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魁
摘 要 文章主要介绍了袋栽香菇的种植技术,旨在做好相关技术推广,进而达到提供经济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 袋栽香菇;生产效益;技术
“要想富、种香菇”;“长抓林,短抓牧,种好香菇当年富”。香菇生产具有不与农争时,不与粮争地,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周期短,成分低,效益好等优点。随着香菇袋栽技术日臻完善,许多菇农生产效益的关键是要抓好菌制作、转色、出菇管理、病虫害防治、采收和补水催蕾等关键环节,现将具体技术介绍如下。
1 菌筒制作
1.1 适当推迟制筒时间
制筒时间一般安排在8月初进行。为减少链孢霉的污染,可将制筒时间推迟到8月底至9月初。
1.2 做好培养料的制备与灭菌
培养料配方以木屑为主,麸皮20%,糖、石灰各1 %。木屑经发酵处理后加入麸皮等辅料,培养料含水量控制在55%左右,即手握料成团落地即散。拌料要均匀,从拌料到上锅灭菌不可超过6小时,灭菌时火要旺,使其料内温度迅速上升到97-100℃,当温度达100℃后应维持10-12小时,中间补水要用热水,以保持里面温度稳定,灭菌结束待料袋冷却至不烫手时再搬动。
1.3 接种和发菌
在接种时,除选择菌丝生长健壮、无污染的菌种外,更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进行。接种后菌袋置于经杀毒过的培养室进行发菌,菌袋按“井”字形叠放,气温高时改为三角形排放;培养室室温高于28℃时要采用降温措施,空气湿度控制在70℃以下 每天要适当通风,7天后进行翻堆。一般接种后20天,香菇菌丝圈直径可达到5厘米。
2 适时脱袋转色
菌丝长满袋后10-15天,当菌丝由白色转为淡黄色,瘤状突起占菌袋三分之二,接种口变褐色,并出现黄水时,选择阴天进行脱袋下田。脱袋后6-7天用薄膜罩紧,尽量不搬动,创造高温环境以利菌丝恢复生长,若遇28℃以上高温则每天要掀膜1-2次,待菌筒表面长出绒毛状菌丝时适当掀膜,加大干湿差,使菌丝充分接触空气、光照,迫使其分泌色素,脱袋8-10天结合通风连续喷水2-3次,每天1-2次,并洗去菌筒上的黄水,在正常情况下,开袋后15天可完成转色。
3 加强出菇管理
尤其注意春季出菇管理,当菌筒完成转色后,白天菇床紧盖薄膜,提高温度,早晨或晚上掀膜1小时,使菇床气温急剧下降10℃以上,人为地创造高的温湿差,待3-4天后即可出蕾;当采完一批菇后应停止喷水,增加通风次数,让菌丝有7天的恢复期,然后再按前述方法催蕾出菇,待出菇达到2厘米时开始喷水。春季因气温上升,湿度大,易生杂菌,故要加强通风,防止菌筒霉烂,对局部长霉菌的菌筒,可用毛笔蘸1000倍多菌灵液涂污染处,控制其蔓延。后期菌筒菌丝生活力减弱,可采用0.2%葡糖糖,0.3%过磷酸钙、0.1%磷酸二氢钾及60毫克维生素B,对水150千克,浸菌筒来提高香菇产量,改善其品质。
4 病虫害防治
香菇病虫包括杂病害(绿色木霉、青霉、链孢霉、毛霉、曲霉、青霉、细菌和酵母菌等)和虫害(螨类、跳虫、白蚁、线虫、菇蚊、菇蝇等)两大类,是香菇生产中的大敌,直接影響其产量和效益。一旦发现病虫害,就要认真分析,判断原因,及早采取生态防治,生物防治及化学防治等综合需要化学药剂或抑制其蔓延。在确实需要化学药剂防治时,也应在未出菇或每批菇采收结束进行,并注意少量、局部使用,防止扩大污染。
5 采收要准确
香菇的采收,直接关系到其生产的经济效益问题,香菇的采收原则根据市场而定。可采菇蕾,如保险菇一般要求未开伞,带白膜的五成熟左右的菇,干品一般是八成熟,菌盖平,有卷边的香菇。开伞的叫次级菇、等外菇,没有商品价值,总之根据市场要求而定。
6 出菇后补水催蕾
香菇补水催蕾是出菇的一项重要工作,应注意以下几点:
6.1 一批菇采收后,菌棒应用一段时间休息(约7-10天),待采菇部位菌丝发白进行注水。
6.2 一般第一补水菌棒重应1.5千克左右,不宜过多,以后每次酌减。
6.3 补水时应选择该品种的适应温度,大雨天寒冷及下雪天不能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