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何采取静脉溶栓治疗

2019-09-28 02:48杨欣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缺血性溶栓概率

杨欣

【中图分类号】R74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0-03--01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属于一种十分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主要发群群体为中老年人,患有此病的患者生活质量会大打折扣,而且其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残疾症状,甚至死亡。临床上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疾病的治疗主要是以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防止其出现功能障碍症状为主。临床上对此病的治疗方式使用最为广泛的就是静脉溶栓治疗,运用这种治疗方式能够对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改善,促进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降低死亡率。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和饮食习惯得以改善,患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也在逐年上升,而且此类脑卒中疾病在所有脑卒中疾病中发病率属于最高的一种。而且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后悔伴有很多后遗症,例如偏瘫、呼吸不畅等,为患者自身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负担,此疾病已经受到了世界医学界的广泛关注。目前临床上对此病进行治疗使用最广泛的方式就是静脉溶栓治疗,这种治疗方式可以最快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症状,降低患者出现残疾症状和死亡的概率。

1 溶栓时间窗

据相关资料显示,对溶栓治疗时间的把握是否合理很大程度决定了带来的的治疗效果是否能够达到最佳,如果在患者发病后2h之内进行溶栓治疗,就能够带来最佳的治疗效果。如果患者每提前10分钟进行治疗,就能够很大程度减少死亡人数,而且还能改善其预后,降低出现残疾症状的概率。不过通过对临床资料分析研究后发现,有一部分患者有在发病后很多时间内会出现影像学变化,不过也有很多患者要等到数天后才会出现变化,由此可见,每位患者的时间窗不是一致的,可能跟患者自身体制、心率等情况有关。所以,在对此类患者的临床治疗工作中,要对患者自身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后再制定相关治疗方案。

2 溶栓前辅助检查

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进行治疗之前,一般都会先确认患者是否有脑出血症状,对脑出血症状的筛查一般都是用脑成像技术。头颅CT也是术前检查的主要手段,这种检查方式操作简单,能够很快得到结果,最关键是检查结果十分精确。不过如果患病时间在2h以内,这种检查方式就不是很准确。MRI技术可以对患者的脑部情况进行有效检查,而且能够在患者患病后以最短时间确认其书否出现了脑梗死症状,但这种方式也有自身的局限性,即检查时间长,其比头颅CT大概要多30min。所以临床中一般都是将两种检查技术联合使用,这样既能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全面掌握,还能够花费更少时间,让患者能够尽早得到有效治疗。

3 静脉溶栓治疗

静脉溶栓是治疗此病最标准的方式,这种方式治疗时间短、操作简单。据相关资料显示,在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治疗中,使用阿替普酶进行干预能够有效降低抑制患者体内炎症因子的产生,可以降低患者出现感染和组织坏死的概率;静脉溶栓对改善患者的神经系统功能方面也能起到显著效果,其能够降低患者颅内出血的概率,防止神经 系统受到过度损伤。但是这种治疗方式依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对大脑中动脉、基底动脉等主干血管闭塞情况不能完善解决。如果使用动脉溶栓进行治疗,就能够妥善解决此症状,而且仅仅需要很少的溶栓药物。但是动脉溶栓治疗的效果不及静脉溶栓治疗。

4 常用药物

4.1 尿激酶

尿激酶是初代溶栓药物,这种药物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循环系统中的纤溶酶原情况,也能促进血栓中的纤溶酶原恢复正常,能够直接对纤溶酶原起到作用,促进血栓快速溶解,在对此病的治疗工作中运用十分广泛。

4.2 新型溶栓药物

兰替普酶:此药物是rt-PA的缺失突变体,有很好的再通率,不过半衰期很长,可能对患者造成强烈的毒副作用。安克洛酶:此药物只要进入机体,能够迅速起到作用。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血液粘稠度,降低起颅内出血的概率,但将其用于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中临床效果如何,还没有更多案例证实,需要进一步研究。

5 并发症

5.1 出血

溶栓治疗导致患者出现颅内出血症状的概率约为5%,造成患者出现此症状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患者还并发有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所以,在对患者的治疗过程中,要简化流程,要尽早进行治疗。而且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专职人员进行全程监测,降低患者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保证治疗顺利进行,改善预后如果患者出现颅内出血症状,要让其卧床休息,使用脱水药物进行干预。

5.2 再灌注损伤

此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时间窗息息相关。如果患者在发病后5h之内接受了治疗,就很小可能性会出现此并发症。再改善其血液状况后,脑部因为缺氧时间过程,不能再对氧气进行完善吸收,导致氧气大量堆积,缺血半暗带脑组织受损,从而增大患者出现再灌注损伤的概率。对此并发症患者,广泛使用的是内科保守治疗进行干预,效果良好。

5.3 脑水肿

由于患有此类疾病的患者的脑部受到嚴重损伤,导致脑部供氧不足,出现脑水肿的概率很大;对此病治疗使用最广泛的方式是溶栓治疗,溶栓治疗属于手术治疗方式,也有引发脑水肿疾病的概率。一旦患者出现此并发症,预后就不会太乐观。所以,在治疗中,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进行干预以降低患者出现脑水肿的概率,提高治疗效果。

5.4 肺部感染

通过对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很多患者在治疗后都会出现肺部感染症状,所以肺部感染也是对此类患者治疗后常见的并发症。出现肺部感染并发症的患者死亡率会大大提高。所以,在治疗过程中,要尤其重视此并发症,并采取一系列降低患者出现肺部感染疾病的概率,以便达到预期治疗效果。

6 影响临床效果的因素

据相关资料显示,如果能够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越早进行治疗,治疗效果 越好,也能有效提高患者血管的再通率,远离死亡。也有资料显示,治疗效果的好坏跟患者血栓直径有关系,如果血栓直径小于7mm,治疗后效果更好;反之治疗效果更差。除此之外,治疗中使用的药物、患者有无其他心血管疾病、患者血管阻塞程度、血栓类型等都和治疗效果有很大关系。

7 小结

关于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工作,目前依然是医院的重点工作。为了能够获得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式,相关医护人员也在不断进行研究。目前临床治疗中使用最广泛、带来效果也最显著的治疗方式就是溶栓治疗方式,这种治疗方式因为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在未来依然是探索研究的重点,不过在未来的治疗工作中,也会更加重视对患者个人特征和情况的讨论分析,争取制定出差异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为其带来显著的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缺血性溶栓概率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脉泰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的临床研究
护理管理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中的应用观察
诺欣妥治疗缺血性心肌病致心衰的效果分析
概率与统计(1)
概率与统计(2)
概率与统计解答题集锦
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阿替普酶在50例急性心梗溶栓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卵圆孔未闭与缺血性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