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地区1例转移性脑泡型棘球蚴病的治疗与护理

2019-09-28 02:48郝玲
健康必读·下旬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治疗护理

郝玲

【摘 要】目的 总结分析高原地区1例转移性脑泡型棘球蚴病的相关资料、治疗及护理过程,为今后收治脑泡型棘球蚴病提供护理依据。方法 对患者的居住地、饮食习惯、生活习性、诊疗护理经过等资料进行收集整理、总结分析。结果 患者出生及长期生活在青海牧区,为棘球蚴病高发区,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辅助检查等,确定该病例罹患脑泡型棘球蚴病。入院后服用阿苯达唑片及手术治疗,33d后好转出院。四个月后复查,未查出脑泡型棘球蚴虫卵。结论 脑泡型棘球蚴病患者,应遵医嘱长期、规律服用抗虫药(阿苯达唑片),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卫生习惯、定期复查,避免继发脑棘球蚴病。

【关键词】脑泡型棘球蚴病;治疗;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9)10-03--01

多房棘球蚴病是由多房棘球绦虫的幼虫寄生人体引起的一种慢性、致死性的寄生虫病。早在20世纪90年代,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表明,青藏高原(包括四川、青海、甘肃部分地区)和新疆、宁夏自治区为包虫病高流行区[1]。泡型棘球蚴常原发于肝脏,可累及肺、脑、骨等组织器官[2]。若脑泡型棘球蚴病不能得到早期正确的诊治,具有较高的致残性,甚至死亡[3]。因此,对患有泡型棘球蚴病的患者应进行早期根治性治疗。近期我科收治了1例原发肝泡型棘球蚴病,并伴有肾脏和脑内转移的患者,现将该病例的治疗及护理情况总结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2岁,藏族,牧民,出生并长期居住于青海省果洛州甘德县。因“头痛1月,加重伴抽搐1天”于2019年1月17日入院。患者入院前1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以左颞为重,呈间断性胀痛,疼痛无放射,未行特殊处理。后上述症状反复发作,入院1天前患者自觉头痛症状较前加重,呈持续性胀痛,伴四肢抽搐1次。患者曾于2009年7月因腹痛在我省某三甲医院行腹部CT检查,诊断为肝泡型棘球蚴病,行肝棘球蚴切除术,同时行胆囊切除术,病理检验结果为肝泡型棘球蚴病。术后未口服阿苯达唑等药物治疗。2013年9月患者因右侧腰肋区疼痛,在我省某三甲医院行腹部CT检查,诊断为右肾棘球蚴病,并行右肾切除术,术后患者间断口服阿苯达唑2月后自行停药。

2 检查:

入院后行头颅MRI、腹部CT及血清学、病理学和免疫学检查。

3 治疗

患者入院后即给予阿苯达唑片剂口服,1次60mg,1天2次;并给予脱水、补液治疗,同时监测生命体征、意识及瞳孔的变化,定期监测血象、肝肾功能。经多次的会诊及病情讨论,于1月24日在全麻下行“脑泡型棘球蚴病变切除术”,术后当天入住ICU,术后第1天复查头颅CT结果显示病灶已切除,两天后转入病房。术后予以脱水、补液、抗炎、预防癫痫发作、口服阿苯达唑等治疗。我国的专家共识[4]建议棘球蚴病患者长期口服阿苯达唑,该患者于早8点、晚8点各口服1次,60mg/次。术后头痛症状得到改善,于2月20日出院,6月15日来我院复查,未发现棘球蚴病灶。

4 患者护理相关措施:

4.1 服杀虫剂期间的观察与护理:患者曾因肝泡型棘球蚴病及右肾棘球蚴病行“肝棘球蚴切除术”及“右肾切除术”,术后均未规范服用阿苯达唑,故应向患者及家属反复强调服药的重要性,以取得配合。严格执行医嘱,按规定时间准确给药,应待患者服药后方可离开。

4.2 心理护理:患者患泡型棘球蚴病长达10年之久,反复就医住院,两次实行手术治疗,严重影响了患者及家属的工作、生活,使得患者产生焦虑、紧张、恐惧甚至失望的心理。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多一分耐心和细心,帮助患者及家属逐步战胜恐惧、焦虑等不良心理反应,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医护治疗,提高服药依从性。

4.3 严密观察颅内压的变化:头痛、喷射状呕吐、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临床表现[5]。患者头痛症状明显,呈持续性胀痛,以左颞为重,无恶心呕吐及视力减退,给予抬高床头15-30℃, 以利于静脉回流,减轻脑水肿[6],遵医嘱给予20%甘露醇快速静脉滴注,以脱水降颅压缓解头痛症状。护士须加强巡视,密切观察,询问患者主诉,了解头痛情况。

4.4 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患者服用阿苯达唑药后出现低热,可能是因为服药后死亡的棘球蚴引起大量的抗原释放刺激机体所致[7],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多饮水,减少活动。体温高于39 ℃时遵医嘱予以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尽快使体温降至正常水平。

4.5 健康教育,患者为藏区牧民,使用语言为藏语,住院期间的沟通存在很大障碍。为了进行健康宣教,护理人员采取了多种方法,如利用手势、找人翻译、宣教卡片、317护网络平台等,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医护工作,按时服药,培养良好的饮食及卫生习惯、活动及休息习惯等。

4.6 出院指导,患者生活在牧区,喜吃生牛羊肉,长期接触牲畜,卫生条件差,对本病的认识程度低,应告知患者生活要有规律,不吃生肉,饭前便后洗手,避免误食被粪便污染的食物,须长期服用阿苯达唑,出现头痛等高颅压状时要及时就诊,定期复查。为了解患者的服药情况,护士应进行电话随访,督促其按时服药。

5 讨论

青藏高原为泡型棘球蚴病的高发地区,畜牧地区卫生条件恶劣,人们饮食习惯不卫生、长期与犬、羊等牲畜接触是導致包虫病的主要原因[8]。 患者长期居住在高原牧区,交通不便,卫生条件差,喜吃生牛羊肉,对本病的认知程度低,应告知患者须长期、规律服用阿苯达唑;出院后如出现头痛、抽搐等症状要及时就医;禁止从事危险作业,如开车、骑马等;定期复诊,以便动态观察疗效及服药情况;同时要提醒患者及家属,接触牲畜后、饭前便后立即洗手,不吃生牛羊肉,做饭时生熟砧板分开,避免食用污染食品;护士定期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的最新动态,进行专业的指导。

参考文献

余森海,许隆棋,蒋则孝,等. 首次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报告Ⅰ.虫种的地区分布[J].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1994, 12 (4): 241-247.

Kern P,Bardonnet K,Renner E,et al. European echinococcosis registry: human alveolar echinococcosis, Europe, 1982-2000[J]. Emerg Infect Dis, 2003, 9 (3): 343-349.

Tuzun Y,Solmaz I,Sengul G,et al. The complications of cerebral hydatid cyst surgery in children[J]. Childs Nerv Syst, 2010, 26 (1):47-51.

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包虫病专业委员会. 中枢神经系统棘球蚴病(包虫病)的诊断与外科治疗专家共识[J]. 中华地方病学杂志, 2016, 35 (9):625-628。

[5-6]   毛德华1,任慧青2,吴晓燕1,高升1. 高颅压型脑囊虫病的临床护理措施及效果评价.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2018.13(8):907-910.

[7]      方玉花1,邓积广2*. 1例多发性囊尾蚴病的治疗与护理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2018,30(2):241-243.

[8]      张秀华, 田翠芸,邵丽  脑包虫摘除术规范化护理配合  护理研究2015,8 (29): 2858-2859.

猜你喜欢
治疗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