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宁夏地区回族舞蹈语言的风格与特征

2019-10-07 12:25周沛瑾
参花(上) 2019年10期
关键词:风格特征

摘要:回族舞蹈语言与回族人民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生活环境、服饰文化等紧密相连,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语言风格,同时也与其他民族舞蹈语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关键词:宁夏地区 回族舞蹈 风格 特征

一、宁夏地区典型的回族舞蹈风格组合

(一)宴席曲

宴席曲是通常出现在回族喜庆场合的一种民歌形式。它有固定的舞蹈动作,随着歌曲的随时更换,男女表演者边唱边跳遥相呼应。舞蹈动作简单大方,舞姿美而不俗,步伐起伏稳重,腿部柔韧地屈伸加上头部动作和眼神的巧妙配合使舞蹈看起来落落大方。在整个舞蹈中表演者大拇指上下翻动,头部大幅度的左右摆动以及身体时蹲、时起、时转身的潇洒舞姿都完美地抒发了回族人民乐观、喜庆的情感表现。

(二)汤瓶舞

汤瓶舞源于回族人的宗教习俗,流传于宁夏回族地区。汤瓶是回族人生活中的一种洗漱工具,在做“礼拜”前的沐浴(称“洗大净”和“洗小净”)时,都离不开“汤瓶”这一洗漱工具。在整个礼拜前沐浴的过程中有着固定的洗漱动作和顺序,因此,汤瓶舞在此基础上得以形成。汤瓶的外观是高挑的身躯、细长的嘴,回族人民拿它来洗漱既方便又卫生。汤瓶舞展现了回族女性的勤劳美丽以及回族人热爱劳动、喜欢沐浴的生活习惯。

(三)踏脚舞

踏脚舞流传于宁夏济源,是一种引人入胜的健身舞表演活动。生动地表现了回族男子的阳刚之美,是一种具有套路的武术竞技运动,武术成分比较浓厚,舞蹈要素相对较弱。中华“武术”与“舞蹈”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是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的。古代的“舞蹈”与“武术”是相通的,他们互相渗透、相互交织在一起融合发展、互相吸取。舞蹈中含有武术动作,同样武术中含有舞蹈动作。因为回族人一直有武术健身的生活习俗,所以这对回族舞蹈语言方面也有一定的影响。在宁夏回族舞蹈中通常会出现一些武术动作的元素,踏脚就是吸收、利用武术动作来完成的,体现出回族人民顽强奋进的性格。

二、宁夏地区回族舞蹈语言的风格特征

(一)腿部动作屈伸

在宁夏地区的回族舞蹈语言中“屈伸步”尤为重要,屈伸步的动作特征为腿部动作屈伸上下起伏较大,柔中带韧,在节奏欢快的音乐中屈伸步刚劲有力、腿部动作节奏明显,动作干净大方、潇洒自如。做屈伸步时,舞者上身比较松弛,重心在双脚上。人们在日常生活以及劳动中腿部的屈伸便是屈伸步的主要来源,屈伸步在回族舞蹈中是不可缺少的。

(二)头部动作碎摆头

“碎摆头” 这一传统的舞蹈动作始终贯穿于回族舞蹈中。它展现了回族人愉快、诙谐、乐观的一面,同时它在回族舞蹈的创新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回族人民内心深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常常通过碎摆头的动作来展现。回族舞蹈中碎摆头的动作既突出了舞蹈的风格特点,又实现了舞蹈语言的创新。后来,碎摆头经过创新与发展有了很大的变化。把碎摆头发展成碎摇肩直至碎摇身,这些创新与改变更加形象地表现了舞蹈意境,人物内心活动及情感的抒发。

(三)手臂多变化的特点

宁夏地区的回族舞蹈语言强烈的感情色彩和表现力,通常是通过手臂多变化的特点来展现的。手臂多变化的特点贯穿整个舞蹈的始末,其不仅要展现舞蹈形象还要配合舞蹈动作的构成。在宁夏地区回族舞蹈中,每一次手臂的变化都至关重要,因为这不仅是为了完成动作,还与回族的宗教习俗有着一定的关系。回族舞蹈中大量的手臂动作是由回族做礼拜时以及礼拜前的“洗净”中得来的。因此,手臂变化的准确程度显得很重要。在汤瓶舞中,舞蹈演员手拿汤瓶来完成沐浴洗礼的动作,通过手臂的多变化来形象地展示回族人民沐浴的過程以及内心对宗教信仰的虔诚。

(四)舞蹈动作中的旋转

宁夏地区回族舞蹈中的旋转使舞蹈语言具备了一定的视觉美感,更是一种内心情绪的表达,它表达着回族人民对舞蹈的无比喜爱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唐代,西域乐舞曾经风靡宫廷内外。当时具有西域特色的著名舞蹈《胡旋舞》传入中原,此舞旋转速度飞快、体态柔美。如今,《胡旋舞》中的旋转仍遗留在宁夏地区的回族舞蹈中。快速的旋转美化了舞蹈语言,鲜明地体现出特定的人物情感,丰富了舞蹈内容。

参考文献:

[1]马守途,安晓春.伊斯兰教与回族舞蹈艺术[J].中国宗教,2007(04).

[2]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

[3]陈亮.浅谈回族舞蹈风格特征和训练价值[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1).

[4]马守途,安晓春.伊斯兰教与回族舞蹈[J].世界宗教文化,2007(01).

(作者简介:周沛瑾,女,本科,甘肃省歌舞剧院,国家三级演员,研究方向:舞蹈学)(责任编辑 葛星星)

猜你喜欢
风格特征
新型冠状病毒及其流行病学特征认识
如何表达“特征”
不忠诚的四个特征
抓住特征巧观察
非“舞”之舞
浅谈日本浮世绘设计艺术风格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
线性代数的应用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