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类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0-07 14:20吴玭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8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

吴玭

【摘 要】 本文针对目前理工类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认为提升理工类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效果的对策是: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营造良好的中国梦教育环境。

【关键词】 理工类大学生;中国梦教育;问题;对策

“中国梦”自提出后一直备受关注。要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人的努力。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理工类大学生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坚力量,应承担起实现中国梦的重任。教育兴则国家兴,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加强中国梦教育,这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新任务,迫使他们发现教育过程中的问题,不断改进教育方式,提升中国梦教育的效果。

一、理工类大学生中国梦教育面临的问题

为了解理工类大学生中国梦教育现状,选取了四所偏理工高校(太原理工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太原工业学院)的理工科专业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网上问卷调查,共收到电子问卷549份,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大量调查数据表明,山西省理工类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现状整体呈现较好态势,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梦教育效果。

1、理工类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认同程度不高

相关理论掌握不全面。如问到“如何理解中国梦”,少数同学回答“中国梦是称霸世界”、“与美国梦、欧洲梦一样”、“只是新一代领导人的新提法”,或是“中国梦是一个实现起来很困难的理想境界”,这说明部分被调查者对中国梦的认知远远不够,仅从主观想象出发,缺乏理性思考,具有抽象认知和主观想象的特点。

情感态度不够稳定。当问到“您对中国梦的实现抱有多大的信心和期望”时,仍有3.3%的人选择没信心或者无所谓,9.16%的人認为“这是一个理想境界,很难实现”。这说明仍有少部分学生对中国梦的价值内涵表现出情绪化现象,认为中国梦是一种华而不实的口号,对中国梦的情感态度不稳定。

2、高校中国梦教育效果不佳

中国梦理论教育效果不佳。在问题“您认为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中有没有鲜明的中国梦教育内容,是否有效?”调查显示,57.77%的人认为“有,但效果甚微”,7.71%的人认为“没有”,4.78%的人选择“不清楚”。不难看出,大部分理工类学生认为学校的中国梦理论教育收效甚微,甚至都没有关注中国梦教育。

中国梦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在问题“您觉得您所在院系和班级开展的中国梦教育工作怎么样?”的回答时,则有34.26%的人认为“不切实际,效果一般”,22.31%的人认为“敷衍了事,没有效果”,还有4.78%的人选择“脱离实际,效果不好”。当问及“您所在院系或班级有举办过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吗?”,有19.52%的人表示从未参加过任何关于中国梦的实践活动。这说明,实践教学环节薄弱是山西省部分高校进行中国梦教育的一大不足,很少有人将中国梦真正作为指导实践的价值标准。

中国梦教育活动缺乏多样性。在对之前的问题“您认为您所在的校园文化生活中,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丰富吗?”的回答时,有10.37%的人选择“不丰富”,这说明当前中国梦教育的活动形式不够丰富,没有根据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学习需求和接受性来制定活动,没有很好地调动理工类大学生的兴趣。

3、中国梦教育环境不符合教育要求

调查结果显示,当前的中国梦教育环境并不能符合中国梦教育的要求,对于“您认为您所在的校园文化生活中,以中国梦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丰富吗?”这一问题,35.46%的人选择了“不丰富”,8.37%的人选择“不清楚”,这说明当前山西省高校关于中国梦教育的文化活动还存在欠缺;而问题“您认为当前的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环境是否符合中国梦宣传教育的要求?”调查显示,13.15%的人认为“不符合”,这也直接反映了当前高校中国梦教育环境不足以满足中国梦教育目标的实现以及学生的学习。

二、理工类大学生中国梦教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理工类大学生消极对待中国梦教育

首先,理想弱化影响教育实效。目前“中国梦教育”效果不尽人意,原因之一是理工类大学生没有树立坚定的信仰,被动接受理论教育并不能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信念。当代大学生多为“90后”独生子女,人生观世界观没有完全定型,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进入大学不断接触新事物,面对众多比自己优秀的人,面对挫折与困难,心理承受能力不强,在实现理想过程中表现出信心和决心不足,因此在对他们进行中国梦教育时往往难以取得很好的效果。其次,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心理学认为,人们对一个对象做出赞成或反对、肯定或否定的评价的同时,会表现出一种反应的倾向性,而这种倾向性对其行为具有指导性的影响。态度与行为之间的这种关系,正是做思想转换工作的理论基础。理工类大学生身处复杂的社会大环境下,缺乏正确的价值导向,从而导致行为与主流价值观之间产生偏差。因此,改变理工类大学生的态度,引导他们树立自信心和正确的价值观,是当前教育者必须重视的任务。

2、中国梦教育载体缺乏多样性

第一,中国梦教育宣传体系不完善。中国梦宣传教育形式大于内容,“走马观花”式的教育宣传方式没有形成中国梦教育宣传的常态,也没有一个系统而又全面的教育宣传体系,导致了中国梦的教育像一阵风似的吹过,影响了中国梦的说服力和吸引力,无法满足学生对中国梦认知和实践的需要。部分山西省理工类大学生对中国梦的相关知识了解和掌握不够全面和深入,影响山西省理工类大学生对中国梦的认知深度和行为实践。第二,中国梦实践活动缺乏多样性。当前,高校不断把中国梦宣传教育深入校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依然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在教育内容上,高校没有注重将中国梦的教育内容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大多是流于形式、走过场,内容空洞宽泛、乏味枯燥;二是在活动形式上,部分学校组织的实践活动不够深入,形式单一,涵盖范围不够广,未能尽全力激发学生学习和参与中国梦教育活动的热情。以上原因都导致了理工类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效果偏弱。

3、社会大环境的改变影响中国梦教育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在虚拟空间进行的,除教育者、教育对象、教育内容和方式之外,还有教育环境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社会变革带来的一系列影响,使得中国梦教育的外部环境发生了改变,对教育成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首先,国内外敌对势力的宣传。高校大学生涉世未深,无法理性判断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以及思想渗透的形式和内容,一些大学生受到这些不良思潮和反动势力的影响和冲击,对中国梦持不认可的态度。其次,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社会物质化的极大丰富,使得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变得功利化;同时,一些心怀不轨的反动分子,借助网络媒体散播一些破坏社会安定和人们团结的言论,使得大学生的思想开始变得浮躁,甚至出现反动的想法。最后,复杂网络环境的影响。一些大学生沉溺在虚拟网络世界里,打游戏、看直播等加剧了人际关系之间的疏远;还有网络环境日渐污浊,如当下流行的直播,给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产生了严重危害。

三、提升理工类大学生中国梦教育效果的对策

实现中国梦需要每个人凝聚起力量,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的理工类大学生更是肩负着重任。因此,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强理工类大学生的中国梦教育尤为关键。

1、发挥思政理论课的主阵地作用

在高校进行中国梦教育仍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教育者应充分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课,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从而指导学生为了实现理想而采取相应行动。一方面,教育者应该注重教育内容的合理性,教授理工类大学生人生哲理、政治理论知识、时政热点等,引导理工类大学生加强專业学习,并引导其对国家大事积极思考,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另一方面,教育者应注意教育话语和方式,结合理工类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尽量运用轻松易懂的话语体系,使其更易理解、接受中国梦知识。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参与学习,通过师生、学生之间的对话交流使学生自主思考,从而强化理工类学生对中国梦知识的认知与认同。

2、注重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

教育者不仅要注重教育内容的正确性、导向性,还必须重视教育方式的选择。首先,教育者在选择教育内容时,要尽可能立足于理工学生的思想实际,因材施教,有针对性。在中国梦教育过程中,把握好教育内容的度十分重要,确保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可信性和针对性,如果教育内容的差异较大,教育者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使其慢慢接受教育内容。其次,在设计和策划教育实践活动时,需要仔细斟酌,将中国梦的理论内容、教育元素有机地融入其中。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囿于时间、场地和授课方式限制,学生对中国梦的认识依旧浅薄。因此,进行理论教育的同时,也可以结合理论研讨、征文比赛、观看宣传教育片、参观访问、社会调研等形式将课堂教育延伸至课外,让学生明白中国梦的历史底蕴与时代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使学生更加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3、营造良好的中国梦教育环境

良好的教育环境能产生感染、促进和约束等作用,以提升中国梦教育效果。首先,高校加强对中国梦教育的重视。高校领导以及思政教育者都应该认识到加强中国梦教育的重要性,把握好高校这一重要摇篮。此外,教育者还应不断加强对中国梦的理论学习,积极探讨中国梦教育的科学方式,把中国梦教育与理工类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起来,力求取得教育实效。其次,在全社会宣传中国梦。宏观上,弘扬主流思想,加强中国梦的引领作用。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新的发展目标,党和政府加强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带领人们不懈拼搏,早日实现中国梦;微观上,发挥榜样作用,树立中国梦模范人物。如当前央视举行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最美大学生村官”等,让学生了解榜样人物的优秀事迹和高尚品质。还可以挖掘大学生身边不懈奋斗的“追梦人”,如“大学生自强之星”、“‘艰苦奋斗、励志成才标兵”等,激励大学生见贤思齐。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而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 屠文淑.社会心理学新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56.74.

[3] 徐志远.试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一般范畴的内在逻辑联系[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7.21-25.

[4] 习近平.在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05-05.

[5] 宫建伟.在大学生中开展“中国梦”教育的探索[J].教育探索,2014.1.

[6] 骆郁廷,史姗姗.中国梦教育: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J].思想理论教育,2013.3.

[7] 于游,张澍军.中国梦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综述[J].思想教育研究,2016.3.

[8] 张秀萍.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梦意蕴[J].中共银川市委党校学报,2017.2.

[9] 高宇.态度改变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应用理论浅析[J].决策探索,2016.3.

【作者简介】

吴 玭(1994.11—)女,湖南常德人,汉族,硕士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避开“问题”银行股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