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雨洁
摘要:在古典音乐发展的漫漫长河中,贝多芬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可泯灭的,他是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著名代表人物,在他的创作中我们不难看到海顿和莫扎特给他带来的影响,他在这些钢琴家创作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新一轮的创新。贝多芬所创作的小提琴奏鸣曲一共有10首,但是在不同的创作背景之下,由于时代的影响,特征不同的曲目又彰显着不同的魅力,本文所研究的贝多芬作贝多芬奏鸣曲——《春天》是他创作中期时所带来的作品,即便是在当下,这首曲目仍旧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是小提琴教学过程当中的必学篇目,更是小提琴比赛当中的热门曲目,无论是演奏家,还是听众都十分喜爱这一奏鸣曲。
关键词:春天奏鸣曲;演奏技法
一、技术难点的把握
演奏技法的使用对于演奏效果的发挥来说至关重要,第五小提琴曲的演奏技法主要有四个方面,首先,揉弦。揉弦作为十分关键的演奏技巧是突出乐曲特征的核心。不过,在这首奏鸣曲中,揉弦的演奏方法并不能够突出其风格特征,它只能作为一种装饰性的材料来维持整个声音振动的和谐;其次,和声语汇变化。为了进一步地发挥出和声的功用,这部演奏曲中和声语汇的表现规律是有主到属,有属到主的一种过程,这种变化规律很好的体现出了严谨性的特点,将作曲家的理性和声风格发挥到了极致,这种表现方法在古典主义音乐创作中使用的次数较多;再次,和弦。贝多芬在音乐创作过程当中十分喜欢使用大块和弦,利用宽广的位置排列方式和宽松的音区来体现出音乐的厚重感,因此,在演奏的过程当中,为了使和声更加的具有力量,一定要表现出乐符的丰满度;最后是调性布局处理。《第五小提琴奏鸣曲》从整体上表现出了调性布局的五度关系,这种布局设计方法在贝多芬的早期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中比较常见。
(一)弓法
弓法是衡量演奏者演奏功力的重要標准,精良的弓法也对演奏者用弓方式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在揉弦没有参与进曲目的演奏时,弓在声音的调整当中发挥了核心的作用。《春天》奏鸣曲的主题旋律一共出现了四回,整个乐章以回旋曲式的方式进行了婉转地表达,因此,在演奏旋律时应当注重其质朴和简洁的特征。但是此乐章中有许多 sf、fp 记号,当 sf 出现时,需要增加弓的力度和弓速来演奏。遇到带有 sf 的长音时,从弓根奏并做出有音头的启弓来突出突强,启弓后弓速不要快,控制好力度和弓速。
在中间 73 节里,以谱例 3-5为例,就有许多跳弓出现,有的跳弓中还有三连音。如果要演奏跳弓,那么必须使用手臂力量,让食指将弓子轻轻压住,令其跳动于琴弦之上。要想熟练演奏跳弓,可以先使用节拍器来进行辅助练习,此处可以放慢速度,等熟练后再恢复正常速度,要想令节奏得到良好控制,可以在三连音的头音中放入两类因素,一是重音;二是音头。在演奏之时,必须确保跳弓足够轻巧,以9、10节为例,它们分别有两个A、G音,在演奏时可以用分弓来进行演奏。如果在演奏跳弓时,要演奏连续三连音,就需要选择中下弓作为弓段,确保弦和弓子的距离不要太远,并靠近琴码进行演奏。
演奏第20、21、22 小节四分音符的 tr 时,如谱例 3-6。四分音符用上弓奏,要干净有力,不应拖泥带水,tr 要清晰,不能模糊。
(二)指法和换把
不同的演奏家有着不同的指法,舒适合理的指法对音乐家的演奏来说较为关键,换把在这首曲目的演奏当中应当尽量地减少,这是因为由于换把可能会产生滑音,但是这个时期的音乐作品十分忌讳滑音的出现,所以,即便出现了空弦也没有关系,指法的使用要符合音乐的演奏方式,在指法的训练过程当中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只要指法与音乐相协调就足以应对整个音乐的演奏。
以谱例3-7为例,存在八度转换现象,总共有5个八度,本文认为最好都在三把位来展开演奏,如此音准和音色才能够统一起来,同时最好以下半弓作为弓段,让弓毛和琴弦接触,如此乐句会变得十分短促,当演奏者在联系时,可以先放慢速度进行练习,熟练后再恢复正常速度。
(三)揉弦
揉弦的使用可以使得音色变得更加立体化和生动化,因此,在小提琴的演奏过程当中离不开揉弦这种技巧,它可以更好的表达出音乐作品想要传达出的情感和观念,揉弦一般用于两拍以上的长音。不过,笔者认为在这一章的演奏中也可以适当地使用揉弦的方法,但要注意揉弦的频率不要过高,在揉弦时应当以平稳的动作来带动手腕的滑动。碰到带点的跳音(例如 14 小节)的 FF 可以手指轻揉。连续三连音跳音和装饰音不用揉弦。
展开部第 82 小节情绪渐渐高昂起来时,二分音符和四分音符的揉弦频率和动作可以稍大一些来表现激昂的情绪。
(四)速度与力度记号
古典时期的音乐作品,由于历史时代的限制性,并没有节拍器对音乐的演奏进行速度标记,不过这一时期的音乐对平衡性有着极为苛刻的限制,这也充分体现出了古典时期音乐的创作风格。在贝多芬的音乐创作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乐曲中带有对现实的强烈抵抗和深刻的矛盾冲突,这些都与贝多芬的经历息息相关,因此,在演奏贝多芬的乐曲时应当达到演奏速度与乐曲情感相协调的程度。在贝多芬演奏曲的第4乐章里,力度记号特别是fp 等被频繁使用。伴随着力度的变化,不但情绪得以被带动起来,而且乐思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对 sf 记号进行处理时,需要先令节奏先变弱,然后 sf力度才得以彰显,但必须适度,否则乐曲审美便会受到破坏。
二、小提琴与钢琴的配合
在以往的曲目创作当中,钢琴的地位往往要优于小提琴的地位,但是在《春天》奏鸣曲中,钢琴与小提琴可以相提并论,这首奏鸣曲中的演出形式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钢琴与小提琴共奏一旋律的形式,第二种是主旋律与伴奏旋律相结合的形式,第一种形式对钢琴演奏家和小提琴演奏家默契的配合,两位演奏家还要具备很强的听辨能力,以保证声音的渐强渐弱,音符的渐入渐出。第二种演奏方式与其他奏鸣曲不同的是,在《春天》中小提琴作为主旋律来进行演奏,而钢琴则作为伴奏旋律进行演奏,二者之间的配合突出了春天美好而又温暖的景象。
一首完整的小提琴奏鸣曲需要小提琴和钢琴的完美配合,小提琴声部的独立发声是不足以支撑整个小提琴奏鸣曲的创作的。在这部作品当中,钢琴和小提琴同时对主题旋律部分进行演奏,它打破了以往对于钢琴和小提琴的地位界定之分,在古典主义音乐时期,我们一般认为钢琴与小提琴相比更加具有优越性,不过,在《春天》奏鸣曲中,作者更加关注钢琴和小提琴在音乐与情绪上的配合,两个声部的同时存在与完美默契的演奏方式使得听众在听觉上获得了一种无与伦比的体验。
《春天》奏鸣曲的演奏需要钢琴和小提琴的共同配合,在这里,并不区分钢琴与小提琴的主次位置,其配合的方法一共有以下两种,首先是主旋律和伴奏旋律共存的方式,这是乐曲演奏当中最为常见的方法,小提琴扮演着主要旋律演奏的角色,而钢琴则作为陪衬角色对乐曲进行演奏,通过二者的默契配合来彰显出春暖花开的美好景象。第二种方式是启奏,也就是让小提琴与钢琴在八度音程关系的基础之上对同一旋律进行演奏,启奏的方式对演奏家的要求极高,他既需要演奏家拥有强大的听辨能力,还需要二者的完美配合来表现出音符的渐入渐出和渐强渐弱。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笔者自身的音乐探索能力和对乐曲的思考得到了质的飞跃,同时,在本文的写作过程当中,笔者对音乐作品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音乐爱好者在阅读本篇作品后也可以从中汲取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以便在日后的音乐教学过程当中。为演奏者提供一定的指导。通过本文的探究,笔者体悟到了贝多芬在创作时想要表达出的深刻情感以及与命运做斗争的坚韧品格和对日后美好景象的向往,这种由音乐带来的感受和体验给当下的音乐爱好者带来了无以言说的力量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