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宇 李咏茵
为适应世界发展的潮流,培养国际化人才,作为佛山市第一所外国语学校,佛山市南海区桂城外国语学校以“立德树人”为导向,结合外国语学校特色,融合中西文化精华,秉承“文化融合 活动育人”的办学理念,以“1+N”模式开发“五维”素养教育课程体系。
“五維”素养教育课程,是学校基于思维素养、运动素养、品德素养、艺术素养、国际理解素养五个培养维度提炼而成的课程体系。
“1+N”模式,指课程体系的呈现形式。“1”指国家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的基础课程,“+”指课程改革中承前与纳新的动力,“N”则指多元化、特色化的学校课程。
1. 以机制撬动为本。强化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过程管理,充分利用专家、家长的多元互补资源。
2. 以学生为本。深入调查学生所需与所求,坚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
3. 以校情为本。课程的开发要考虑地域差异、学校定位、学生素质。
4. 以融合为本。以校本课程、个性课程、拓展课程作为国家基础课程的有益补充。
1. 深入认识课程开发的意义。开发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方针;有利于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满足学校国际化发展需求;有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认知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竞争能力。
2. 明确课程目标。课程目标要符合国家教育方针、学校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要具有层次性、可操作性;要满足学生的阶段性、过程性、全面性发展需要。
3. 精选课程内容。要立足国家、地方教学内容,结合学校实际,围绕“五维”素养教育展开;要具有拓展型、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特征;要丰富全面、新颖独特,体系化、特色化。
4. 严管课程实施。按照国家课程规定,开足开齐课程,保质保量开展教学;师资要准备充分,广泛借助校内外教学资源;教学材料要准备充分,教材或讲义可共享使用;做好教学设计,关注学生的差异性与能力发展;教师要以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执行教学任务;教师要能够借助各种手段优化教学效果,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课堂教学要达到“活动式”课堂的目的,形成活跃的课堂气氛。
5. 优化课程评价机制。课程评价体系化,既关注整体又兼顾个体;课程评价要具有激励性,以发展性评价和绿色评价为主;评价主体和评价标准多元性。
1. 构建“1+N”模式“五维”素养教育课程体系(如下图)
2. 打造“红领巾走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精品课程(如下页表)
课程分为低、中、高三阶段,从“走”中国开始进行爱国主义实践教育,以知识普及驿站、家庭体验驿站、专题研讨驿站、设计制作驿站和成果交流驿站展示课程效果,具有主题性、综合性、活动性和校本性等特点,培养学生成为既拥有家国情怀,又具备国际素养的未来人。
本校与境外、国外学校形成国际理解教育联盟,搭建国际教育交流平台,通过相互间教育深度融合,实现跨境跨国的学校资源优势互补,实现课程共享、教研共享、文化共享,让学生从“走中国”迈向“走世界”。
1. 形成一个特色
“五维”素养教育课程提高了学校的社会知名度,使学校成为2018年南海区“特色品牌学校培育单位”。“桂城外国语学校‘五维素养教育课程研究”获佛山市南海区中小学教学改革优秀成果评选一等奖。
2. 实现两个提升
(1)社会形象的提升。“五维”素养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使学校受到家长和社会的广泛好评,佛山电视台、南海电视台对学校的教育成果进行了报道。
(2)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在全员参与课程开发的过程中,教师凝心聚力,锐意进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师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获殊荣。
3. 促进三个变化
(1)校园的变化。课程体系的丰满使校园充满生气。各类运动课程的开设,让体育锻炼形式不再单一;功能室的开发与利用,使课堂充满可能性;舞台上、钢琴旁、书吧里,学生尽情发挥才能、张扬个性。
(2)课堂的变化。“五维”素养教育课程的研究与开发,加大了学校教育科研力度,学校编印了《机器人课程》《创客教育》《“红领巾”走世界》等系列校本教材,召开了校本课程的研讨会,开展了教学观摩活动。课堂回归生命,浸润文化,充满清新的气息,有了灵动的色彩。
(3)师生的变化。“五维”素养教育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推动了教师从“经验型”向“学习型”“科研型”转变;促进了学生从被动学习走向自主学习,从个体学习走向合作学习,从接受学习走向探究学习。
未来,在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学校将重点关注学科的关联性和独特性,解决多学科融合的难题,实现学生跨学科获取知识和技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国际理解视野的未来人。
注:本文系佛山市南海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特色学校创建专项课题“‘五维素养教育特色创建的实践研究”(课题批准号:TSXX024;主持人:冯宇、李咏茵)的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 魏文琦
实习编辑 蔡李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