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良震
摘 要 近些年来,玉米在我国的栽培面积和规模在逐渐的增多,作为一种口味丰富并且富有维生素E的粮食作物,其出现在餐桌的频率和次数越来越多,玉米在中国传统或者是现代的菜肴中,都发挥了独特的色彩,但是玉米生长过程极容易受到病虫害的侵袭,极大的影响了玉米的变量和质量。此文将分析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从玉米种植入手,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从而更好的促进玉米的种植,提升玉米的质量和产量,满足我国消费者的需求。
关键词 玉米;双斑萤叶甲;防治
1 引言
近些年,随着粗粮饮食文化的发展,玉米成为一种饮食时尚,在人们饮食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逐渐的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种植方式和高质量的饮食,种植者希望能够收获更多的产品,消费者希望获取质量更优的商品。因此研究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方法,更好的发展玉米种植。特别是近些年无公害蔬菜理念的推行,土壤消毒、农业生态控害、化学控害技术、绿色防治以及生物防治等综合性的运用,给予了双斑萤叶甲病虫防治的系列思路,此文将进行详细的分析,希望进一步的促进双斑萤叶甲病虫害的防治。
2 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形态特征和危害
玉米双斑萤叶甲属于一种鞘翅目叶甲科类,它的成虫一般长3.6㎜到4.7㎜,宽在2.2㎜左右,呈长卵形态,颜色呈现为黄色,并且具有光泽感。每一个鞘翅基半部都呈现出圆形淡色斑,同时四周呈现出黑色,这种虫子在成虫期既能够跳跃也能够飞翔。其活动时间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常在上午9点至14点之间,下午4点至7点之间外出取食,在天气晴朗无风状态下更为活跃。在外出取食时间之外,通常藏匿于玉米叶子背面或者是土缝里。这种虫子以玉米、土豆、杂草以及谷子等为食,并且一般在6到9月大批量的危害植物,不仅仅危害嫩穗、叶片甚至还抽食花丝等,还会影响作物的正常授粉生殖等工作[1]。
3 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发生规律
玉米双斑萤叶甲通常是一年大批量产生一代,其主要是通过散产卵的方式,使虫卵在地下越冬,虫卵在第二年的四月进行孵化形成幼虫,双斑萤叶甲的幼虫一般生活在土地里。双斑萤叶甲在幼虫时期通常以草本植物的根为食,在35天左右就会在土地里化蛹,经历了7天的蛹期,便成为了初步羽化的成虫,在草地中生存,当其体型有所增大时,其会进一步的进入玉米地,以玉米根、玉米杆等为食。在6月下旬便进入了成虫期,这个时期一直持续到9月份。成虫期间破坏性比较强,经常跳跃或者飞翔,这一时期主要以玉米粒、玉米须等为食,给种植者带来的损失比较大。根据相关数据现实,玉米双斑萤叶甲的数量与当地气候条件、虫源数量、当地玉米种植管理水平、耕作制度等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虫子一般在春季比较湿润同时秋天比较干旱的年份比较严重,同时不同田地之间也存在着不同情况,一般多发生于玉米种植密度比较大的地区,以及管理不精密、田间杂草比较多的地方。除此之外,玉米双斑萤叶甲还具有群居的特点,也就是不同田块虫子数量不同,同一田块不同位置虫子数量差异也很大,通常是某一区域数量极多。
4 玉米双斑萤叶甲的防治方法
首先,在选择好土地之后,要进行除草处理,避免使用长残留的除草剂,同时进行土壤翻松工作,处理其他轮作作物的根系等。随后进行施肥处理,处理好氮磷钾肥的比重,结合有机肥,进行施肥。同时,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进行生态除虫工作,在冬天做好病虫杀害工作,减少农药使用量。培养人员需要提前有针对性的进行防治工作,并且及时的消除越冬的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幼虫。在鲜食玉米容易发病时期,及时的进行相应的药物防治,尽最大可能的减少玉米双斑萤叶甲的危害。
其次,在玉米抽雄吐丝之前,一般在六月份中旬时,进行综合防治。首先处理好田间、地埂以及渠边的杂草,第二步就在成虫盛发时,利用菊酯类农药对玉米植株以及田边的杂草进行处理,但是喷药期要避开开花期。第三步就是可以采用50%辛硫磷乳油1500倍液或者是20%速灭杀丁乳油2000倍液进行喷洒处理[2]。
再次,由于老式的喷药工具的缺陷,其在玉米双斑萤叶甲病虫害过程中经常会面临着喷药不完整、不全面、有遗漏等情况,因此技术人员要农业逐渐向精准农业领域发展的变化,推动精准施药技术发展,极大的提升了农药施药效果,也进一步的降低农药量。所谓的精准施药技术的优点就是副作用小同时农药利用率高,可以运用在玉米双斑萤叶甲中。其具体方式有静电喷雾技术、对靶变量喷雾控制技术、无人机低空喷雾技术等。比如说,无人机低空喷药技术就是利用无人机进行低空喷洒农药,机械的运用可以确保农药的均匀喷洒,低空作业可以保障农药精准喷洒,能够更好的对付双斑萤叶甲虫害[3]。
最后,工作人员的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影响施药效果的重要因素。由于农药属于化学药品会对人们的身体造成一定的伤害,所以很多国家都建立起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培育程序。然而,目前很多农药工作人员仅仅了解用药程序,病虫害习性等。技术人员需要进一步的加深对农药药剂、药性的了解,充分学习国外先进的农药使用体系,加强自身的专业性,进一步的提升用药专业度,从而达到理想化的玉米双斑萤叶甲防治效果。
5 结论
综上所述,鲜食玉米成为一种饮食时尚,在人们饮食生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随着农业的发展,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人们逐渐的开始追求高质量的生活方式,种植者希望能够收获更多的产品,消费者希望获取质量更优的商品。提升玉米疾病防治是提升产品产量和质量的重要方式。由于本人的能力有限,文中部分结论值得进一步的商榷,希望各位老师不吝赐教。也希望能夠引起广大同仁的关注,提出相应的措施,共同提升我国鲜食玉米的产量,推动农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安荣,邰艳利,鱼福庆.夏玉米有害生物绿色防控技术应用效果探讨[J]. 陕西农业科学,2016(01):24
[2]赵秀梅,张树权,李维艳.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田间防效测定与评估[J].作物杂志,2010(02):93-94.
[3]赵秀梅,张树权,李青超.黑龙江省玉米穗期主要害虫发生概况及防治对策[J].中国植保导刊,2014(11):3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