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 要】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根据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素质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思维导图一方面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能驱动学生的内在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数学;教学策略;创新实践
数学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其思维和逻辑的抽象性,也成了小学生学习中的重要障碍。思维导图以放射状图形的方式呈现出思维过程,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将思维导图应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能将枯燥的数字与文字信息化为丰富多彩的颜色、图形、代码等,可激活学生大脑,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思维导图具有很重要的应用价值,我作为一线小学数学教师,将自身探索的应用方法作一总结。
1.思维导图对小学数学教学改革创新的意义
1.1培养数学思维,锻炼自主学习
由于小学生好奇、好动、自控能力不强,教师应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教学,让教学形式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数学学习要求学生的思维具有逻辑性、流畅性、灵活性及严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思维导图,能让学生在课前对知识有所了解,在课中对知识构建总体统筹,在课后对知识点重点复习。这样的教学形式能让教师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大幅提升,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丰富教学形式,提升创新能力
教学形式单一是传统教学模式的最主要弊端,现代化教学模式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手段。教师不仅可以通过黑板向学生展示思维导图,将知识点串联起来,还可以通过多媒体进行图片、视频展示,将思维导图中的知识点具象化,能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要求学生有较强的思维能力。由于学生间存在客观差异,在學习数学过程中知识接收率不同,教师则可利用思维导图为学生构建起良好的知识体系,这样,一方面学生可以通过思维导图进行预习,降低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思维导图使学生的知识体系逐渐丰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
2.思维导图视野下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1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首先要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较为枯燥,学生对这种枯燥的逻辑思维不感兴趣,但思维导图则能将枯燥的数学符号用图形的方式表现出来,会比文字形式更容易理解,能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动手画思维导图。如学习“因数与倍数”时,在学生了解了知识点之后,教师可以把该知识的习题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到黑板面自己动手画出思维导图,学生画完思维导图后也可以相互讨论、互相审查等。自己画出思维导图的过程,是学生复习巩固的过程,也是学生思维能力提升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要及时进行评价和鼓励,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2拓展视野,夯实知识基础
小学阶段是学生数学基础养成的重要阶段。因此,教师在这一阶段应十分注重学生知识基础的夯实。但由于小学生受自身知识视野的限制,有时对一些知识点很难深入理解。因此,教师可借助思维导图,结合一些学生熟悉的知识现象,促进学生基础的提升。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一)”时,首先让学生思考:长方体有哪些特征?和正方体有什么不同?通过长方体展开图、正方体展开图进一步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异同,通过三视图等知识点,让学生了解、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最后用思维导图进行总结,让学生自由填充,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掌握,帮助学生夯实基础。
2.3转变教学理念,灵活应用思维导图
传统的数学教学比较重视学生的成绩,当前仍有不少教师受此影响,只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的讲授,以提高学生的成绩为最终目的。在新课改的背景下,传统的教学方式已不适应时代的发展,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也不仅是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使学生能够利用数学思维思考、解决问题。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教师首先要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主要目标,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在进行练习时,教师不能仅看学生是否做对,更重要的是看学生能否掌握思维方法,再遇到类似题目时能否顺利解答并举一反三。在数学复习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应用思维导图,在引导学生巩固已学知识的基础上,使其形成知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拓展思路,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结束语
思维导图符合当下教学趋势。思维导图要求教师能够充分利用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出大致的知识构架,然后让学生自行填充。教师通过直观的思维导图引导学生,既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还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辉.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J].教育参考,2016
[2]王锋.运用思维导图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J].教育,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