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入学分离焦虑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9-10-06 13:11宫雪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9期
关键词:分离焦虑对策

宫雪

内容摘要:伴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也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生活是学生它仅九年一贯制教育的重要一步。小学生的长期过度分离焦虑,无论对其身体还是心理上的健康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焦虑是儿童情绪障碍表现的其中之一,某种刺激对其产生到一定的恐惧,无法满足自身需求而出现的焦灼、不安等情绪状态。小学生的入学焦虑症正是分离焦虑的一种。它是指孩子从幼儿园步入小学时,因为环境差别过大,和父母分离时表现出不安、焦虑、无法适应。既包括学校、家庭及其自身。最后提出了解决小学生分李焦虑的解决策。

关键词:分离 焦虑 对策

一个人拥有健康的心理是促使其正常生活的前提,同时也是走向成功的奠基石。成年人的许多心理障碍及心理问题都与其小时候的经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小学生的身心发展是处于整个人生心理发展的基础性阶段,因此对其日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焦虑是一种以强烈的消极情绪和紧张的躯体症状为特征的情绪状态,在这种情绪状态下体验到对于未来的危险或不安。主要有分离性焦虑、社交焦虑、考试焦虑和广泛性焦虑障碍等。分离焦虑的主要表现有:自我评价低、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不爱离开家长、不爱上学校、担心自己被拐走、担心家长出意外等一些列表现。通过国内外学者的大量研究可发现,小学生的分离焦虑如果得不到一个有效的解决措施,会导致幼儿的社会适应性有所降低。比如,无法融入集体生活、交际能力低下、缺乏亲社会行为等症状。研究个体的分离焦虑,可以提高儿童的心理适应水平,为促进其个性、社会性健康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小学生入学焦虑症对其身心发展有着严重的危害性。首先,它会伤害孩子幼小的心灵。其次,还会伴有一定的情绪性障碍。最后,更甚者可能会导致其出现身体上的疾病,如引发心脏病等慢性疾病。

一.小学生入学焦虑的原因表述

隨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育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家长及社会的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并造成其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更是多种多样的。如:学校、家庭、学生自身等各种因素综合起来作用的结果。因而,我们就要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诸多因素入手,分析原因并找到解决此类问题的有效对策,从而更好地促进校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一)家庭的教养方式

家庭的教养方式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国外著名的学者安斯沃斯(Ainsworth)研究指出,与儿童最为亲密的养育者养育的方式能够决定幼儿分离焦虑的程度,如果一位亲密的抚养者能够积极的鼓励幼儿努力的探索新环境,新事物。或者当孩子探索新环境时总是阻挠没有耐心,多表现为消极情绪的话,幼儿就会表现出安全依恋和退避等焦虑行为。杰里弗·伍(Jeffrey J.Wood)研究发现,如果父母与幼儿分离时提供温馨的环境,通过这种方式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幼儿的焦虑行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育基地。在家庭和睦的氛围中成长的孩子,会有一个健全的人格。但不排除某些家庭中父母对孩子的过度溺爱、包办、凡事有求必应、这样就会导致孩子没有一个较好的独立性,因而就会产生焦虑的倾向。相反,父母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始终是孩子处于紧张害怕的心理状态,也容易诱发孩子的焦虑障碍。有研究认为父母过度控制和过度保护的养育方式会限制子女的独立性和自我效能感的发展,易导致儿童焦虑障碍。行为的过度控制或代孩子解决问题,可能会无意识的强化了儿童的回避行为。因此,养育方式与儿童焦虑障碍的形成和维持相关。

(二)学校的相关因素

余翠花在研究中说到:造成儿童分离焦虑是因为他处于陌生的环境。儿童都是在其亲密的人细心呵护下成长,当其突然进入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中的时候,她们就会感受到焦虑不安。这样也更会加深幼儿童对学校生活的抵触感。因此也要从教师的自身来帮助幼儿消除焦虑的表现。首先,学校的环境和班级的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一定的影响。教师是在学校对学生影响最大的施教者。要想塑造一群心理健康、性格开朗的同学,教师首先要拥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及丰富的知识涵养。相反,如果一位教师自身就拥有着无限的心理障碍,那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就会有一定的不良影响,丧失童年的快乐。新生刚入学的第一年,应该选择有经验的老师。班主任老师应该熟悉小学生的心理特点,用自己的爱与人格魅力去与孩子接触,要让新入学的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老师的爱。从而消除学生对新环境的陌生与不安,使他们顺利地度过幼小衔接的生活阶段。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良好同伴关系的培养,使他们度过一个快乐的小学生活。

(三)学生自身因素

入学前的准备工作等。首先,是儿童自身已经形成的生活习惯。在儿童入学之前已经形成其固有的生活习惯。他们在家中比较随意无拘无束。而在小学并不会像在家及幼儿园那么随意,无拘无束,所以很难适应小学的生活。所以家长不应该处处都宠着,不应该养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其次,是儿童自身的性格。儿童的性格也是影响其分离焦虑的重要因素。胆子小的儿童,就会带有消极情绪,更容易产生所谓的分离焦虑。冒险型儿童来说,在应对新学的环境来说,通过已有图式进行同化就能解决,相对比较更容易适应。最后,儿童入学前的准备工作。对于新学的儿童,做好入学前的准备是必不可缺的事情。无论是家长教师还是小学教师等方面都会对儿童入学焦虑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做好入学前的心理准备会帮助儿童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以便于其顺利地适应小学的生活。因此,在儿童入学之前要做好适当的准备。

二.小学生入学焦虑的解决对策

(一)家庭方面

首先,处理好家长的焦虑情绪,当儿童进入新的环境到小学时需要一定的适应时间,并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适应的事情。因此家长不要过度的担心和忧虑,这时候作为家长应该做的事情就是,一定要在每天再没有特殊的情况下坚持送儿童去学校,适当地给与他们一定的鼓励。而不能因为个人色彩不送孩子入校。其次,作为家长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让他感觉到“我可以”“我能”“我行”,这都有助于缓解儿童分离焦虑的情况。最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孩子的影响尤为重要。除此之外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教养方式。许多家长对孩子所采取的家养方式以专制型、权威性居多而宽容性民主性反而较少。因此,家长要端正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方式以及父母教育的一致性,这对儿童分离焦虑的影响很大。还有,根据系统脱敏法原理,家长可以在儿童入学前带孩子去参观学校以及班级的环境,多培养孩子的集中注意力。多倾听小学生之间所发生的事情,从而让孩子对其产生兴趣。进而铲除孩子对入小学的焦虑的与恐惧。

猜你喜欢
分离焦虑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转型背景下的民办高校管理理念创新
产前个性化心理护理对初产妇焦虑、抑郁心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
西方女性摄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恐慌与愤怒,焦虑与恐惧
融合与分离:作为一种再现的巫术、文字与影像世界的构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