,建议分两步走:第一步是走产业化路线,引进机绣,提高生产效率,赢取利润,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运用机器生产粤绣,是加大粤绣普及度的方式,能让更多的人买得起粤绣产品,了解粤绣,使它成为百姓可以使用的日常用品。第二步是走高端化路线,在引进机绣过程中,绣娘或专业的粤绣人才向当地绣工普及手工刺绣的知识,开设课程教他们手工刺绣,等绣工的人数达到一定数量时,当地便可以发展手工刺绣,同时刺绣产品要重视包装,手工技艺要保证精美,使绣厂将机绣和手工刺绣相结合,手工刺绣做工更为精致,可作为轻奢侈品出售,加入轻奢侈品行列,同时更多保留传统粤绣里的元素,实现真正的文化传承。机绣厂使用机器能在布料上刺绣多组相同的图案的同时,按消费者的需求量剪裁,这种生产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满足不同层次的顾客需求,适应了现代社会的发展。

4.2政府部门加大对粤绣产业的支持力度并借此带动扶贫

在推动粤绣发展的过程中,政府要加大财政资金支持,确保机绣的成功引进和加工集散地的顺利建立。同时也要规范对机绣企业的管理,加强监督,保证产品的质量。同时政府还要建立具有官方性质的网站,通过开展举办粤绣展览等活动加大宣传力度,为当地机绣企业拓宽销售渠道提供政策和智力支持。其次,政府可以邀请专家学者设计当地的特色产品,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还要加强监督,确保质量,并帮助企业完善产供销生产链,保证经济效益的落实。通过机绣和手工刺绣相结合的生产方式,既能扩大粤绣的普及度,又能助力当地的经济发展,实现脱贫。

4.3博物馆办展览宣传,加强人们的保护意识

博物馆作为公共场所,是学者、学生、游客、热爱历史文化的人爱去的地方,博物馆接受的人群多样,前来参观的人很多。在博物馆中办有关粤绣的展览,向人们介绍粤绣的相关知识,能够很好地提高粤绣文化的普及度,同时在展览中让人们写下关于粤绣保护与发展的建议,为以后粤绣更好发展建言献策。

4.4将粤绣的普及融入到教育当中

人们对粤绣的了解有一部分原因是学习粤绣的渠道少,将粤绣放入大学艺术赏析课和中小学美术课,增强对粤绣文化的理解,培养对粤绣文化的浓厚兴趣。

4.5尽力挖掘粤绣作为纪念品的可能

粤绣文化渊源深厚,可挖掘其历史文化价值,如在粤绣发源地或与粤绣联系紧密的旅游景点,增设粤绣展览馆,粤绣工艺品店,开发粤绣旅游资源,实现粤绣产业的良好发展。

4.6利用现代传播媒介,助力粤绣文化传播

通过举办大型电视节目的方式,中国诗词大会引起热烈反响,也让人们更关注中华传统文化。举办如粤绣知识竞赛,粤绣文化研究等等,增加粤绣的关注度与知名度。

4.7“一帶一路”与粤绣文化相结合

“一带一路”倡议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机遇,而且为粤绣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良好契机。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激发社会文化领域投资活力提出意见:指导和鼓励文化文物单位与社会力量深度合作,推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通过知识产权入股等方式投资设立企业,总结推广经验,适时扩大试点粤绣想发展和走出去,离不开“一带一路”。接下来提出一些可行意见供参考。

①由政府、粤绣保护组织或盈利团体,出资在自由贸易区销售带有粤绣文化烙印的小物件或制作成本较低,价格容易接受的小件粤绣成品,这样能更好地在民间宣传,增强粤绣的民间影响力。

②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中国文化输出日益增多,打造文化长廊乃大势所趋,沿线国家亦积极促进文化交流,可举办以粤绣为主题的展览,宣传粤绣文化。

③粤绣制作精美,可观赏价值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可当作赠给外宾的礼物。

④发展粤绣的线上销售,如今电商发展迅速,人们更热衷于网上购物,利用跨境电商的有利条件,让粤绣不仅能在国内增加销售额,也能扩展海外市场,走出国门。

⑤在孔子学院增设粤绣文化课程,让外国友人感受粤绣的魅力,培养浓厚兴趣,增强粤绣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结语

粤绣作为中华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因国内全面掌握粤绣技艺的中青年绣师人才匮乏,表现题材过于单一,产业链未形成,地方保护意识不强而逐渐被遗忘在经济腾飞的21世纪,但在通过此次调研可看出民众是愿意传承并发展这份瑰宝的,需要有关各方面借势“一带一路”“精准扶贫”等政策,结合机绣与人绣丰富产品样式,广宣传强保护,助力粤绣文化“走出去”,开启新华章。

参考文献:

[1]黄艳.非遗创意化保护的实践与思考[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5(03):37-42.

[2]曾文琦.传统刺绣的生产性保护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6.

[3]麦婉华.广绣:艰难的复兴之路[J].小康,2014(13):76-78.

作者简介:

韩娟美(1965-  ),通讯作者,女,海南文昌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人文素养协会指导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婚恋情感教育、职业生涯规划与创业指导;

肖玉萍(1997-  ),女,广东梅州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会计学院会计学专业在读本科生;

方晓珍(1997-  ),女,广东揭阳人,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商学院人力资源专业在读本科生。

猜你喜欢
扶贫一带一路
阿勒泰市就业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证监会“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