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陈友涛
那是一列蒸汽动力的闷罐火车,汽笛一声长鸣,“哐叽,哐叽”的声音开始伴奏旅行。火车粗喘着,冒出滚滚白烟,白烟在湿冷的空气中瞬间化成水雾,散成水珠,那是离别人的眼泪。父亲说,车厢里很暖和,忧伤感很快转换为新鲜感,一色的新军装,一群新面孔,一次新体验,一次陌生的相聚。
火车在襄樊站短暂停靠,又一批入伍的新兵列队上车,估摸几个小时左右,在武昌站集合后分流,奔赴虽有领队却不知目的地的前方。没有手表和时钟,闷罐车里也看不到外面的星星和月亮,所以火车究竟飞驰了多久,已经记不清晰了,夜色掩饰了一切,他们在一个叫“临汾”的站台下车。
父亲和战友们疲惫不堪地走下火车,部队领导在月台上做了简短的欢迎仪式和训话,再由大卡车分批送达新兵连。短暂的休整之后,他才知道这个地方属山西境内,生活习性上和老家有一定差异,这里以面食为主。气候上差异更大,这里是黄河流域,偏北方,更加干冷。相对于老家而言这里最匮乏的一种资源是水,节约用水也是新兵连的第一堂课。
新兵训练紧张有序地进行,三个月后就分下连队。在连队指导员的宣讲下,父亲得知,这是一支骁勇善战的部队,是一支刚刚班师回朝的抗战部队,是一支拱卫北京的卫戍部队。那个年月,提到北京,就自然联想可以亲近伟大领袖毛主席。正是“红星闪闪亮,照我去战斗”的真实写照。
在山西一年多军事生活中,刚刚适应过来,突然,1967年部队接到命令整体换防至陕西。父亲所在的下属单位移防到甘肃天水,又一次和广袤无垠的大自然接触。风沙是日常生活的伴侣,寒冷是必须面对的事实,孤寂是不可抗拒的真理。从改变到适应,从适应到习惯,从习惯到自然,这是一个军人磨炼后的坚毅。后来,父亲在一次国防工程建设中,因公受伤,被安排到陕西宝鸡疗养。就这样,父亲作为一个普通义务兵经历了两大军区,三个省份,最后复员至家乡。
父亲显然没有完成祖父的寄托,回到了高产口号却不能高产粮食的故乡。父亲不屈服于命运,在农业学大寨的浪潮中埋头苦干,勇当先锋,有实力自然一马当先。父亲作为全乡唯一的推荐人,到县里参加拖拉机手培训,这是机会也是荣誉,更是认可。
父亲既有从军的经历,又有一技之长,可谓行家里手。后来,我们家里有了全村第一台拖拉机,单靠这一发家致富的利器,养活了一家人。父亲做了一个伟大的创举和先见性的发明,我们五兄弟,除了按族谱的辈分取名,后面的五个字,依次为:军民全国学。曾几何时,在当地还是广为传颂的佳话。
冥冥之中的安排,我的大哥始终与军字有关,他的辈分为有,名为军。1990年的春天感觉比往年来得早一些,大哥作为优秀青年,积极报名参军。在全面体检合格,政治审查过关后,迫不及待地想去军营。那时我还是一名小学生,但历历在目。大哥在临行前一晚和父亲发生了激烈的争吵,起因是父亲的唠叨,让他反复打好背包,做好紧急集合的演练,虽有未雨绸缪之意,却有杞人忧天之感。
第二天一早,我们全家总动员,吃完圆满的团圆饭,为大哥饯行。新兵在镇上的小天鹅宾馆广场上集合,武装部长的一通慷慨激昂讲话之后,大哥和他的战友们列队上车。他们在亲友团激动又高兴的泪光中踏上征程,依依不舍,挥手告别。
大哥在三个月新兵训练结束后,寄回了第一封汇报信。黄色的牛皮纸信封,红色的三角形“义务兵免费”邮戳,填满字体的三张信纸,流水账式的新兵生活日记。一方面报平安,一切安好,家人勿挂念;另一方面鼓励我们三个在校的弟弟努力学习,不断进取。
大哥在安徽祁门开始了军旅生涯,地处皖南山区,当时的条件可以说比较艰苦。农村走出去的青年,虽见识短浅,但心怀梦想,具备坚韧不拔的意志。哥哥的出色表现,赢得了领导的信任,一年后被推送去黄山汽训基地,成为一名让人羡慕的汽车兵。当年的驾驶技术可谓是热门专业,至少对一个农村兵来说,有了一门手艺,无论将来去留都可以安身立命。
大哥当年的津贴每月只有21元,然而,他做了巨大的、无私的奉献。我们三个在校学习的弟弟,每月都可以收到他邮寄的5元生活费。虽说在部队不用担心吃穿,没有特别的花销,6元钱对于一个20世纪90年代的士兵来说还是很拮据的。5元代表着一个兄长的责任,5元是一个士兵的担当,5元饱含兄弟情长。后来,我们兄弟五个聚会时,提到这个话题,眼眶总是湿润的!
大哥在汽训结束后,被调往江西景德镇,那是中国的瓷都。在春节探亲回来时,他用平时积攒的钱,买了一整套景德镇瓷器带回家。那一箱瓷器足有上百斤重,为了防止破损,每一个都用废旧报纸包裹好,颇费心机。那一年的春节团圆饭,我们吃得特别香,两年的分别,重逢的喜悦浓缩在一杯酒中。大哥出发前,留下了一套冬装给我们穿。这套不能用时髦形容的军装,我们在家的四兄弟按大小顺序穿过,一套永不褪色的军装,一段难忘的青春岁月。
三年的义务兵年限到了,那个时候,他一定有机会转志愿兵,人生的转折点,他考虑欠佳。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他最终回到梦开始的地方。在我眼中,大哥就是生活版的孙少安。他在回乡后,发挥技术专长,大胆地创业。他利用退伍补贴,再找舅父担保贷款,买了全村第一辆东风卡车,跑运输。命运在自己的不断折腾中改变,幸福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甜。
父亲和哥哥似乎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当过兵,当兵过程中经历跨省换防,一个后来的拖拉机能手,一个后来的运输专业户,他们创造了全村的两个第一和领先。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军人的良好习惯和吃苦耐劳的精神,最值得肯定的是顽强拼搏的意志和不抛弃、不放弃的人生信念。
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对退役军人的关怀越来越多,直到现在我才知道,父亲是优抚对象,属于参战涉核人员。哥哥所在的部队也是赫赫有名,威震四方的第二炮兵。父亲和哥哥是我们人生路上的标杆。向过往致礼,向军人致敬!