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丹
【摘 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地方认同和旅游景观的相关概念,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旅游景观的“制造”与地方认同之间的关系:旅游景观的“制造”是一种剧烈的文化变迁现象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产物。在旅游景观的“制造”过程中应把握其与地方认同的正向关系,发挥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 旅游景观;景观的“制造”;地方认同
一、旅游景观与旅游景观的“制造”
1、“景观”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近年来,旅游景观在给当地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对当地原有的地方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景观”的概念最初源于地理学和生态学,之后在哲学和人类学上有了进一步发展。首先,从地理学和生态学的角度来说,景观指自然的风光和风景的画面。 “景观”这一词最早出现在《圣经》中的《旧约全书》,主要是对圣地耶路撒冷景色的描绘,19世纪德国的地理学家洪堡德首次提出将“景观”引入地理学研究,他认为景观就是一个区域的整体特征。从人类学角度来看,景观体现了其代表的符号涵义。此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在不同领域对景观进行深入研究。
景观研究目前已经成为人文地理学的三大主要研究之一,除了在地理学中对景观一词的应用,其他领域对于“景观”的使用也非常广泛,在文化、法律、医学等领域上也将“景观”一词加以应用。有学者认为 “景观”一词之所以会在许多领域被应用,主要是因为 “景观”这一词在学术层面有着较大的影响力,它是现代人文地理学的一大基石,影响了后续很多理论的发展,正是这种影响力使这一词逐渐出现在其他的领域并被广泛应用。
2、“旅游景观”概念
在景观发展的基础上,之后出现了农业、工业、旅游景观等名词,旅游景观是景观的一部分,学者吴必虎认为旅游景观指在旅游区域内,按照一定的要求或者规律将自然和人文等要素组合成有形和无形的地域客体。旅游二字实际上缩小了景观所能代表的范畴,指的是因具有某种惹人喜爱特质而使得游客驻足观赏的景观,另外,旅游景观不但指具体的景点,也指一种比较抽象的景观维持和统治的秩序。
3、旅游景观的“制造”
景观的“制造”是一个过程,是权力和资本等利益相关者们结合地方文化、习俗和当地生活等将某地制造成一个旅游景观的过程。当某个景观被游客驻足凝视时,景观体现出其特有的价值,此时各种利益相关主体发现此现象就会积极行动参与到旅游景观的“制造”过程,建设吸引人消费的旅游景点。但是如何才能建设一个既能吸引更多游客到来也能让各个利益主体产生认同感的旅游景观,这是有待进一步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旅游景观的“制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不断地去发现新的旅游景观;二是对已有景观的改建、重建、舞台化、创造。第一种方式可以视作旅游景观的生产,第二种方式就可以理解成旅游景观的再生产。旅游景观一般都是由权力、资本、游客和本地人共同参与和实践的结果,具体而言,首先经过游客对地方价值进行判定和认可,然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对景区进行从宏观意义上的开发与规划,其次作为资本方的旅游公司会根据政府的宏观指导再进行进一步详实的具体实践操作,最后是游客和当地人对制造的景观强化“凝视”进而产生认同,这又进一步强化了旅游景观的生产和再生产。
旅游景观的再生产主要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历史景观的改建与重建;二是民俗的“舞台化”;三是新景观的设计创造。对旧的旅游景观改造难度不亚于新开发一处旅游景观,在对旧的旅游景观改造时,要充分考虑到此景观地方特色与文化内涵等。以历史古建筑改建为例,河南省洛阳市白马寺的钟、鼓楼改建工作分别于1991年和1992年竣工,建筑师在应用现代先进建筑技术的基础上也充分考虑到了原有景观的特色和文化底蕴,因此改建之后也呈现出较好效果。
二、地方认同
“地方”不仅有人文、社会心理方面的内涵,也有地理方面的含义。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段义孚将“地方”引入人文地理学研究,地方感、地方依恋、地方认同、地方依赖等成为人文地理学研究的重要概念。1983年有学者(PROSHANSKY等)将认同概念引入环境心理学,并进一步阐述讨论地方认同的概念,他们认为地方认同指个人或者群体与地方互动并在精神层面产生归属与依恋感,人类就会将自我定义为特定地方的一分子,通过此过程来构建自身在社会中的角色。对特定地方产生的认同感可以使个人更容易区分特定地方与其他地方的不同。
地方认同是社会建构的一种方式,在不同的历史和社会背景下,地方认同的内涵也在发生着演进与变化。在某种社会大背景下,主流价值或权力者会刻意建构特定地方的认同内涵并凌驾于草根社群认同;在一些背景下,草根社群认同也会顺从于主流价值和认同;但在另一种背景下,草根社群认同也能抵挡住主流价值认同进一步获取新的认同。总之,地方认同的内涵不但多元且多变,这要求研究者应从地方自身入手来深入了解人与地方互动和演进过程,进一步研究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地方”建构的不同方式和其中的原因。
三、旅游景观的“制造”与地方认同
地方认同指人对地方的整体感知与情感依附,是人与地方的特殊情感交集,是一种深层次的与地方相关的意义和价值体现。每个地方都有其独一无二的历史文化传承,这个文化传承是综合了这个地区的地理环境、习俗、饮食、语言等为一体的价值体系,当地人是在地方环境中生长,自然会对这个地方产生特殊的感情联系,这种感情需求是独一无二的并在其他地方很难得到满足,因此把人和地方的这种感情联系可以称之为地方认同。
根据不同的情况,景观制造可能会使地方性削弱,也可能强化或者再造地方性。景观制造包含两种方法,分别是生产与再生产。首先,被人们发现的景观属于旅游景观的生产,被发现的景观在被建设成为旅游景观之前往往会限定当地人在该地方的活动,尤其是一些建筑,甚至需要对原住民进行搬迁,断开景观和地方联系,景观在被“制造”的过程中,虽然是依据其原本的风格规划实施,但可能会有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了地方性的削弱。一般情况下,通过此方式产生的旅游景观的地方认同程度较高,因为这类旅游景观与地方的联系密切,和地方的习俗、文化和历史等密切联系,当地人也对地方有较强的归属和依恋感。其次,对已有的景观进行改建、重建、舞台化、创造属于旅游景观的再生产,是对原有的景观进行改造一般都是根據历史或者当地文化进行改造,是有据可依的,但是在现实中也有一部分景观是凭空改造甚至直接复制其他地方的景观,这种旅游景观缺乏地方性、独特性和真实性,其旅游景观的价值和意义不再由当地人赋予,而只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这种情况下产生的旅游景观的地方认同程度较弱。但是如果以此为依据就认为旅游景观的“制造”一定削弱了地方认同是不科学的,因为也有一些“制造”的旅游景观通过了时空的检验名气和传播范围越来越大,进而激发起当地人的地方认同感,使旅游景观的“制造”影响了地方认同,而又受其影响。
当旅游景观为当地人带来大量的经济效益和更高的价值,激发起当地人的自豪感时,这些都会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地方认同,使旅游景观和地方认同呈现正向的发展关系。
四、结语
旅游景观的“制造”包含“生产”和“再生产”两种方式,即通过发现与改建、重建、舞台化、创造等措施进行景观的“制造”。旅游景观的“制造”是文化变迁和旅游产业发展的产物,旅游景观的“制造”一方面可能会使原有的地方认同感减弱,它会改变当地人的生活状态,以适应游客的需求,但另一方面,旅游景观也可能带来的知名度和经济效益进而促进产生地方认同。因此,在旅游景观制造的过程中应注意发挥地方认同与旅游景观的正相关作用,使旅游景观某些特质能够吸引游客的驻足和凝视,在利益相关主体的推动下,可以发掘新的旅游景观,也可以将旧的旅游景观加以改造,重新焕发光彩。
【参考文献】
[1] 朱竑,刘博.地方感、地方依恋与地方认同等概念的辨析及研究启示[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01)1-8.
[2] 赵红梅,李庆雷.旅游情境下的景观“制造”与地方认同[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3(03)14-20.
[3] 刘文溪.陕西关中文化在乡村旅游景观中的运用与研究[J].建材与装饰,2017(04)150-151.
[4] 谢小芹. 制造景观[D].中国农业大学,2015.
【作者简介】
刘 丹(1994—)女,汉族,陕西咸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旅游社会学、旅游市场营销等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