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资讯
IEEE Transactions系列期刊近期发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杜江峰领导的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在无损医学电阻抗成像领域取得一系列进展。该团队基于自主研发的图像重构框架成功实现了无损医学电阻抗图像在多个不同成像方式下的高分辨重建。(如A moving morphable components based shape reconstruction framework for 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IEEE Transactions on Medical Imaging,2019.5)
无损医学电阻抗成像技术作为新发展的影像技术,具备对人体无害、使用方便且设备价格相对低廉等核心优势,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热点。然而,该成像技术在临床医学上受制于成像精度低、鲁棒性差等因素未能获得长足的进步,因此,开发鲁棒、高分辨能力的成像算法是电阻抗成像领域的前沿难题和核心技术。
杜江峰团队基于近年自主研发的图像重构框架,充分利用形状与拓扑优化领域的最前沿方法及临床医学上的先验信息,开发了多种成像方式(静态、动态、非稳态)下的电阻抗图像重建方法,成功实现了高分辨能力的电阻抗图像重建。这一系列研究的实验结果表明,该团队开发的成像方法具有分辨能力高、抗噪能力强与性能稳定等优势。这一系列研究成果将极大地促进临床医学电阻抗成像技术发展(例如临床肺通气监护技术),并推动电阻抗成像技术向更广泛的应用领域发展,例如无损检测、无损探伤等工业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