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楠
【摘 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关于“写作”目标的制定,小学一二年级将重点放在“写话”,初步培养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信心。笔者结合统编教材,通过“养习、激趣、心动”三美齐发的做法,让写话之花“生根、萌芽、发枝、长叶、开花”。
【关键词】写话;统编版;兴趣;信心
写话,在小学低年段主要是让学生观察、思考世界,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笔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结合对统编版语文教材的研究和个人的思考,进行了以下教学实践:
一、“养习”为美,让写话之花“生根”
“养习”为美:规范书写,学会积累,种习惯之根。
从小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对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良好的书写习惯除了写生字词,写话也是学生写字数量最多的一个项目。写生字词类似临摹,学生在写生字词时已经能自我暗示这是在练字。在写话时,学生练字的意识往往会减弱。因此,教师勿忘指导学生的书写,在巡视时应提醒学生写字姿势,在评价时应多表扬书写规范的学生。
规范,首先是保持良好的写字姿势;其次,写工整端正的汉字;再次,包括写话的格式要求。其中格式包括文章题目的占格、段落起始的格式(即让学生明白寫话时每段开头空两格)、标点符号的书写格式、不同文体的格式要求。
教师研读统编教材时,必须有强烈的系统意识,这样才能使学生随着年级的递进,写话的数量越来越多,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
二、“激趣”为美,让写话之花“萌芽”
“激趣”为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一)从游戏“说话”,萌兴趣之芽
学生对统编教材普遍的印象是“好玩”。为什么学生会觉得“好玩”?这源于教材编者充满童心的编排: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操场上》列举了多种课间活动。授课中教师可选取“玩味”浓的课文内容,让学生玩一玩,说一说,再写一写。笔者在学生的朗读中发现学生对课文有浓厚的兴趣,于是引导学生从“会说”到“能写”。
(二)借教材“学话”,萌范式之芽
教材是语言的范本。如一年级下册《我多想去看看》的课后练习:以“我多想……”开头,写下自己的愿望,再和同学交流。最基本的要求是能用上句式“我多想……”,通过写前说话分享,写后朗读交流,学生写话的思路就更能打开了。
三、“心动”为美,让写话之花“发枝”
“心动”为美:写作是自我表达的需要。
随着学生说话的能力的提升,识字量的加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写话能力,但此时的学生犹如蹒跚学步,对写话既有兴趣,又怕“摔跤”。师生要端正思想,让写话之花“发枝”。
(一)教师蹲下来导,呵护写话枝桠
以二年级下册语文为例,课文《彩色的梦》和《枫树上的喜鹊》连续两课在课后练习中出现仿写、续写的写话题,教师应该“蹲下来”,适度地用好统编教材进行指导和评价。如以《彩色的梦》课文的第2小节、第3小节为例,小婷同学的仿写是这样的:
我的手摸过的地方,
大大的草地,绿了;
香香的野花,黄了;
高高的天空,蓝了,
蓝—得—发—亮!
诚然,该生的想象力不太丰富,内容以模仿课本为主,但笔者认为学生愿意去想,愿意去写,就值得鼓励。因此,我的评语是:孩子,你很会用课本的语言,证明你很用心学习。如果你能有更多自己的想法会更加棒!
(二)学生大胆书写,促长写话枝桠
教学过程中在写话初期我们不该给学生太多束缚,而应给他们信心,让他们大胆去写。
这是一年级下册《荷叶圆圆》的课后习题,在学好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苹果的形状、颜色去写。在交流时,小明同学哭了,因为同桌说她写错了。原来,她写的是苹果大大的,亮亮的。同桌抓住“亮亮的”来取笑她。这时,笔者跟学生说:“大家看,小明能仔细看图,看出苹果的光泽,才能写出‘亮亮的这么好的词语。”学生经过点拨,解开了思维的束缚,在以后才能写出更多精彩的句子。
总之,教师可以“养习、激趣、心动”三美为手段,以统编教材为媒介和范式,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写话习惯,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让学生心中涌起写话的欲望,追求真实,掌握基本的赏析浅显文段的能力,让写话之花得以绽放。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姚晴.小学低段写话教学的问题及对策[D].华中师范大学,2015
[3]王铭.谈小学作文教学理念的转变[J].课程·教材·教法,20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