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艺歌 刘晓静 张秋喜
摘 要:我国精准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正处于交汇期,是党的十九大做出的重要决策部署。二者在协同推进过程中存在政策有效衔接难、人才关键问题解决难、产业向好发展难、考核评价机制跟进难的问题。要促进政策有效衔接、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鼓励多元产业发展、优化考核评价机制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打好“组合拳”,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借鉴。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精准脱贫;协同推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9.28.004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指出,“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有机衔接。”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前提,乡村振兴是实现脱贫攻坚的助推器。我国正处在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并行的特殊时期,实现二者的协同推进是确保我国实现全面现代化的重要支撑。
1 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协同推进的意义
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坚持以乡村振兴为统揽,在脱贫攻坚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融合,有助于“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1.1 实现农民富裕的必然途径
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协同推进,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农民民生保障水平,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民提供稳定的预期,保证农民稳定增收,有利于激发农民内生动力,降低返贫风险,增强自身“造血”能力,使农民富起来,有助于提升农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1.2 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然要求
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协同推进,有助于加快基础设施完善进度,推进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有助于加强农村各个区域的规划,提升生态文明建设,使农村美起来,让农村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1.3 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选择
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协同推进,有助于推动特色产业发展使农业经济适应市场需求变化、加快优化升级、壮大特色优势产业、培育农业品牌、提升农业科技创新水平、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有利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2 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协同推进存在的问题
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的协同推进使各地因地制宜,在产业、组织、生态、文化四个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在产业发展方面,龙头培育迈出新步伐,带动脱贫能力明显增强;在组织管理方面,农村基层党组织有效发挥党建引领作用,提高了村民自组织能力;在生态修复方面,将生态保护与扶贫开发融合在一起形成生态—经济系统,实现了良性循环;在文化引领方面,有针对性的进行文化输送并结合时代需求,用通俗易懂的输出方式,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升乡村文明程度。
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的协同推进取得成效的同时,在实践中面临的一些难点、痛点、堵点,导致二者在衔接度、同步度上出现一定的脱节。具体体现在政策有效衔接难、产业向好发展难、人才关键问题解决难、考核评价机制跟进难四个方面。
2.1 政策缺乏有效衔接
一是理论指导具有间断性,未处理好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的辩证关系。很多地方仍将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工作分开进行,虽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但是在实践中大部分人力物力财力都集中在精准脱贫上,并未将二者衔接起来。二是相关部门并未专门出台乡村振兴战略与脱贫攻坚有效衔接的行动方案,致使各地政策衔接盲目化,同时还存在项目统筹规划对接难的问题,精准脱贫攻坚中的项目较为微观具体,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项目较为宏观,难以达到有效衔接的效果。
2.2 人才关键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当前村党组织队伍发展滞后。由于部分村支书年龄偏大,文化知识水平普遍偏低,思想因循守旧,组织能力不足,难以适应新时期、新形势、新要求。二是本土人才缺失。由于城乡差距日益增大,村里多数能人志士去城市发展,致使农村发展缺乏新思维,新模式,新活力。三是扶贫人才队伍衔接性差。由于下派人员多是政府或事业单位临时性分派的,有时间期限,不具有可持续性,乡村振兴人才方面缺乏保障。
2.3 产业发展尚不完善
一是产业项目内容趋同,缺乏市场竞争力。未考虑市场需求,创意不足,缺少活力;二是扶贫产业缺乏长效机制,“一些地方的产业扶贫行动多只重视前期投入,而缺乏后续保障,以致持续性较差。”三是产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扶贫产业在政府财政资金的扶持下通过与农户签订合同,直接给农户分红的形式带动农户脱贫,农户不参与生产活动,参与性差,缺乏持续性,未能达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振兴的要求。
2.4 考核评价机制有待跟进
一是在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交汇期,缺少对二者协同推进成果的考核办法。精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目标不同,所设定的各项评价指标背后考核的意义自然不同,二者协同推进的过渡时期使用任何一种考核方法都不恰当。二是适用于脱贫攻坚的“三率一度”考核评价方法难以适应新阶段的要求,并未针对预防贫困户返贫给出明确的考核指标,给乡村振兴成效考核带来一定难度,考核評价机制的欠缺,使成效考核随意化,难以达到有效衔接的效果。
3 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的协同推进的措施
新时代背景下应该着力在政策有效衔接、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鼓励多元产业发展、优化考核评价机制方面精准发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协同发展。
3.1 促进政策有效衔接
3.1.1 完善政策衔接机制
深刻领会并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乡村振兴战略思想精神实质,牢记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内在统一的关系,防止“两张皮”、“两脱节”现象再发生,用理论指导实践。制定乡村振兴与精准脱贫攻坚衔接方案,因地制宜解决现有政策内容冲突问题;动态调整并优化各级乡村振兴协调机制规格和人员编制,引导扶贫工作重心向乡村振兴转移。
3.1.2 落实项目统筹机制
一是将精准脱贫攻坚所需优化项目吸收到乡村振兴实施细则内并且补充到脱贫攻坚项目中。继续将精准脱贫攻坚的硬性指标要求应用到乡村振兴工作中,明确二者目的的一致性,任务的重叠性。二是为解决涉农项目碎片化问题,通过整合机构、项目和人员方式推动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结合乡村振兴提出的新要求,在工作推进中全面梳理并优化完善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处理好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
3.2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
3.2.1 积极培育本土人才
一是加大本土干部人才的培养力度,在加强现有村干部对政策理解培训的同时做好在职干部专业技能和继续教育培训。二是创新乡土人才塑造方式,增加“深度贫困县实施‘一村一幼、‘一村一医、‘一乡一全科、‘一村一农技员、‘一户一能手等培训机制,培育乡村人才。”推动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年轻化。
3.2.2 实施人才引回来和引进来战略
一是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出台人才、财税等优惠政策,吸引外出务工、大学生返乡创业。二是出台针对专业技术干部和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建立引进优秀人才编制保障机制,为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持。三是引导干部人才落地落户。畅通干部人才引进渠道,采取考试招聘、考核招聘和定向培养等方式加大干部人才招录力度,让人才能够引回来,引进来,留得住。
3.2.3 有效对接人才队伍
现有的扶贫人才队伍更熟悉所包村的情况,可以继续驻村为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协同推进发挥过渡性衔接作用,巩固脱贫成果,在脱贫攻坚战中表现优异的基层干部和人才可以直接投入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中,保障乡村振兴人才的使用。
3.3 鼓励多元产业发展
3.3.1 发展特色优势产业
培育乡村产业,要加大招商力度,引进适合本地的特色产业。首先要因地制宜,做好产业发展规划。其次要完善配套政策,扶持企业做大做强做优。特别是要强化品牌战略,提高产品质量,深度挖掘内涵,大力培育特色产品、品牌产品,提升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品牌引领产业发展。农业农村的产品和产业要突出个性化、差异化,形成“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一户一特色”的发展格局。
3.3.2 延伸产业发展链条
一是发挥第一产业潜力,夯实融合基础。加强传统种植业发展,推进种植业多元化发展。增加产量的同时提高质量。二是加强产业转换升级,提升融合层级。坚持农产品加工由低层次向高科技领域推进。三是整合第三产业资源,拓宽融合范围。大力发展农村金融服务、电子商务等新兴服务业。
3.3.3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
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将市场与农户连接起来,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共同带动农户发展模式,“引导农业企业与小农户建立契约型、分红型、股权型等合作方式,把利益分配重点向产业链上游倾斜,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完善农业股份合作制企业利润分配机制,推广“订单收购+分红”、“农民入股+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等模式。”形成以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户通龙头企业带动形成合力,规模化经营,达到稳定增收。
3.4 优化考核评价机制
3.4.1 增添考核内容
借鉴脱贫攻坚所形成的较为成熟的评价机制结合乡村振兴总要求制定成效考核办法,注重总结梳理脱贫攻坚中成熟的理论成果、实践经验,制定适用于协同推进时期的脱贫不返贫考核标准,补充优化考核评价内容。
3.4.2 创新考核方式
采取自评与第三方评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对协同推进成效进行考核。打破传统的工作评价方式,围绕乡村振兴的各项指标来制定访谈问卷与村干部访谈提纲进行成效检验,不让基层陪同,采用现场拍照、现场访谈、随机抽查农户等方式,客观、真实地收集和反映工作成效,全方位、多角度对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脱贫攻坚协同推进时期的成果进行检验。成立评估组对第三方评估的工作进行抽查考核,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参考文献
[1]常雪梅.提高脱贫质量聚焦深贫地区,扎扎实实把脱贫攻坚战推向前进[N].人民日报,2018-02-15(01).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發《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EB/OL].http://www.gov.cn.2018-09-26.
[3]豆书龙,叶敬忠.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及其机制构建[J].改革,2019,(01):19-29.
[4]李琼会.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人才培养宜先行[EB/OL].http://comment.scol.com.2018-06-18.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国发[2019]12号[EB/OL].http://www.gov.cn.2019-0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