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辉
文题实录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人世间别离无数,同样是别离,却有千般离愁。
王维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别离。
高适说:“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也是一种别离。
龙应台在《目送》里的那个孤独的背影也是父母与子女的一场别离:“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告诉你:不必追。”
阅读材料,选择你感悟最深的一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要自由、有创意地表达出真情实感;②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
技法点拨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是一场别离泪。其实,生活中无处不是别离,当我们牙牙学语,蹒跚学步时,离开母亲的怀抱时,是人生的第一次别离。后来,慢慢成长,我们跟年幼的、年少的、年轻的、年老的自己告别。我们经历不同场合不同阶段的离别,在别离中成长,在别离中走向远方。写好这则材料作文,需要注意:
一是选好“别离”的材料。围绕着“别离”,可以做一些深入的探究:谁的“别离”,会带给我们诸多的素材,比如“我”和好朋友的“别离”,比如“我”与故乡的“别离”,比如大诗人李白的别离,比如“孟母三遷”中孟母的“别离”,比如小草向冬天的“别离”……为什么“别离”,也会带给我们不少的素材,比如爸爸因为外出打工春节之后的“别离”,比如“我”选择了坚持和退缩的“别离”等。
二是提炼“别离”的意义。“别离”,不仅仅只有离开的意思,它可能还是下一次相逢的开始,是为了更好地重逢;“别离”,离开的只是身影,弥久深厚的是情感;“别离”的越多,可能收获的越多,“别离”脆弱收获坚强,“别离”消沉收获阳光,“别离”过去收获明天。
佳作工坊
重逢又别离
吴玉婷
离别是重逢的开始。
——题记
“旅客们,开往XX的X次列车就要检票进站了……”火车站的广播再次响起,我们用湿润的眼眶装下彼此后,挥手告别。我跟随着拥挤的人流排队检票,心中装得满满的都是不舍。但还是强忍着泪水,带着僵硬的微笑回头对您说了声:“再见!”
在那漫长的、望不到尽头的走道上,满是行李箱轱辘的滚动声,我紧跟在母亲的身后,失魂落魄地走着。终于到了尽头,把这条“漫长”的过道量完了,眼前的光有些“刺眼”。那列把我们送回来的火车,现在又将毫不留情地把我们运走。同样长长的火车,同样拥挤的人流,同样悠长的汽笛声,当再踏上去往远方的行程,不同的是我的心情却变得异常复杂。
我靠在车窗边,只见一个佝偻瘦弱的身影,随窗外移动的风景不停地倒退着,心里五味杂陈,没有心思去欣赏眼前的一切,反倒是那砸在窗玻璃上的雨珠更吸引我的注意。一大滴雨水集聚在窗玻璃上,顺着风的方向往下滑,留下一条透明的雨痕。我多么希望它就这样一直滑下去啊!可是,它却分成了两条,我想用手帮它们合拢在一起,却怎么也触碰不到它们,只有玻璃的冰凉触满了整个掌心。
外面的世界缤纷斑斓,外面的人群熙来攘往,可我眼前总浮现形单影只的您。尽管隔着那么冰冷的玻璃,我却能够感受得到您贴在玻璃那边从掌心传来的温度。
小时候父母常年外出打工,家里只有我们祖孙俩相依为命。再后来我到了上学的年纪,也跟随南下打工的大军随父母在外“漂泊”,只有到了寒假才能回老家和您过个团圆年。平常的日子里家中只有您一个人孤零零地独守一座空房。
伴着车轮的哐当哐当声,脑海中的回忆顿时涌现出来,全是家人团聚的欢声笑语——显然与这离别的愁绪格格不入。这时一声短信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把我从回忆中拉了回来。“离别是重逢的开始。”看着好友发来的这八个字的短信,我的心豁然开朗,顿时把愁绪全屏蔽掉。
我们这群候鸟似的孩子,总是没有自己的根,爸妈到哪儿,哪儿就是我们的家。常年往返于家乡与父母的打工地之间,和您短暂团聚后又将别离,春运来回颠簸只为全家人能够在一起吃上一顿团圆饭。
离别是重逢的开始,没有离别的伤心,哪来重逢时的喜悦?倒不如将那无谓的伤心,转化成对重逢的期待,用笑容去坦然面对眼前所有的经历。我期待着,下一次火车站的广播声。
又是暑假后,包裹背在身后,看见您的泪在流,跟随在外打工的父母,您总为我们担忧。我多么希望让时间停留,再享受您对我们的温柔笑语,多少次梦中我们手拉手,开心的话语记在心头,可我醒来后,陪伴我的却是孤单与忧愁……
爸妈,我不要走,我要感受到家的温暖,爱的味道,依偎在最疼爱我的奶奶身旁,哪怕是短暂的停留,只为能够与一位可敬的老人亲个够……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情真意切的记叙文考场佳作。考生选取了车站送别的场景,没有刻意地加开头或结尾,没有拖小尾巴。接着将时间荡开,地点挪开,写出在不同时空下的“我”的离愁别绪,材料组织从容大气,使得在叙述上很有表现力。靠着车窗看外面风景的描写很有感染力,脑海浮现家人团聚的其乐融融氛围,使得记叙的情节具有复杂性,能突出候鸟一族的无奈。文章用“重逢-别离”串起全文,把自己与奶奶别离的不舍和相处的点点滴滴融合在了一起,细腻的描写,给文章增添了别样的情趣。
佳作工坊
古镇伤别离
张欣悦
当脑子快要被三角函数塞满,眼睛被书桌上的习题模糊了视线,年少的我们渴望逃离。许多与我年龄相仿的同学,会在假日里背起行囊,到那些远离都市的古镇,去寻求灵魂的片刻小憩。
清美宁静的园林也曾出现在我的遐想之中,好似充满了季羡林笔下苏州园林的意韵:青碧的河水像轻柔的绸子一般绕过安静的墙角;墙高三尺的地方,生着一株破墙而出的老树,结实如手掌,撑起一树碧叶的阴凉。清晨,远处隐约传来几声鸟啼,近处是河边捣衣的女子;夜晚,一轮朦胧的月亮,在水上画出自己的倒影。一笔一画,皆流淌着百年的风尘。但如今,这样的情景怕只经得起想像的轻抚了。
假日里,我走进一个颇负盛名的古镇,本想可以近距离地触摸历史,但却事与愿违。一条条老街上,大多数古宅已经成了卖纪念品的店铺,用小篆标明的商品价格分外醒目。古镇里住着很多人,老人、中年人、青年人和小孩,大概是见惯了游人,他们脸上多是一副无所谓的表情,有的悠闲地打着麻将,任由路人观赏。
的确还有古迹不曾被掩埋,一方大石缸,足有半人高,里面的半缸水呈现浓稠的暗青色。同行的一位好友还以为这水是用来洗澡的,问过才知道,是备着救火用的。街上摆着很多圆形的大簸箕,里面盛着谷子,像梨花,又像飞雪,那是我见过的很原始也很新奇的东西了。那些老庭院的大門上都贴着喜庆的红对联,却掩饰不了它们的破败——不过对于那种破败,人们似乎不以为意。
正对着小街的是一家面馆,我恰巧想吃面,便拉着妈妈兴冲冲地走了进去。店内光线黯淡,桌椅有些破旧,只有那牌匾稍显气派。传统的手工米线很好吃,价格却不亲民。有挎着照相机的旅客走进来,对着招牌“咔嚓”了几下,便径自走了。收银的小女孩兴致勃勃地说着,他们面馆还上过央视的美食节目呢。
许多人说“生活不只眼前的苟且”,大家似乎都期许着用一场远方的流浪来阐释旅行的意义。可仔细想来,我们如蝴蝶般散落到那些旅游景点,除了加重它的环境负荷以外,我们能收获些什么,又能留下些什么呢?那些经过千百年洗礼的亭台楼阁、古宅旧院,表面上强撑着笑脸,背后却是近乎无奈的忧伤。
我走出面馆,回望那深色底布的招牌,怅然若失。身旁人来人往,热闹非凡。其实,一些古老的东西依旧存在,只是古镇却不断地向现代社会妥协着,被呼啸而来的商业元素裹挟其中。
当我们再次回望的时候,便是一场长久的告别。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思想鲜明的散文考场佳作。景区的过度商业化是当今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保持自然原貌和追求经济效益似乎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考生本来想到古镇放松身心、回归自然,却落了个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因而“伤别离”似乎蕴藏了两层含义,一指失望地离别古镇,一指告别原始的自然和淳朴的民风,无奈和感伤溢于言表。
小编贴士
素材卡片
-名言-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韦应物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王维
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
——李清照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杜牧
你没有如期归来,而这正是离别的意义。
——北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