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本文从邓小平科技思想形成过程、丰富内涵、时代价值三个方面系统分析邓小平的科技思想。其科学内涵包括: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人才观、坚持党的领导,促进科技体制改革的制度观。其时代价值主要体现在对新时代建设科技强国方面的理论及实践意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点燃科技强国引擎;“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加强党的领导,促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关键词】 邓小平;科技思想;历史形成;当代意蕴
邓小平的科技思想蕴含着丰富的科学内涵,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定的历史阶段,对新时代把我国建设为科技强国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一、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形成过程
1、邓小平科技思想的酝酿阶段(1975年-1978年)
1975年邓小平对党和国家各方面进行全面整顿,在《关于国防工业企业的整顿》中,邓小平提出“科技人员应当受到重视”。[1]在《关于发展工业的几点意见》中,邓小平明确提出“要加强企业的科学研究工作”。[2]1977年他提到,“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要反对不尊重知识分子的错误思想。不论脑力劳动,体力劳动,都是劳动。”[3]邓小平关于提出的这些科技思想,成为科技教育战线拨乱反正的行动指南。同年,邓小平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指出:“1、我们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是好的,是为社会主义服务或者愿意为社会主义服务的;2、要特别注意调动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要强调尊重教师;3、教育有教育部管,科学方面要恢复国家科委;4、教育要两条腿走路,就高等教育来说,大专院校是一条腿,各种半工半读的和业余的是一条腿,两条腿走路;5、后勤工作的任务,就是要为科研工作、教育工作服务;6、关于学风问题,培养好的风气,最主要的就是走群众路线和实事求是这两条。”[4]这些思想标志着邓小平科技思想进入酝酿阶段。
2、邓小平科技思想形成阶段(1978年-1988年)
1978年邓小平发表讲话:“1、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3、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4、建设宏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队伍;5、科学研究机构要建立技术责任制,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所长负责制。”[5]这次讲话的内容成为了邓小平科技思想基本形成的理论标志。他认为,“历史上的生产资料,都是同一定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历史上的劳动力,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技术知识的劳动力。”[6] 1982年,党的十二大根据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出“经济发展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论述,阐明科技与经济的关系。1985年邓小平深刻的认识到要解决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就必须要实施经济体制改革与科技体制改革同时并举的政策。他提出,“现在要进一步解决科技和经济体制结合的问题。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7] 1986年,邓小平进一步强调科技的重要性同时也看到中国的科技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他在会见华裔学者李政道教授时谈到,“中国要发展,离不开科学。在这方面,我们还比较落后。” [8]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的科技思想已经形成,并且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不断的发展和丰富。
3、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成熟阶段(1988年-1992年)
关于科学技术与生产力的关系,1988年邓小平指出,“马克思讲过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非常正确的,现状看来这样说还不够,恐怕是第一生产力。”[9]这一论断的提出既体现了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也表明了不断使主客观相符合的辩证认识过程,标志着邓小平科技思想的成熟。他认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科技,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10]邓小平提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目标,中国应走在世界高科技的前列,为此他主持制定了“863”计划,并为“863”计划工作会议题词“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以科技发展促进经济发展产业化。南方谈话邓小平强调,“经济发展得快一点,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高科技领域的一个突破,带动一批产业的发展。我们要提倡科学,靠科学才有希望。”[11]南方谈话使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经济与科技、教育之间的辩证关系,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发展经济。
二、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内涵
1、战略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首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思想的再发展。[12]马克思认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生产力中也包含科学。”[13]邓小平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他认为,“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地马克思主义者。”[14]他从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高度出发,明确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把科学技术在促进生产力发展方面的作用提到了第一位的战略高度。
其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中国长期革命和建設的实践总结。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探索过程中,发生过忽视科学技术教训,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10年,中国的科技发展遭受严重破坏,至少耽误了二十年。因此邓小平主动提出要抓科技、抓教育工作,并以此来拨乱反正。他提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15]邓小平在准确分析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基础上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正确论断,而我国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成绩也验证了邓小平科技思想的科学性和前瞻性。
第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对世界经济与科技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的科技革命迅速发起,对世界各国影响巨大。“世界新科技革命蓬勃发展,科技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种形势,无论美国、苏联其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不能不认真对待。”[16]不管是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国家都应重视科技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2、人才观: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首先,邓小平提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肯定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阶级属性。他说,“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一定要在党内造成一种空气,尊重知识,尊重人才。”[17]邓小平在政治上为知识分子拨乱反正,肯定了知识分子作为劳动人民,作为工人阶级的社会地位,充分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做贡献。
其次,建设科技人才队伍。邓小平指出,“我们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要有一支浩浩荡荡的工人阶级的又红又专的科学技术大军,要有一大批世界第一流的科学家、工程技术专家。造就这样的队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严重任务。”[18]邓小平既提出了人才队伍建设的紧迫性,同时又对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要求:又红又专,政治性与专业性相统一。
第三,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党委的领导在于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此外,更要做好科研工作后勤服务,即“为科研工作者和教育工作者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够专心致志地从事科研、教育工作。要调动科学和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光空讲不行,还要给他们创造条件,切切实实地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具体问题。例如提供资料,搞好图书馆,购置实验器材,设备,建设工厂,食堂等。”[19]
3、制度观:坚持党的领导,促进科技体制改革
首先,坚持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邓小平提出,“能不能把我国的科学技术尽快搞上去,关键在于我们党是不是善于领导科学技术工作。”[20]党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既“保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21]又要为科学技术人员创造必要的工作条件,做好后勤保障。
其次,促进科技体制的改革。改革之前,我国科技体制主要是学习苏联模式,长期来存在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1985年中共中央通过制定政策,改革经济、科技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邓小平讲话指出“改革科技体制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技术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22]
第三,独立自主,发展高科技,抢占科技制高点。1988年,邓小平就指出,“中国必须在世界高科技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现在世界的发展,特别是高科技领域的发展一日千里,中国不能安于落后,中国应该有自己的东西,有自己的技术,有自己的创造。”[23]
第四,扩大对外开放,利用国内外资源。1983年邓小平提出“要利用外国智力和扩大对外开放,同外国搞技术合作,使我们的技术改造能快一点搞上去。”[24]一方面,坚持独立自主,把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另一方面,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和借鉴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管理企业,发展经济。
三、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当代意蕴
邓小平科技思想是经实践证明了的正确的思想,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从理论上讲,邓小平的科技思想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从实践上讲,邓小平科技思想为促进我国科技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指明了方向。新时代建设科技强国,依然可以从邓小平科技思想中汲取营养。
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创新点燃科技强國引擎
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将科学技术在提高生产中的作用摆到了第一的战略高度。进入新时代,习近平继续坚持邓小平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述,并结合世情国情时情,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各类创新中最重要、最关键的创新,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创新点燃科技强国引擎,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创新。
2、“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
邓小平为知识分子进行了阶级属性的拨乱反正,肯定了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充分调动了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积极性。邓小平全面恢复教育,不断培养人才,实行科教兴国战略。新时代,习近平在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创新驱动实质是人才驱动,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25]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强调,我国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关键是要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创新人才队伍,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和潜力。[26]
3、“加强党的领导,促进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
邓小平从坚持党委的正确领导,促进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等方面对科技发展提供制度保障。新时代,习近平指出,科技创新要取得突破,不仅要加强基础设施等硬件支撑,更需要加强制度等“软件”保障。要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协同发挥作用。如同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创新与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牵引,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体系整体效能。[27]
总之,邓小平科技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科技观的不断发展和深化,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科学性、实践性,对于中国新时代建设科技强国仍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参考文献】
[1][2][[3][4][5][6][14][15][17][18][19][20][21][24] 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人民出版社,1994:27、29、40、48、85、88、191、95、41、91、56、96、98、32.
[7][8][9][10][11] [16][22][23]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1993:108、183、279、378、377、127、108、279.
[12] 刘冰.邓小平科技思想的实质与体系[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13]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人民出版社,2009.188.
[25][27] 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EB/OL].https://www.xuexi.cn/c70e802229becec4999b9a93f76c0b31/e43e220633a65f9b6d8b53712cba9caa.html.
[26]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
【作者简介】
李文娜(1982—),任职于中共陕西省委党校(陕西行政学院),西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