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途径

2019-10-06 03:28吕京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9年10期
关键词:品德教学践行培育

吕京

【摘 要】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正处于开放式发展的进程中,尤其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社会思想及价值观通过网络大肆传播,极大影响了青少年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为了实现国家经济的稳定发展,培育更多具有三观正、文化素养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必须从小培育和推行社会主义价值观,提升品德教育,促进中国梦复兴。本文分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小学品德课程的融合点,概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几点途径,具体如下。

【关键词】品德教学;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践行

对社会主义接班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必须从小抓起,因小学生意识处于模糊阶段,心智不成熟,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因此,应加大对此阶段正确价值观的培育,对其进行思想品德建设,使其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结合教材创设出符合小学生年龄的学习模式,使其能较容易地接受思想建设,且学校为学生提供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其中亲身体会,使其从情感上认同和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品德课程的融合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三个层面,即国家、社会、个人,每个层面由四个词概述,每个词代表了四个阶段的认识,由浅到深、由简到难。如个人层面的友善、诚信、敬业、爱国,友善是最基本的人与人的相处之道;诚信是对素质的要求;敬业是人在社会中的生存需求;爱国则上升到了对国家的态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个层面具有内在联系,对其培育和践行需要从个人、社会、国家循序渐进。小学品德课程内容是以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到世界的呈现模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匹配。教师在教学中要认识到这些关系,根据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逐步开展学生的认识和拓展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品德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途径

(一)优选教材资源

课堂不仅仅是知识传授,还关系到经验和实践活动,课程应具有文本课程和体验课程,以便师生共同探求新知识。所以,对教材的选择应注重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小学教材《品德与社会》体现了这两点,长久以来,广受师生和社会好评,教材板块内容有适合学生自主探究、参与的学习方式。可以结合教材中的传统节日传统节日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在学雷锋纪念日开展“雷锋,我们的榜样”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教师组织带领学生们到敬老院慰问老人,给他们带去欢乐、清理校园周边和自家楼内小广告、擦拭小区内的体育器械、捡拾花坛路边的纸屑等,活动既让学生了解了雷锋的事迹,又践行雷锋精神;在清明节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继承光荣传统”主题教育活动,通过主题演讲、手抄报比赛等形式,可让学生知道清明节的来历习俗,以及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无私奉獻的精神,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来之不易,从而激发学生奋发学习、报效祖国的热情;在建党节开展“我是党的好娃娃”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唱红歌、为党旗添光彩、讲党史小故事等活动,增强学生爱党、敬党、做党的好少年的思想感情……

在教学中,应活用教材,创设性地联系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现象,将静态的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联系,把内容从教材扩展到生活空间,以学生的了解程度为切入口开展教学进行交流,使课程内容充实、丰富且具有真实性。学生在获得新知识的同时,感受到了祖国丰富的历史文化,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祖国自然景观、人文环境的向往。

(二)在各个教学环节渗透价值观

1.课前调查渗透。进行课前调查是小学品德教学的重要环节,可以起到学生课堂与生活的连接作用,是顺利开展教学的前提保障。如在进行品德教学中的社区文明一课时,可让学生进行课前调查,统计社区的不文明行为,最主要表现是哪些、带来了什么危害,学生通过亲身参与调查,认识到了文明行为的重要性,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教育。

2.课程导入渗透。课堂氛围是学生置身其中的真切感受,因小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较差,适当的课程导入设计,对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教学效果具有关键作用。如在我们都是炎黄子孙的教学中,可以在课程开始前播放“龙的传人”等相关歌曲;在诚信一课时,可播放“一分钱的故事”视频,从视听中将学生带入情境,活跃其思维,激起其学习热情,产生情感共鸣,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爱国及诚信理念。

3.体验中渗透。体验是学生通过自我独特的感受,以形成对知识和事物的认知及情感变化。新时代下的教育模式是将课本内容设计情境化,让学生参与其中进行讨论和体验,完成知识学习的同时,加深了理解和认识。如在对圆明园哭泣一课中,可以通过播放圆明园被毁前后的情景,并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结合图片、音像资料对八国联军的罪行进行例举,深刻感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

4.课外延伸渗透。小学品德课程需要大力的引导以实现实用性,教师应注重课后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生活中,将知识在实践中进行巩固、升华。如对班级中岗位一课的学习后,在实践活动中开展班级干部选取时,可结合知识进行岗位职责、岗位选取条件等讨论,实行竞争选举,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民主、公正、和谐。

(三)通过社会热点渗透价值观

习总书记曾指出,价值观的真正发挥必须融入社会生活,在社会生活中感知、领悟。虽然课堂教育是有限的,但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感知和领悟是无限的。所以,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于社会实践活动中,使学生知行一致,形成稳定、持久的正确价值观。随着现代社会的大力发展,社会热点颇多,利用正确的热点拓展学生视野和思维,培养其观察和分析能力,能带动教师教学活动的生动和新颖性,使其在生活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在对擦亮眼睛一课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们查找我国为什么建立公祭日的资料,让其在过程中了解公祭日建立的原因、意义及作用,激发其振兴中华的梦想。

(四)从树立榜样中渗透价值观

习主席曾提出“记住要求、心有榜样、从小做起、接受帮助”,榜样具有形象、生动的感染力,是道德行为规范的表现,伟大的榜样人物能起到激励作用。小学生心灵纯洁,崇拜性强,易于模仿榜样言行。在教学中,教师应树立正确的三观,以身作则,多为学生传述正能量的事迹和人物,以榜样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激发学生追求良好的思想品德,健康地成长。另外,对学校和身边的好人好事,要予以肯定,对爱护环境卫生、拾金不昧或乐于助人事件给予鼓励和表扬,以激励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外,教师要树立模范作用,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践行于工作和生活行为中,遵守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注重团队合作,以正能量的形象为学生做好榜样,并关爱、尊重学生,做到一视同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等观念。

(五)在校园文化中渗透价值观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对队员的行为习惯、言谈举止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生成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校园内、楼道内、班级内,“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24个字随处可见,核心价值观如影随形,可让学生在润物无声中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从小抓起,在小学品德教学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是长期和持续性的过程。这一过程需要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品德教学的融合点,优选教材资源,结合教学内容,在教师对课程的创设引导下,组织学生课外拓展,参与到生活社会实践中,并进行课堂讨论、相互交流和感悟,有利于价值观的渗透和教育。另外,要做好榜样带领作用,引导学生正确、健康地成长,以更好地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为民族创新和富强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品德教学践行培育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弘扬遵义会议精神,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