闵雅风
摘要:情感作为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关键因素,占据着及其重要的地位。它极大地促进了灵感的迸发,还能令艺术家创作出一件件优秀的作品。除此之外,在艺术欣赏上也需要感性的支持。艺术作品作为情感的外化存在,使得情感能够渗透到艺术作品的方方面面。
关键词:艺术情感;艺术创作;艺术欣赏
一、艺术、自然情感与艺术情感的界定
究竟何谓艺术? 关于这一问题,它早已成为几千年来不断困扰着艺术理论家们的谜团之一。其中,在《艺术学派及创始者》一书中,作者单就‘什么是艺术这一问题,罗列了八十一条流传至今的各种说法或是相关语录,从艺术的起源到艺术终结论,从毕加索到达利等等。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试着对艺术的范围能够有一个较为清晰明确的界定。正如艺术作品所呈现的各种艺术形象一样,有关‘艺术的定义也是众说纷呈、多种多样的。随着社会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艺术的理解也在不断加深。进入20世纪后,对于艺术和非艺术的直观判断,更是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为此,帕克曾在《艺术的性质》一文中指出哲学家们对艺术下定义的‘假设现象。
“一切艺术哲学都有一个共同的假设,就是不论诸门艺术在形式和内容上如何差异,都存在这一种共性,一种在绘画与雕塑、诗歌和戏剧、音乐与建筑中保持不变的东西……这是一种共同点,它构成了艺术的定义,把艺术与其他人类文化的领域分开来”。
无论是模仿说、游戏说或是劳动论,归根结底艺术都是源于人们的生活并高于生活的。其实 ,对‘艺术一词的界定首先应对艺术感有一个明确的概念。艺术的感觉往往产生于人们认识世界的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由最初人对世界的感官刺激再上升到思维理念。另外,为‘艺术一词界定一个明确的范围,往往要考虑艺术与非艺术的界限、通俗艺术与纯艺术的关系以及纯艺术与通俗艺术之间又有着何种关系,而这几者的界限往往是不容易被界定的。因此,迄今为止对于‘艺术一词的界定并未有一个标准体系可以参照。
列夫·托尔斯泰晚年在《艺术论》中曾提出:“作者所体验过的感情感染了观众和听众,这就艺术”。这里的感情指的是人类的自然情感,所谓自然情感,在《心理学大辞典》中是这样下的定义:“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人类作为比动物更加高级的物种,主要因为动物在表达自身情感时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本能,而人类的自然情感意识则会根据环境的改变不断进化,人类所表现出情感意识往往会比动物更加丰富。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人类的自然情感会通过艺术语言的运用被转化为艺术情感。由此,艺术情感是在日常生活中的自然情感的基础之上转化而来。所以,艺术情感也高于自然情感。自然情感会根据外部环境的变化随时产生、发泄与消亡。反观艺术情感,它则是对已经产生的自然情感进行反思、反复琢磨或反复体验。它早已摒弃了自然情感中那些琐碎、混乱不堪、低级的情感,还屏蔽了那些肤浅的、暂时的、自私自利的情感,将这种被净化后情感提升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类情感。当然,艺术家需要在此过程中将自己的自然情感反复提炼与升华,并将这种情感运用到艺术创作中,成为能够令人欣赏、理解的对象。
二、艺术与情感的相互关系
(一)艺术作品是情感的外化存在
一件优秀的艺术作品的诞生与艺术家的所进行的艺术构思是分不开的。艺术家在进行创作前往往会进行情感上的积累,加上自身所累积的生活经验,从而创作出一件件优秀作品。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创作的最终成果,它在艺术家创作欲望的推动下,运用一定的艺术语言将艺术家迸发的情感转化为生动的艺术形象。在这一过程中,情感作为艺术作品中不可或缺的存在,它依赖于人,在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时被释放出来。判断一件艺术作品是否为佳作,往往便是查看这件艺术作品是否会与欣赏者产生共鸣,而这种共鸣便是情感的存在。此时,艺术作品本身就是情感的显现。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之前,情感是以思维的形式依附于人这一客观主体上的。艺术家在进行艺术构思后,还要深切的感受生活,需要艺术家饱含情感的去尽心切身体验。此时,艺术家做产生的感受便是情感的存在。将人类最常见的情感,如:喜怒哀乐等,加上艺术家后期的润色、加工与创造,从而转化为艺术情感,并通过艺术作品将这种艺术情感蕴藏其中。正因如此,梵高作为一个观察力极为敏锐的画家,在生活中会用心去感受外界所带给他情感上的触动,不论是感动还是悲伤,他都会将一切记录在心。待到创作之时,他会任由情感在艺术语言中流露。以其著名画作《向日葵》为例,梵高运用点彩的艺术表现手法,画面上的每一块颜色都被他用真挚而又强烈的情感赋予生命。正因如此,梵高所画的每一幅《向日葵》,无论画面整体的色调如何,无处不透露着情感的跌宕起伏。此时的情感作为艺术作品中所蕴藏的内化精神,也让欣赏者在欣赏《向日葵》一系列画作时产生共鸣并触发欣赏者的一系列情感。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艺术作品中的艺术语言,集中反映出一系列错综复杂的情感。艺术作品作为艺术情感的外化存在,使得情感能够渗透到艺术作品的方方面面,从而引发艺术家、艺术作品、欣赏者三者之间的共鸣。
(二)艺术形象是构建艺术与情感的桥梁
艺术家在进行艺术创作时,会将对日常生活的一些感受或感想融入进自己的作品中,而欣赏者在欣赏艺术作品时或多或少地能够体会到作者的一些想法、情感。但这一过程都是以作品中艺术形象作为纽带来完成的。艺术作为人类内心生活的再现,通过艺术形象将人的情感、愿望、性格等抒发出来。艺术家也在创作艺术形象时,投入自己的感情,从而使得形象栩栩如生,饱满且富有活力,欣赏者在欣赏时也能够产生共鸣。
艺术形象的诞生是指艺术家在创作愿望的驱使下,从大脑中提取出相关的表象材料,加以分析,产生出审美意象,审美意象在经过艺术思维与主观情感相互融汇,并通过艺术手段传达出来,被物化出来的产物。有时候,一个普通人在美的事物的感召下,也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欲望,一旦将这种欲望付诸实际行动时,往往会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艺术家由于熟谙各种艺术的表现手段与技巧,才能够将自己的艺术构思转化为现实中的艺术形象。为此,大雕刻家罗丹曾说道:
“如果沒有体积、比例、色彩的学问,没有灵敏的手,最强烈的感情也是瘫痪的”。
艺术作品是已经被物化的艺术客体,正如绘画需要笔、墨、颜料、画布、纸张;建筑需要水泥、砖头、瓦片、钢筋等材料;音乐则需要各种乐器、乐谱等工具,最终被呈现出的艺术作品是由一个个艺术形象所构成的。我国著名作曲家冼星海在巴黎留学时曾创作过一首《风》的曲子,当谈及创作过程时,他曾回忆道:
“那年的风很大,冬天特别特别冷,由于生活极为困苦,没有被子,无法睡觉只能起来写曲子,当时只感觉非常伤心,心脏也跟着冷风猛烈地颤动,回忆起祖国和自己的人生,所有的辛酸与不幸都汹涌了出来,我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于是借风抒怀写成了这个作品”。
此时,风这一艺术形象是作为构建艺术与情感的桥梁存在的。通过艺术形象,能够更好将冼星海先生的艺术情感传达出去,帮助欣赏者更好地理解艺术作品。
三、结语
一曲深入人心的乐曲,一座高耸林立的高楼,一出别有韵味的戏剧演出,一篇催人泪下的文章等等都是艺术。时至今日,许多艺术家都认为艺术能与创作者和欣赏者产生情感上的交流,其本质是情感。因此,情感作为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关键因素,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陈池瑜.现代艺术学导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0.
[2]林崇德,杨治良,黄希挺主编.心理学大辞典[M].上海教育出
版社,2003:940-941.
[3]罗丹.罗丹艺术论[M].傅雷译.人民日报出版社,2000:3.
[4]冼星海.我的音乐生活[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