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文琦 庄茹倩
党中央、国务院对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特别是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以下简称“两类学校”)建设工作高度重视。近年来,我省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重点保障,兜住底线;内涵发展,提高质量”的原则,全面加强两类学校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农村教育经费保障水平,改善两类学校办学条件,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试点成效明显,农村教师队伍水平和农村地区教育信息化水平也有大幅提高。
本刊记者分赴韶关、河源、清远、梅州四市,深入了解两类学校建设的做法和成效。
韶关市南雄市地处粤北山区,行政村较多,人口居住分散,留守儿童多,学校点多线长。学校离家远、山路崎岖难行,成了阻碍学生上学的大难题。尤其是下雨或寒冷天气,上下学更是难上加难。以前,这样的环境给“黑车”提供了生存的空间,导致学生上学交通安全问题突出。
2017年11月,南雄市政府启动实施“农村校园公交”专线工程,积极调动各方资源和社会力量,打通农村孩子接受相对优质教育資源的“最后一公里”,实现了行政村和自然村的“村村通”。据介绍,校园公交专线实施定点接送,合理设置公交站点,让学生能就近往返学校——从离家最近的站点乘车上学,放学后在校门口乘车回家。同时,村委会出资建候车亭,请义工进行管理。
“农村校园公交”实施以来,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公司管理、部门监管”的工作方针,黄坑镇、油山镇、南亩镇等12个镇共计开通专线运营线路93条,投入运力车辆43台,接送学生5153人。效果如何?记者采访了全安中学的几位师生。
“我家住在帽子峰,离学校较远,路不好走。以前我只能坐私家车回家,爸妈很担心我的安全。现在方便多了,坐公交只要三四十分钟就到学校了,而且星期五下午还可以早点回家。我妹妹也在这个学校读书,我可以和她一起上学放学,照顾她。”高思颖同学说。
根据行政村的布点情况,校园公交每条线路都设置了接送点。高思颖告诉记者,她是那条线路的小组长,负责在每个接送点清点人数。对于每个点该有几个人上车、几个人下车,她都了然于心:“我平时坐的公交有五个点,每到一个点我都会清点人数,看看人齐没有。”
“学校有很多住在山区的孩子,怎么上学确实是一个大问题。”学校教导处李主任补充道,“校园公交不仅方便了学生,也让老师更放心了。公交车星期五把学生平安送回家,星期一早上再送回来,学生周末可以回家,不用住宿。”为配合公交车的运行,学校把每周五下午的上课时间提早至13时,提前放学,让学生天黑之前就可以平安到家。
据悉,南雄市多个学校开展了校园公交接送的服务工作,整体运营情况良好,深受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支持。校园公交提供了更方便、快捷、安全、正规的出行服务,有效减少了学生乘坐非正规运营车辆的安全隐患,营造了和谐稳定、安全有序的出行环境,充分保障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
南雄市教育局局长田文斌这样总结:“农村校园公交专线激活了处于基础教育神经末梢的两类学校,既能确保农村孩子就近上学,最大程度减少择校,让学生到资源相对集中的镇中心校或片区完小就读,为实现教育优质均衡奠定了基础;又减少了因路远而辍学、择校,或在县城买房、租房及专人接送、陪读带来的额外经济负担;还极大限度地解决了学生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陪伴教育和家庭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